第385章 挑拨
四名女官的职位,倒是让许昭昭犯了难。
皇后赏赐的四名女官职位都不算高。
两个六品,两个七品。
自己的两位陪嫁嬷嬷,必然是要照顾到的,这个体面,得给她们。
除此之外,丁香已经出嫁了,所以不合适,毕竟皇后赏赐下来的是自己身边服侍的人才能有的官职。
那就只剩芍药和紫苏了。
海棠来的时间太短,不合适。
但是紫苏原本就是护卫,而且平时很少服侍她的衣食起居。
许昭昭想到了宋青,也就是府里上下都称呼一声的青姑姑。
但是宋青面有瑕,按规矩,是不可以任女官官职的。
所以,许昭昭也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了,只剩下这几个了。
至于林嬷嬷,她倒是想要讨一份好处,但她也有自知之明,世子夫人身边人都不够分呢,又怎么可能会愿意给她?
许昭昭相信皇后愿意赏赐她一回,那么就一定还会再有第二回。
毕竟,她只是一介内眷,她得到再多的赏赐,也不会让自己手握重权,所以皇帝定然是十分放心的。
四个名额都安排完,许昭昭便提前递了贴子进宫。
虽说她有玉佩,可以直接进宫,但这次是为了谢恩,总要给足皇后尊重。
皇后是真喜欢许昭昭,主要是许昭昭这人活得通透,而且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能沾手,她心里头门儿清。
“安乐,我看你神思不属,可是有什么事?”
许昭昭借机行礼道:“回皇后,臣妇的确是有件事情想要禀报,但是,又实在不知当如何开口,这才有些犹豫。”
曲皇后何等精明之人,自然就将人遣退,只余身边的两个心腹在。
“现在可想好了?”
许昭昭笑道:“回禀皇后,臣妇想到一件事,但是臣妇愚钝,一直未能勘破其内里,今日也是见到了那位熟悉的女官,这才再度想起来。”
女官?
皇后脸色严肃下来,这是在暗指自己宫里有别人的眼线?
“安乐,你直说便是。”
“是,刚刚站在臣妇对面位置的女官,臣妇瞧着有几分眼熟,仔细想过之后,才记起来,臣妇曾在宫外见过她,当时与其一起进了茶室的,还有安王府的一位女眷。臣妇眼拙,未能识得那位夫人是哪位,不过听到下面人称呼她一声周孺人。
当时臣妇并未在意,只是后来听到屋内传来争执声,再后来,有一丫环急匆匆跑过去禀事,周孺人和那位女官便匆匆离去,约莫半盏茶的功夫,臣妇便看到了安王妃的车驾停驻在茶楼前,但安王妃未曾下马车,而是差人进茶楼,买了几样茶点离开。”
许昭昭说的,看似就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闲事。
不就是几个女子一起相聚饮茶嘛。
可实际上,看似没有半分重点,更不曾提及私事,但是实际上,却已经透露了太多。周孺人在皇后宫中安插了眼线,而且周孺人极有可能是别人安插在安王身边的钉子!
这个认知,迅速在曲皇后的脑子里形成。
“安乐县主有心了,此事本宫会让人去详查,只是安乐可还记得那茶楼的名字?”
“记得,因为有一阵子,臣妇觉得店家有两味茶点做得好,所以时常过去,后来还是家中仆妇买回去,又潜心钻研许久,才做出相似的茶点。”
许昭昭将茶楼名字报上的同时,又特意说明了自己为何会出现在那处茶楼,以此,也避免皇后对她的猜疑。
许昭昭离开之后,曲皇后不再隐忍,即刻命人将女官拿下审问。
皇后手里头掌管着整个后宫,六局二十四司,难免会有疏漏之处。
这么多年,姜贵妃再怎么得宠,权势最盛时,也不过就是协理后宫,而非主理后宫。
直到前两年姜家频频出事,尤其是姜延辉事败后,姜贵妃被罢黜协理后宫的权利,自那之后,便一直不曾恢复。
甚至,姜贵妃还曾被贬为妃,一个贵妃,一个妃,一字之差,这身份地位可以说是差之巨大。
但是陛下对她的宠爱仍在,没过多久,便又恢复其贵妃的荣耀,但是涉及后宫权利一事,永安帝再未提及一次。
皇帝不提,姜贵妃自然是不敢主动请缨的。
这两年,姜贵妃一直小心服侍陛下,就是知道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容颜不再时,也不知陛下是否会另有新欢。
宫中美女如云,姜贵妃从来就不屑于使用一些下三滥的招数去对付这些人。
因为她自诩是陛下心尖上的人,是曾让陛下有意娶为正妻的那一个特殊的存在。
造化弄人,她没能当得了正妻,如今也只能是做一个贵妃。
所以,姜贵妃从来不会主动去参与进那些争斗之中,而且就算是有其它的女人勾引陛下,每个月侍寝最多的也还是她就足以证明她受宠的程度。
只是近来,陛下明显是被那位姓徐的给迷了心智,不仅短时间内频频提其位分,更是大有与自己分庭抗礼的意思,姜贵妃如何能忍?
都不需要姜贵妃亲自出手,略施小计,徐昭仪就被永安帝给罚了,而且是要抄写宫规,且禁足三月。
姜贵妃很满意。
因为徐昭仪被罚至今已有十余日,但是徐昭仪那里一直很安分,未曾作妖,更不曾想其它办法将陛下引过去。
这样就很好。
姜贵妃觉得徐昭仪是聪明人,那就不应该与自己为敌。
姜贵妃今日召见了赵月,主要就是问问姜宁的近况。
好巧不巧地,赵月离开时,正好看到一名被打得面目全非的宫女被两名内侍拖着往外走,这一幕,血淋淋的,着实将赵月吓得不轻。
赵月未能认出那名宫女的身份,一路更是走得胆战心惊,将要出宫时,又觉得不妥,遂以自己掉了东西为由,再次折返至姜贵妃处。
赵月前脚被人请进去,这个消息后脚就被送到了曲皇后宫中。
“去而复返?呵,命人暗中跟着,不得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