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谢惊春线:少年初长成
小
大
初春时节,郊外草木泛青。
一道飞尘自官道尽头卷来,旌旗猎猎。
谢惊春一身墨金战袍,腰佩长刀,身姿挺拔如松。
两年沙场历练褪去昔日少年气,眉眼间多了几分冷峻沉稳。
如今他已经二十一岁,肤色微黝,轮廓更显英朗,骑在马上,目光清冷,宛若利剑出鞘。
远远看见郊外那道熟悉的身影,他陡然一震,急忙下马。
“父亲,母亲。”
谢惊春单膝跪地,低声行礼,声音微哑却铿锵有力。
秦九微上前扶起他,眼中含着几分隐忍的激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她亲手为他整了整衣襟,眼中满是疼惜。
“瘦了,也黑了。”
“是不是还跟以前那般,打起仗来就不顾吃喝?”
谢惊春眼中却泛起一层热意,“孩儿让母亲担心了。”
“你这一去就是两年,连加冠礼都未曾替你办上。”秦九微轻声说着,语气中隐隐透着歉意。
谢惊春摇头,“能保大晋西南无事,不负皇上所托,孩儿已心满意足。”
说着,他转眸,目光在四周扫过,疑惑道:“二弟,三弟呢?”
秦九微闻言笑了笑,“你二弟如今在宫里,皇上让他去讲课,脱不开身。”
“讲课?”谢惊春一愣。
“我走那年,他才十五岁,如今竟成了帝师了。”
“皇上信任你二弟,你也是知道的,去年谷夫子重病一场,之后便归隐了。”秦九微温声解释着。
“当时对于帝师的选择,大臣们吵闹不休,最后是皇上钦点了你二弟,众人这才作罢。”
谢惊春听完,不由得轻吸一口气。
“二弟不过十七岁,竟然已经是帝师了,不愧是二弟。”
他话音未落,又追问道:“那三弟呢?谢珏去哪儿了?”
秦九微轻笑了一声,“他啊,前几日刚跟着沈夫子出京了,说要去江南看一家铺子。”
“江南?”谢惊春微微挑眉。
“果然,三弟还是对经商之道更感兴趣。”
春风正暖,马蹄踏青,归人重聚。
熟悉的人一个个出现在面前,谢惊春心头也终于踏实下来。
他骑在马背上,目光随意掠过人群。
忽然,视线在某处定住了。
秦九微身侧一个少女随行在侧,她身着月白裙衫,腰间系着丁香色软带。
皮肤白净,五官精致,却不是那种惹眼的明艳,而是一种极克制的清秀。
像窗外新雨后才盛开的梨花,寂寂无声,却教人忍不住再多看一眼。
谢惊春一眼就认出了她。
南南。
两年未见,她竟也悄悄长成了大姑娘模样。
走的时候她十四岁,如今,也有十六岁。
竟已经长这么高了。
谢惊春眼睛一亮,嘴角带笑,冲她轻快挑眉一笑。
可南南只和他对视一瞬,仿佛觉察到了什么。
很快别过头去,留给他一个雪白的侧脸。
谢惊春的笑顿在唇边。
他怔住片刻,收回目光,心头莫名堵了一团闷气。
不是两年未见,她应当是想念他的。
就算不说话,也该有个笑吧。
可她竟然连看都不看他。
他暗暗拧眉,一手紧握缰绳,另一只手不自觉地摩挲着马鞭的把手。
谢惊春扭头,再看一眼她。
却见南南一直认真听着身旁侍女说话,眼神清润温和。
却唯独不理他。
他撇过头去,牙关轻咬。
……这丫头变了。
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一行人回到景王府。
自高澈登基之后,谢砚礼受命辅政,他们一家便搬到了这里。
景王府占地辽阔,布局雅致,比起侯府更显安静清幽。
而且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地方。
比在侯府时自在许多。
谢蕴年纪尚幼,还跟着秦九微和谢砚礼一起住在主院。
其他三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院子独住。
谢惊春住在松霁堂,谢景住在砚斋,谢珏住在听荷轩。
几人走进景王府时,已近午时。
廊下红榉投影斑驳,清风吹得树影摇晃。
秦九微转头看他,“春哥儿,你先回松霁堂,把行李安置妥当,稍后来主院,我们一同用午膳。”
谢惊春点头应了,转头欲走时,脚步却顿了顿。
他忍不住又回头,又望了一眼。
南南正站在秦九微身侧,姿态得体温顺,手里还捧着刚才路上秦九微递来的披风。
她安静极了,如一汪不起波澜的清水,连呼吸都是轻的。
谢惊春看着她,目光落在她微微垂下的睫毛上,轻轻扬了下眉梢。
故意清了清嗓子。
可南南却仿佛没听见。
她依旧安安静静地站着,未曾抬头。
谢惊春一瞬间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透明的。
他眸光一顿,脸上的笑意冷却了下去。
谢惊春在松霁堂收拾完,便径直去了主屋。
他换下戎装,换上了一袭月青色常服,衣襟素净,腰间只系了一枚暗纹玉佩。
比起刚归京时的肃杀英气,此时的他多了几分从容与沉稳。
眉目间的少年锐气依旧,却被压在了锋芒之后,如沉剑入鞘,愈发内敛难测。
他迈步进了主院,庭中日光斜洒,几株芍药已开得极盛。
谢蕴穿着藕粉色襦裙,正坐在地毯上玩团花球。
见谢惊春来了,扑闪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叫了一声:“大哥哥!”
谢惊春眼角一弯,笑着走过去,蹲下身将她轻轻抱起。
小姑娘奶香软乎,一双小手趴在他肩头,咯咯直笑。
“蕴儿,想我了吗?”
谢惊春将她举高高,小姑娘笑得更响亮了。
玩了一阵,谢砚礼走了进来。
谢惊春便将谢蕴抱回软榻上安置好,随谢砚礼一同入内。
屋内谈话渐入正题,两人低声交谈。
说到政事,谢惊春神色立刻专注起来。
谢砚礼问了许多西南的事情,谢惊春一一作答。
此时,不远处。
南南正跪坐在小案前,捧着一盏热茶,双手递给秦九微。
她的动作极其得体,手中茶盏端得平稳。
秦九微接过茶盏,笑道:“你泡得比之前更好了。”
“是宋嬷嬷教得好。”南南垂首应着。
谢惊春听到了南南说话,却强迫自己不去看她。
哼。
她不理他,那他也不要再理她了!
午膳时分,长案之上菜色丰盛。
一道道色香俱佳的佳肴依次摆上桌面,香气四溢。
“今日回京,这段时间辛苦了,多吃一点,这些都是你之前喜欢吃的。”
她指了指案边一盘酱烧羊肋,“这道菜也不错,之前在侯府的时候常做,来尝尝,看看有没有变味?”
谢惊春笑道:“母亲说好吃,那定然是好吃的。”
说着,他抬手欲夹,却发现那盘菜隔得略远。
他下意识撑起身子,手臂伸到一半,却还是差了一寸。
秦九微见状,唤道:“南南,帮你春哥儿布一下这道菜。”
站在她身后侧的的南南立刻应了,“是。”
她起身走过来,绕到谢惊春身旁,低头给谢惊春布菜。
就在她俯身的一刹那,谢惊春忽然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
那香气极淡极清,不是脂粉气,倒像是雪后梅林的味道。
谢惊春的动作顿住了。
一道飞尘自官道尽头卷来,旌旗猎猎。
谢惊春一身墨金战袍,腰佩长刀,身姿挺拔如松。
两年沙场历练褪去昔日少年气,眉眼间多了几分冷峻沉稳。
如今他已经二十一岁,肤色微黝,轮廓更显英朗,骑在马上,目光清冷,宛若利剑出鞘。
远远看见郊外那道熟悉的身影,他陡然一震,急忙下马。
“父亲,母亲。”
谢惊春单膝跪地,低声行礼,声音微哑却铿锵有力。
秦九微上前扶起他,眼中含着几分隐忍的激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她亲手为他整了整衣襟,眼中满是疼惜。
“瘦了,也黑了。”
“是不是还跟以前那般,打起仗来就不顾吃喝?”
谢惊春眼中却泛起一层热意,“孩儿让母亲担心了。”
“你这一去就是两年,连加冠礼都未曾替你办上。”秦九微轻声说着,语气中隐隐透着歉意。
谢惊春摇头,“能保大晋西南无事,不负皇上所托,孩儿已心满意足。”
说着,他转眸,目光在四周扫过,疑惑道:“二弟,三弟呢?”
秦九微闻言笑了笑,“你二弟如今在宫里,皇上让他去讲课,脱不开身。”
“讲课?”谢惊春一愣。
“我走那年,他才十五岁,如今竟成了帝师了。”
“皇上信任你二弟,你也是知道的,去年谷夫子重病一场,之后便归隐了。”秦九微温声解释着。
“当时对于帝师的选择,大臣们吵闹不休,最后是皇上钦点了你二弟,众人这才作罢。”
谢惊春听完,不由得轻吸一口气。
“二弟不过十七岁,竟然已经是帝师了,不愧是二弟。”
他话音未落,又追问道:“那三弟呢?谢珏去哪儿了?”
秦九微轻笑了一声,“他啊,前几日刚跟着沈夫子出京了,说要去江南看一家铺子。”
“江南?”谢惊春微微挑眉。
“果然,三弟还是对经商之道更感兴趣。”
春风正暖,马蹄踏青,归人重聚。
熟悉的人一个个出现在面前,谢惊春心头也终于踏实下来。
他骑在马背上,目光随意掠过人群。
忽然,视线在某处定住了。
秦九微身侧一个少女随行在侧,她身着月白裙衫,腰间系着丁香色软带。
皮肤白净,五官精致,却不是那种惹眼的明艳,而是一种极克制的清秀。
像窗外新雨后才盛开的梨花,寂寂无声,却教人忍不住再多看一眼。
谢惊春一眼就认出了她。
南南。
两年未见,她竟也悄悄长成了大姑娘模样。
走的时候她十四岁,如今,也有十六岁。
竟已经长这么高了。
谢惊春眼睛一亮,嘴角带笑,冲她轻快挑眉一笑。
可南南只和他对视一瞬,仿佛觉察到了什么。
很快别过头去,留给他一个雪白的侧脸。
谢惊春的笑顿在唇边。
他怔住片刻,收回目光,心头莫名堵了一团闷气。
不是两年未见,她应当是想念他的。
就算不说话,也该有个笑吧。
可她竟然连看都不看他。
他暗暗拧眉,一手紧握缰绳,另一只手不自觉地摩挲着马鞭的把手。
谢惊春扭头,再看一眼她。
却见南南一直认真听着身旁侍女说话,眼神清润温和。
却唯独不理他。
他撇过头去,牙关轻咬。
……这丫头变了。
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一行人回到景王府。
自高澈登基之后,谢砚礼受命辅政,他们一家便搬到了这里。
景王府占地辽阔,布局雅致,比起侯府更显安静清幽。
而且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地方。
比在侯府时自在许多。
谢蕴年纪尚幼,还跟着秦九微和谢砚礼一起住在主院。
其他三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院子独住。
谢惊春住在松霁堂,谢景住在砚斋,谢珏住在听荷轩。
几人走进景王府时,已近午时。
廊下红榉投影斑驳,清风吹得树影摇晃。
秦九微转头看他,“春哥儿,你先回松霁堂,把行李安置妥当,稍后来主院,我们一同用午膳。”
谢惊春点头应了,转头欲走时,脚步却顿了顿。
他忍不住又回头,又望了一眼。
南南正站在秦九微身侧,姿态得体温顺,手里还捧着刚才路上秦九微递来的披风。
她安静极了,如一汪不起波澜的清水,连呼吸都是轻的。
谢惊春看着她,目光落在她微微垂下的睫毛上,轻轻扬了下眉梢。
故意清了清嗓子。
可南南却仿佛没听见。
她依旧安安静静地站着,未曾抬头。
谢惊春一瞬间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透明的。
他眸光一顿,脸上的笑意冷却了下去。
谢惊春在松霁堂收拾完,便径直去了主屋。
他换下戎装,换上了一袭月青色常服,衣襟素净,腰间只系了一枚暗纹玉佩。
比起刚归京时的肃杀英气,此时的他多了几分从容与沉稳。
眉目间的少年锐气依旧,却被压在了锋芒之后,如沉剑入鞘,愈发内敛难测。
他迈步进了主院,庭中日光斜洒,几株芍药已开得极盛。
谢蕴穿着藕粉色襦裙,正坐在地毯上玩团花球。
见谢惊春来了,扑闪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叫了一声:“大哥哥!”
谢惊春眼角一弯,笑着走过去,蹲下身将她轻轻抱起。
小姑娘奶香软乎,一双小手趴在他肩头,咯咯直笑。
“蕴儿,想我了吗?”
谢惊春将她举高高,小姑娘笑得更响亮了。
玩了一阵,谢砚礼走了进来。
谢惊春便将谢蕴抱回软榻上安置好,随谢砚礼一同入内。
屋内谈话渐入正题,两人低声交谈。
说到政事,谢惊春神色立刻专注起来。
谢砚礼问了许多西南的事情,谢惊春一一作答。
此时,不远处。
南南正跪坐在小案前,捧着一盏热茶,双手递给秦九微。
她的动作极其得体,手中茶盏端得平稳。
秦九微接过茶盏,笑道:“你泡得比之前更好了。”
“是宋嬷嬷教得好。”南南垂首应着。
谢惊春听到了南南说话,却强迫自己不去看她。
哼。
她不理他,那他也不要再理她了!
午膳时分,长案之上菜色丰盛。
一道道色香俱佳的佳肴依次摆上桌面,香气四溢。
“今日回京,这段时间辛苦了,多吃一点,这些都是你之前喜欢吃的。”
她指了指案边一盘酱烧羊肋,“这道菜也不错,之前在侯府的时候常做,来尝尝,看看有没有变味?”
谢惊春笑道:“母亲说好吃,那定然是好吃的。”
说着,他抬手欲夹,却发现那盘菜隔得略远。
他下意识撑起身子,手臂伸到一半,却还是差了一寸。
秦九微见状,唤道:“南南,帮你春哥儿布一下这道菜。”
站在她身后侧的的南南立刻应了,“是。”
她起身走过来,绕到谢惊春身旁,低头给谢惊春布菜。
就在她俯身的一刹那,谢惊春忽然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
那香气极淡极清,不是脂粉气,倒像是雪后梅林的味道。
谢惊春的动作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