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大事可期

醒过来的高玄举,看着周边陌生的环境,揉了揉还有些疼痛的脖子。搜索本文首发: 神女赋

“老爷,您醒了,要起来么?”

一直守着的小厮,见高玄举睁开了眼睛,忙着问道。

高玄举一边坐起身来:“这是哪里?李素那混账呢?”

“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了,曾经住过一个大儒,高大人,可不好骂人,小心我打你外孙女。”

李素端着碗面,吃着就进了里间:“要不要来一碗?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你是山东人,听过这句话吗?”

“你这混账,要软禁老夫?你也不怕把老夫打死?”高玄举又揉了揉脖子。

李素吸溜又吃了一口面:“对啊,你看出来了?打死正好,还能有个全尸。”

高玄举起身下榻,吹胡子瞪眼:“我身为钦差,身负皇命,公务缠身……”

“行了,老头儿,这天下离了谁都转,你以为你能跑的出去?”李素打断了他的话,一块来到了外间厅里。

高玄举看着门口儿,面色难看。

李素指了指门口十个大汉:“你看看,他们的相貌符不符合你的心意,不符合我再给你换,哪怕你要小娘们儿,我也给你配齐了,只是如果你想出门儿,万万没有可能了。”

“唉,这就是皇上的主意?”高玄举颓然一叹,斜眼看他。

李素放下碗,用手指着自己:“看清楚了,是我,我的主意,只有我才会想着这样救你,皇上是要杀你,别认错了好人。”

高玄举沉默了一会儿。

“老夫睡了一宿?”

“一年。”

高玄举大惊:“啊?这么久?竟然过去了如此之久?”接着他瞥见了自己小厮的衣裳,随后又骂:“你这混账又骗老夫!给老夫来碗面,大蒜要两头!”

老头气呼呼的坐了下来。

李素招了招手,门外的飞狐笑着去了,不一会儿端来了一大碗面,两头大蒜。

高玄举吃的“吸溜吸溜”,听起来又脏又香。

一碗面吃下去,老头舒坦的打了饱嗝,刚要开口说话,就见李素捂着鼻子走了。

高玄举。

o((⊙﹏⊙))o

后宅。

林如海听完李素把事情讲完后,沉默了下来,久久不言。

过了一会儿,他拿起茶盏喝了一口,然后看着李素道:“前明,洪武三年,明太祖读孟子。”

顿了顿,继续道。

“读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句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把孟子移出圣庙,后又命刘三吾等学士修《孟子节文》,删除孟子书多达八十五条。”

李素愣了,赞道:“老朱真勇,他删了哪些?”

“《尽心篇》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离娄篇》“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万章篇》“天与贤则与贤”一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

“师父,我明白了,皇帝视天下人皆如猪狗,无论官与民,寡人,寡人,这词真的是准确,师父,道理我清楚,只是心理上不舒服,老高是好官啊,唉。”

林如海摇了摇头:“你不懂他,他是一个殉道人,你这么圈着他,他撑不了多久。”接着林如海盯着李素道:“还有你,你心中有气,妙言,你好好想想,你到底要什么?做官还是做人?”

李素疑惑:“师父,这是何意?”

“如果你的志向是做官那就做不了人,如果你的志向是做官又要做人,高玄举就是例子。”

“那师父呢?”

林如海站了起来,双手背在后面看着窗外道:“老夫一直在做事,往后入了朝……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李素在心里对了一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于共。

林如海志向是做宰相,是做王安石,而自己更适合做曹操。

“懂了,林相公,弟子愿步师父后尘。”

李素去了琼花观,他认可林如海的话,高玄举这么关着可能会关出毛病,所以给他表演个天伦之乐。

“师兄,我把师侄带走了啊。”李素把妙玉放到马上,自己又翻身坐在了她身后。

“天黑送回来。”妙善摆了摆手。

“驾!”

照玉狮子上,妙玉宝相庄严,但眼睛却闭着,嘴巴里念念有词。

李素低头靠在妙玉的耳边问道:“你在说什么呢?”

妙玉还未开口,只见她的耳廓唰的一下就红了,李素瞄了一眼,咽了咽口水。

“给师兄祈福,愿师兄无量寿,无量福,无量观。”

“还有呢?”

妙玉的身子晃了晃:“硌得慌。”

“把住!”

“喔。”

当着高玄举的面儿,欺负妙玉,如此一个月后。

高玄举好似真的看开了,再也不吹胡子瞪眼了,乐呵呵的看着妙玉伺候李素用饭:“我说小子,你能不能让老夫到院子里活动活动?成天在屋子里也闷的慌。”

说着他扔过来一本奏折。

李素低头看:致仕奏疏。

“你这奏疏不用了,早就有人替你写好,皇上的批复都到了,你还写这个做什么?”接着白了高玄举一眼:“不能让你到院子里,万一你翻墙呢?妙玉,那个苋菜给我来一口。”

妙玉给他夹了一筷子,放在碗里。

高玄举拍了拍奏疏:“那不算,是造假!这是老夫对皇上最后说的话,也算君臣一场有始有终吧。”

李素明白,现在的他才算真的放下了。

“好吧,从明天起,你可以到院子里了,但说好了,不准翻墙。”

高玄举真想给他脑袋上来两下:“老夫还能翻墙?对了,你早先说我这屋子住过大儒,是何人?”

“贾雨村,字时飞,老高,我给你找个活儿吧。”

李素放下了碗筷,妙玉赶紧拿手绢儿过来给他擦嘴。

“不干!老夫现在是放下了,以后就读读书,写写字。”

李素又端过了妙玉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你看啊,我这也不能白养着你吧,你得挣钱,先不说你自己,你是不是得给妙玉挣一份儿嫁妆?”

妙玉面色一红:“我不嫁人的,已经入道了。”

但二人好似没听见一般,没人理她。

高玄举无奈:“你说吧,又算计老夫什么事儿?”

李素摇头:“老大人,算计这话太难听了,我为了你殚精竭虑,茶饭不思,给你想了两条路,一个是当官儿,一个是教书,你选择哪个?”

高玄举豁然起身:“还能当官儿?”

“能,但是不在大周,大周没有你的路了。”

“在何处?”

“南洋,你可以去做个总督,军政大权一把抓,你想杀谁杀谁,怎么样?”

高玄举面露惊色:“南洋?你?”

“这么跟你说吧,我在南洋有块儿地。”

“有多大?”

“跟江苏差不多。”

高玄举面色阴晴不定的看着李素:“你,你小子做的好大的事,你想干什么?”

“我想,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不痛快,给自己留个后路,难不成像你一样,连饭钱都付不起?”

“教书又如何说?”

“你,老高,现在官场上是臭不可闻了。”

高玄举刚要反驳,李素话锋一转。

“但是,在士子心中好似个圣人,说白了就是你在年轻人心中火了,红的发紫,我可以给你开个书院,把你的理念你的抱负讲出去,培养出更多像你一样的读书人。”

“这还像句人话。”

“怎么样?你想做什么来养活自己?”

高玄举想了想道:“你想让老夫做哪个?”

李素伸出两根手指:“两个都做,南洋不急,那边现在都是猴子,移民刚刚开始,但有句话得说在前头,你可不能拿猴子当自己百姓一样对待。”

“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老夫比你懂。”

“哈哈哈,高大人是大儒嘛,必定是下一个王阳明。”

王阳明这三个字,好像瞬间打在了他的麻筋儿上,立刻道:“老夫干了。”

立功,立言,立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士大夫的理想,而王阳明就是最近的儒家理想的化身。

很快在吴家旧址上,立德书院开张了。

高玄举任山长,林如海挂了个名誉山长的职位,书院开张这天,新任的钦差大臣和扬州一众官员全部都到场了,来的更多的是江南士子,就如李素说的一样,高玄举在年轻的士子心中的地位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到了此时,李素的事业闭环,基本上就打下了闭环基础。

李固负责练兵,地盘开拓移民,并向泰西兜售鸦片换金银等各种物资、技术。宋家负责大周的移民及泰西商品在江南的兜售。

薛科主要做海贸和江北的商贸,江北人口的外移。

现在又有了高玄举,负责治理南洋和官员的培养,培养自己的官员,进可以在朝堂形成一股新势力,退可以在南洋治理地盘。

另外还有一条桃乃的线,在东海和倭国。

如此以后大周的东南,尽为自己所控,大事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