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刘民受邀益州,刘焉成都托孤
刘民这才明白了,张裕带着李严和邓芝出现在交州,原来是为稀世珍宝龙涎香而来。于是他大方地说道,“我们这次能虎口脱险,承蒙南和先生及正平、伯苗相助,这龙涎香的确应当归先生所有。”
华佗急了,“主公,您与伯康、元凡、玲琦在温泉池中误中曼陀罗花之毒,非龙涎香可解呀!”
“这位便是久负盛名的华神医?”张裕忙问。
“神医不敢当,在下只是略懂些草药和针灸罢了,若论医术,不及仲景十分之一也!”华佗谦虚地说。
“若元化先生愿为少公子瞧病,这龙涎香和两郡太守之位我们都不要了。”张裕急切的说道。
华佗看着刘民,欲言又止。
张裕何等聪明,立即说道,“王爷若不嫌山高路远,请莅临益州。”
刘民心想,大汉十三州,现在只剩下益州还没有涉足,于是很痛快地答应了,“君朗兄乃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后裔,论辈分季玉还得喊我一声叔叔呢!”
“既如此,吾先修书一封,让少公子在益州恭候王爷大驾!”张裕向刘民抱拳行礼。
刘民很清楚张裕的担心,于是让甘宁率水师先返回长江口的东舟基地休整,然后顺长江而上,到柴桑接上胡响、胡亮和孙尚悦、孙尚丹,再上溯至江州,然后顺岷江上行至南安。天雄、谷峰、山虎、山豹和刘莹、朱虹、步姌随舰队行动。
张裕见刘民将一切安排得十分妥当,便起身告辞,“王爷,我们先去苍梧郡北部的冯乘等你们。”说完便带着李严和邓芝离去。
“子敬,此人不简单呐!”刘民看向鲁肃。
“王爷,肃也觉得此人颇有谋略,而且能屈能伸。”鲁肃点点头道。
“嗯,不过他既然愿意用龙涎香和两郡太守之位换元化先生为少公子治病,想必那孩子的病情颇为棘手。”刘民担忧地看向华佗。
“王爷不必担心,待我去了益州看过之后,自会有定论。”华佗宽慰道。
这时,士夑请刘民到府衙商议要事。“王爷,逆子与士谋反,该如何处置?”
“威彦兄,这是您的家事,本王不便插手。”
士燮眼神坚定地看着刘民,说道:“多谢王爷。只是此二人忤逆犯上,实难饶恕。”
刘民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他知道士燮为人刚正不阿,对于这种叛逆之事自然无法容忍。
“依本王之见,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局势。”刘民分析道,“逆子与士虽已谋反,但其党羽仍然逍遥法外。兄台可与仲谋一起暗中调查,将其一网打尽。”
士燮赞同地点头,他明白刘民所言有理,“小女碧儿多次在我面前提及您,王爷不妨将她收了。”
刘民心里那叫个苦啊,这一路上,刘繇、步骘、士夑都想与自己结为姻亲,可自己年龄太小,无福享受哟!
士夑见刘民沉默不语,“王爷难道看不上我的女儿?”
这时士碧闯了进来,喊道,“爹爹,我要跟元化先生学艺。”
士夑把她呵斥了一顿,“瞎胡闹!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不好好学些琴棋书画、刺绣之类的,学那干甚!”
刘民眼前一亮,劝道,“威彦兄,不妨叫元化先生看看她有没有这个天赋。”
华佗微笑着点头,仔细观察士碧的面相和脉象,然后轻声问道,“小姑娘,你为何想学医?”
士碧目光坚定地说,“我想救治更多的人。”
华佗满意地笑了笑,“不错,有此仁心,乃是学医之良材。威彦兄,此女可教也。”
士燮听了,心中大喜,连忙向华佗道谢。就这样,士碧成为了华佗的第三个徒弟。
安排好交州的一切事务,刘民带着刘晟、吕雯、王礼、华佗、庞月、蓝月、刘莹、朱虹、士碧到冯乘与张裕、李严、邓芝会合。士夑、孙权、鲁肃、程普、黄盖、韩当将他们一直送到富川才返回。
刘民和张裕一行十一人跋山涉水半月有余,这才到达天府之国蜀郡成都。
益州牧刘焉奄奄一息,已经无法处理州务。幼子刘璋在张松、法正、李恢等人的辅佐下,开始掌握益州大局。
刘焉在病榻上听取了刘璋关于近期益州事务的汇报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起手,指了指站在一旁的刘民。
刘璋会意,赶忙上前扶起刘民,拉着他的手说道:“王叔,父亲有话要对你讲。”
刘民走到刘焉床边,低头聆听着他微弱的声音。
刘焉艰难地开口道:“子檀贤弟,老夫自知大限将至……今后这益州,就托付给你了……望你能保境安民,不负老夫所托……”
说完,刘焉便撒手人寰。
刘璋放声大哭,众人也纷纷落泪。
刘民安慰完众人,上表朝廷,拔刘璋为益州牧。
庞月不解的问,“主公,您为何不自领之?”
如此大好时机为何不把握住,众人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刘民。
张裕的眼神里透过一丝狡黠,“王爷,可愿卜一卦?”
刘民委婉的拒绝了,“本王早就耳闻南和先生乃天下第一卦师,号称半仙。这一切不过是天意罢了,我们又何必提前知晓呢!”
张裕感叹道,“王爷真是豁达开朗,不为琐事烦恼。”
“有些卦可算,有些卦不可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便可。泄露了天机恐怕会折寿的。”刘民笑呵呵的说。
“王爷果然仁德,裕佩服之至!”张裕拱手作揖道。
接着,刘民便安排华佗给刘璋诊治病患。
华佗的确有真本事,号脉、针灸、服药之后,刘璋的身体逐渐康复。虽然不及正常人那么强壮,但在衙门里上班还是没问题的。
这时,有官员问华佗,“州牧能否诞下子嗣?”
华佗苦笑道,“州牧身体虽弱,但传承香火没有问题。可叫黑熊女配之,所生二子具壮实。”
庞羲出班道,“吾女庞莲可担此重任。”果然,后来刘璋的长子刘遁颇为勇猛,还被刘备任命为奉车中郎将,次子刘阐被孙吴任命为御史中丞。
不过蜀中的官员还是有不同的意见,大致分成两派。一派力挺刘璋,认为他是刘焉的幼子,继承他的衣钵治理益州顺理成章。
以武将张任、严颜、泠苞、刘璝,文官张松、张鲁、法衍、庞羲为代表,极力拥护。
另一派则认为刘璋过于软弱无法撑起益州的军政要务,想要刘民取代之。以青年武将李严、邓芝、孟达、许靖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