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孙袁二代大战,孙策留有余地
孙翊怒目圆睁,五指如铁钳般攥紧,厉声道:“吾乃江东孙氏子弟,岂容尔等恃强凌弱之辈横行!”
袁熙闻言,唇边浮起一抹讥诮,冷笑道:“孙家?在吾汝南袁氏面前,不过萤火之于皓月耳。”
正当剑拔弩张之际,徐琳轻移莲步,朱唇微启:“袁公子,此事与他人无涉。若有所求,不妨直言相告,何必行此强取豪夺之事?”
袁熙目光在徐琳玉容上流连,面色稍霁:“徐姑娘若肯赏光同游,这些物事自当完璧归赵。”
孙翊勃然大怒:“袁熙!安敢以势要挟闺阁弱质!”
徐琳却不疾不徐,淡然道:“袁公子,同游之事休要再提。若真为世家子弟,当知君子不夺人所好之理。”
孙翊箭步上前,衣袂翻飞:“今日若不归还徐姑娘之物,休怪孙某手下无情!”
袁熙戟指怒喝:“竖子敢尔!”
二人四目相对,眼中似有雷霆交击。袁熙身形魁梧,面色阴鸷如铁,骤然暴起发难,如饿虎扑羊般冲向孙翊,右拳挟风雷之势直取孙翊面门。
孙翊却似闲庭信步,身形微晃,已将这凌厉一击轻描淡写地化于无形。
袁熙招式用老,身形踉跄前倾。
孙翊觑得破绽,倏忽欺近袁熙身侧,右肘如毒龙出洞,重重击向袁熙肋下要穴。
袁熙闷哼一声,痛楚之下身形扭转欲避。
孙翊岂容喘息,步踏九宫,双掌翻飞似蝶穿花,拳影如雨点般袭向袁熙。时而直捣黄龙,时而勾拳取月,招招式式皆暗藏杀机。
袁熙虽奋力抵拒,然渐入窘境。
孙翊觑得袁熙守御之隙,陡然飞起一记“旋风扫叶腿”,正中其腰眼。袁熙身形一滞,踉跄数步,几欲倾颓。未及定神,又见孙翊拳出如龙,一招“霸王开山”直取其颌下。袁熙顿觉天旋地转,金星乱迸,轰然倒地,半晌不得起。
孙翊负手而立,冷眼睥睨道:“竖子今日当知,孙家虎威岂容轻犯!”言讫,转向徐琳作揖道:“徐姑娘无恙否?”
徐琳眼含秋水,敛衽还礼:“蒙公子仗义,然开罪袁氏,恐贻后患......”
孙翊朗笑:“大丈夫行事,何惧宵小?但护得佳人周全,虽千万人吾往矣。”其声清越,竟有金石之韵。
旁立之孙策与孙尚香相视莞尔,暗忖此计已成。殊不知袁谭、袁尚二人恰经此地,见状大怒,欲为兄弟雪耻。
袁熙却摆手道:“兄长、三弟且住,不过些许龃龉,何足挂齿?”原来此乃袁熙与孙策之密约:袁熙故作轻狂,孙翊趁机扬威;而孙策则说合其女孙颖,使甄宓为媒,撮合甄熹与袁熙。两家各得其所。
可怜袁谭、袁尚犹在瓮中,执意要寻孙家晦气。袁熙心中叫苦不迭,暗叹:“这两个莽夫,坏我大事!”
话说那袁氏昆仲,单打独斗皆非孙翊敌手,然二人联手,便如“狼狈相依”,倒教孙翊颇费周章。若在徐琳跟前败阵,岂非“颜面扫地,贻笑大方”?
然孙翊虽知此战艰难,却仍抖擞精神,奋袂而起,与二袁周旋。那袁氏兄弟左右夹攻,孙翊心知不可力敌,当以智取,遂使出身法,步若“鬼魅穿林”,教二袁屡击不中。
未几,袁氏兄弟心有灵犀,忽变战法:袁谭虚张声势于前,袁尚却蹑足潜踪于后。孙翊虽察其谋,却佯作不知,待袁尚近身之际,忽使个金蝉脱壳之势,袁尚拳风过处,竟扑了个空。孙翊乘势使个扫堂腿,袁尚便如枯叶坠地般跌倒。
袁谭见状,怒发冲冠,使个“饿虎扑食”之势袭来。孙翊觑得真切,侧身避过,顺手借力打力,竟将袁谭“掷之如草芥”。然经此一番“龙争虎斗”,孙翊亦觉气力不支。
正当时,孙权忽至,高呼道:”兄长何故作壁上观?彼二人以众凌寡!“孙策闻言,方如梦初醒,喝道:“住手!吾弟之事,某一人当之!”
袁谭怒不可遏,率先发难,其势如猛虎下山。孙策却从容不迫,轻巧避过,顺手一带,袁谭便踉跄数步。袁尚见兄长受制,竟乘隙而入,自侧面飞腿袭来。
孙策忽觉背后风动,遽然回身,举臂若铁闸,恰抵袁尚飞腿,顺势一推,袁尚踉跄几欲倾跌。
袁谭方定身形,复又猱进,袁尚亦紧随其后,二人左右夹击,攻势如怒涛拍岸。孙策身形矫若游龙,于双锋间隙中腾挪自如。觑得破绽,孙策倏忽欺身而前,虚晃一拳如惊电,袁谭急避时,却见其招式陡变,回身一记旋风腿,正中袁谭脊背。
袁尚尚未来得及转念,孙策已反手攫其衣领,轻轻一掷,袁尚便踉跄退却数步。数合既过,袁氏兄弟已喘息如牛,孙策则神气湛然,犹有余裕。
袁谭与袁尚相顾愕然,虽怀不甘,亦不得不暗叹:”此子真虎将也!“
孙策含笑上前,搀扶二人道:“二位世兄,今日较技快意,万勿介怀。”
袁谭袁尚亦大笑应道:“孙将军武艺超群,吾等心折,异日当再请益!”
然当三人酣斗之际,两家稚子孙匡、袁买亦至。二子皆垂髫之年,甫一照面,目中立现"星火迸射"之态,未发一言便扭作一团。
孙匡身形如猿猱,先发制人,箭步上前欲擒袁买衣襟。袁买亦非庸手,侧身避过,反手一拳直取孙匡肩胛。孙匡虽痛不却,就势环抱袁买腰际,奋力一抡,欲使对手仰跌尘埃。
袁买身形摇曳,几欲倾跌,然旋即稳足,抬腿直取孙匡胫骨。
二人往来交锋,互不相下。孙匡面赤如丹,额角青筋隐现,招招式式皆挟蛮牛之力;袁买亦切齿瞋目,眸中凶光迸射,双掌翻飞若疾雨倾盆。
时而滚地厮缠,搅起尘烟阵阵;时而跃起再斗,撕得衣襟零落。未几,二人俱是气息粗重,汗透重衫,然犹自拳脚不休。
但见两张稚面涨若朱砂,双目圆睁如铃,死死相瞪,俨然一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架势。这般蓬头垢面却倔强搏命的模样,令人既觉莞尔,又不禁暗叹其少年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