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刘民亲率五虎,袁绍俯首称臣
刘民微微点头却说五虎大将披挂齐整,但见:
吕布跨赤兔火龙驹,那马通体赤红,鬃毛如火,嘶鸣如雷;手中方天画戟寒光凛凛,戟尖一点朱缨随风飘舞。
典韦乘金辉越岭驹,此马浑身金毛,四蹄踏雪,日行千里;双铁金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戟刃锋芒毕露。
颜良坐飞云金鬃驹,那马金鬃飞扬,蹄声如鼓;九环金背刀刀背九环相扣,挥动时金铁交鸣,声震四野。
文丑骑墨云青影骓,此马通体乌青,四蹄生风;宿铁三叉矛矛尖三点寒星,刺出时如毒蛇吐信。
孙策跨乌骓雷炎驹,那马漆黑如墨,额前一抹白星;霸王重枪枪杆乌黑,枪头雪亮,挥舞时虎虎生风。
五将各领二十精兵,皆是虎背熊腰、杀气腾腾的悍卒。一时间旌旗猎猎,甲胄生辉,好不威风!
田丰见状,不觉捻须惊叹:“主公,五虎将虽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然袁本初拥兵三万,旌旗蔽空。今以区区百余人当之,岂非以卵击石乎?”
刘民故作沉吟,反问道:“二位先生以为当如何破敌?”
沮授趋前献策:“主公不妨先遣轻骑诱敌,待其阵脚动摇,再令五虎将率锐卒直取中军。此乃声东击西之计也。”
刘民听罢,含笑摇头:“公与此计虽善,终非上策。”
忽见田丰轻摇羽扇,从容进言:“主公明鉴。袁军虽众,夜必懈怠。可使五虎将各率麾下,分五路夜袭敌营。此五将皆有千军辟易之勇,必能搅得敌营天翻地覆。届时再令弓弩手在外围埋伏,见火光则万弩齐发。如此里应外合,袁军安得不败?”
刘民闻言拊掌大笑:“元皓此计大妙!然袁绍兵多将广,恐难尽歼。”
沮授闻“尽歼”二字,面色骤变,暗忖主公竟欲一举全歼三万大军,胃口何其大也!
田丰急掣其袖,惶然道:“莫非主公别有奇兵暗伏?”遂以指划地,曰:“吾王与五虎将者,不过香饵耳!诛袁之实,乃在四路伏兵、四只口袋也。”
沮授拊掌而叹:“主公此饵,诚乃铁蒺藜也!触之者非死即伤,袁氏其能免乎?”
刘民微颔其首,忽纵身跃上凌云驹。但见其手持九天龙镗,衣甲生辉,真如天神临凡,英武不可逼视。
田丰失声惊呼:“主公岂欲亲冒矢石耶?”
刘民振臂长啸:“夫为三军之帅,非但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须躬擐甲胄,为士卒先!今日之战,必使袁本初识吾手段!”言未毕,已策马当先,直指袁军。五虎将各率部曲,如影随形。
遥见下博城中仅出百余骑,蒋义渠、韩莒子等相视而嘻。郭图攘臂大呼:“刘民果是孤军!高顺、麹义俱败,诸君其速进!生擒刘民者赏万金,取其首级者赏五千金!”
袁军闻令,如蚁附膻,潮涌而至。
刘民忽展“乾坤轮转阵”,五虎将瞬息各就其位:吕布当先开路,典韦左翼如屏,颜良右翼似刃,文丑断后若闸,孙策居中策应。刘民立于阵眼,掌中九天龙镗寒芒吞吐,恰似银龙吐信。两军相接之际,但闻金铁交鸣,杀声震野。
袁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先锋士卒方触及那乾坤轮转阵边缘,忽觉一股无形罡风迎面扑来,登时人仰马翻。但见刘民振臂高呼:“转!”五虎大将齐声应和,各催座下骏马。霎时间,那阵法便似巨灵神掌中的磨盘,轰然转动。方天画戟寒光闪烁,双铁金戟虎虎生风,九环金背刀金光夺目,但听得惨叫声起,袁军前排已如割麦般倒下一片。
蒋义渠在阵后望见,不由得大惊失色,急令盾牌手列阵向前。谁知刘民早已觑得真切,手中龙镗一挥,但见一道金光如蛟龙出海,直贯敌阵。那精铁打造的盾牌竟如薄纸般纷纷碎裂,持盾士卒无不吐血倒地。
正当袁军惊魂未定之际,忽闻四面杀声震天。原来是刘晟、刘磐、胡响、胡亮各率伏兵,如神兵天降般杀出。袁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刘民见时机已至,厉声喝道:“合围!”五虎大将闻令而动,率领精锐直扑敌阵缺口。袁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刘民乘胜追击,直杀得袁绍三万大军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战后,刘民抚掌笑谓颜良曰:“颜将军,今日之战,较之当日皇宫比试如何?”颜良豪气干云,朗声答道:“痛快!末将得随王爷驰骋沙场,真乃三生有幸!”
却说郭图见大势已去,慌忙与审配商议:“正南监军,今中贼人奸计,如之奈何?”审配捻须沉思片刻,道:“为今之计,当速退至漳水南岸,效霸王背水一战,或可转危为安。”郭图阴笑道:“昔年楚霸王破釜沉舟,终成大业。今日正当效法古人。”蒋义渠闻言急谏:“元帅三思!项羽乃主动为之,今我军新败退守,岂可同日而语?”
审配闻言,沉吟半晌,终是颔首道:“义渠将军所言极是,若再强攻,恐三军尽丧,悔之晚矣!”
郭图此时亦无良策,只得急唤韩莒子,厉声道:“速速率军断后,阻截追兵!我军在漳河岸边尚有船队接应,只要渡河而去,刘民纵有千军万马,亦只能望河兴叹!”
袁军将士闻言,皆以为得计,纷纷争先恐后,向漳河岸边溃逃。然而,他们却不知,韩猛败军早已溃不成军,如何挡得住刘民麾下虎狼之师?待袁军仓皇退至漳河南岸,却见河面空空如也,竟无一船可渡!刘民大军趁势合围,将袁军残部逼至方圆不足五里的河滩之上,进退维谷。
有士卒心急,欲涉水渡河,奈何春雨过后,漳河水势暴涨,湍流汹涌。除少数水性极佳者侥幸游至对岸外,余者皆被急流卷走,溺毙者不计其数。
郭图、审配见大势已去,仍不肯降,竟强令士卒泅渡,致使河面浮尸累累,哀嚎遍野。
正绝望之际,忽见河面之上,战船如林,旌旗猎猎。黄叙、高览、麹义、阎行等将立于船头,指挥兵士划船逼近。郭图见状大喜,高声呼救。不料,众将厉声喝道:“袁军将士听令!速速投降!王爷仁德,不杀手无寸铁之人!”
审配见四面被围,水陆皆绝,知再无生路,只得长叹一声,对郭图道:“公则,事已至此,不如归降,以保全数万将士性命!”
蒋义渠、韩莒子亦点头附和,遂率众请降。
此一战,袁绍主力尽丧,元气大伤,自此一蹶不振,再难与刘民争锋。
刘民清点降卒,竟得袁军万余,遂精选千名悍勇之士充入麾下,余者皆遣往渤海郡屯田垦荒,以安民生。
却说袁绍退守安平,见大势已去,仰天长叹,拔剑欲自刎。逄纪见状,急忙上前抱住其臂,泣谏道:“主公不可!昔日高祖屡败于项羽,终成帝业;光武亦曾避祸河北,后兴汉室。今虽失利,然冀州根基尚在,三公子皆人中龙凤,他日未必不能重整旗鼓!不如暂且隐忍,遣使求和,以图后计!”
袁绍闻言,默然良久,终是掷剑于地,颓然道:“罢了,便依元图之言……”遂遣逄纪为使,前往下博向刘民请和。
与此同时,刘民修书一封,邀曹操前来共议袁绍之事。实则心中早有定策,此番邀曹,一来走个过场,以示尊重;二来欲与曹操做一笔交易,以定河北格局。
正当刘民与麾下众将商议之际,忽闻侍卫来报:“启禀王爷,河内司马懿求见!”
刘民眉梢微挑,心道:“此人此时前来,必有深意。”遂整衣出迎。
未知司马懿此来有何谋划,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