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科举考试

这些时间什么的都规定好了之后,李恪就感觉自己太闲了,如果自己太闲的话,就想要开头讲头,但是他知道如果要开头降头的话就会引发战争。

而且他们现在的军事实力已经达到了很强。

如果其他的国家看到他们正准备开拓疆土的话,一定无无条件的把自己的疆土贡献出来直接送给唐朝。

但是没有办法,他觉得自己就是要出去转一转。

因为觉得自己太闲了,每天在屋里就呆着。

而且他觉得自己治理的还是挺好的,每天的奏折也不是很多。

而且都是一些高强化的人,他也不喜欢那些说闲话的人,于是呢,他就把那些人都闲着没事都给搁置查办了。

于是就举行了一一届又一届的科举考试,就想着那就闲着没有事干,那就多选一点人才出来吧。

不然的话就在这个时候,你要么多选一点人才出来,要么就是多玩一点游戏。

但是他想了想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动了因为他的改革其实已经改得差不多了如果有什么是在学校改革的话就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来。

因为如果吃一个大胖子的话,他们会直接受不了的,如果你直接把人给噎住了的话,那感觉就不是很舒服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他们,就准备慢慢来慢慢改革再说吧,因为你所有的事情都是要经过实践得出来的经验。

然后得出来,有什么地方是需要改革的你才要改革,而不是你自己在这摸着头自己拍着头在那想。

而是遇到了时间上的问题,时间上的难题了之后,你才需要改革。

所以这一点李恪也是慢慢悟到的,以前他觉得就以前有什么东西,以前他经历过了什么东西,那现在就是需要发展什么东西。

所以他就把这些东西完全的照搬过来不就好了嘛,根本就不用学习,根本就不用改进,根本就不用等时间一点点的过去。

所以他就自己的乱改,但是到最后的时候他发现他自己走了好多的弯路,因为你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没有达到相匹配的地方。

所以你那些东西根本就达不到,你就是自己在那想的安排的特别好。

但是等你真正实现起来的时候,你就发现这些东西都是有困难的,实际根本不可能拿到这些问题的。

所以他们就会感觉非常的头疼。

然后皇帝也会觉得自己做的决策都是错的,浪费大家的时间,浪费自己的金钱,然后浪费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

这些时间这些金钱,明明可以去干更多有意义的事,就算是捐给那些穷人,就算是给他们盖房子也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没有办法自己已经浪费到了,所以他就觉得如果以后干什么事一定要深思熟虑,因为他以前很多事都是不经过深思熟虑的。

真的很傻,所以慢慢的就是他知道这些东西一定要想好,如果你不先想好先规划好,如果有一个大纲的话,那就会非常好。

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大纲大概就直接自己埋头苦干的话,那当然是不可能了,那些东西根本就做不到,而且也做不得很好。

所以到最后的时候可能还会从头再来,于是呢,大家就准备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好。

他本来计划了一下,打算了一下今年招收文科状元多少人?武科状元多少人还准备发布下去,然后说提前加试一场,唐朝的科举笔试呢。

但是后来的时候他发现就是底下的奏折给他说了,就是今年因为那个发洪水,所以那个村子里面的人全都没有地方住。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那些百姓先安置好了。

如果不把那个村子里的百姓都安置好了,然后自己就去科举考试的话,那样那个村子里的百姓到底去哪儿呢,他们也会分散开来。

而且谁愿意分散开来去到别的镇子呢。

那个镇子都是他们住了好久的固定下来的里面的人和事情他们都非常的熟悉。

甚至每条路他们都非常的熟悉走哪条路叫什么名字他们都知道。

但是如果你重新再来一遍到别的地方的话那你就是重新开始。

那样你就不可能待在你熟悉的地方了而且你也没有一片田地了所以根本就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把那些农民们先安置下来。

然后给他们找个地方住,再由官府出钱投资,然后给他们发放一些救济品呀,然后给他们盖房子。

不管怎么说,先把房子盖起来就盖成李恪以前研究的那种方法,然后盖成了之后让他们住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