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大孙相亲2

二人并未刻意介绍,只是让家里孩子简单行礼,随后便往山腰处凉亭走去。

蓝氏热情的拉上了沈氏,沈氏也是有心相交,考察女儿未来婆母的性情,随即跟在秦书二人后头,低声细语的聊了起来。

“今儿个原本老二媳妇也来的,这不有了身子,如今不方便。”徐氏直接解释洪青玉为何没有到来,她是继母,生怕京城有她什么不好的名声,所以格外谨慎。

秦书微诧,转瞬恭喜,“那是好事啊。”

“近日春闱,京中来人众多,还是少出门为好,坐稳身子要紧。”

徐氏一脸慈爱,“我也是这么想的。”

二人说说笑笑的,蓝氏也是个活络的性子,跟着沈氏聊着家常。

后头,许承姚,卫妙云二人并排走着,身后跟着丫鬟小厮。

步伐行动间,卫妙云忍不住又看了许承姚一眼,不禁红了脸。

这许承姚果然如祖母她们说的一样,生的真好。

“山路崎岖,卫姑娘小心。”饶是往日再端正,今日许承姚还是有些紧张,想到昨儿个晚上他爹给他恶补的知识,许承姚憋出了这一句。

卫妙云含笑应着,“多谢公子提醒。”

虽是春日,许承姚的手心却是生出了薄汗。

卫妙云一直微低着头,自是看出了许承姚的异样,“这段路途虽然崎岖了些,可是前面的景色却是极好的。”

许承姚细细聆听着,不由好奇的看向卫妙云。

自打民风开阔,已经不似从前那般拘束太多。

寺庙之中,也可见到未婚男女一起行走,许承姚不由松缓了些身体,散去了一丝紧张,“是嘛,我第一次来这里。”

卫妙云徐徐解释,“前头山中种满了梨树,如今正是花开之时,广成寺这处的入口狭窄了些,但视野却是极其好的。”

许承姚缓缓点头,“多谢卫姑娘解惑。”

卫妙云见他这般端庄,不禁低笑了出来。

前头,秦书几人不知何时已经同他们有了很大的距离。

带头的清雾也有意的将他们带去了另一段小路上。

二人见此,并未多言,只是接受着家人的安排。

没了长辈在场,卫妙云也恢复了往日的性情,不禁打趣,“你往日也是如此吗?”

许承姚一怔,眼睛忍不住看向身侧的少女,只见她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几息后,许承姚忽然想起,那日自家祖母对自己说的话。

她说,自己会喜欢卫妙云的。

许承姚点点头,忽的又摇头。

“往日并非如此,只是不知该如何同卫姑娘相处,若有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卫妙云轻轻福身,嘴角噙笑,“初次见面,也是正常。”说完,她自顾自的往前走着。

许承姚大步跟上,看着身侧娇俏的身影,“下一次便不会如此了。”

卫妙云身子一僵,停住了步伐,有些诧异的看着身后的少年。

“你,你。”

许承姚见她如此,赶忙行礼。

“在下失礼了。”

许承姚觉得,他或许不该听他爹的法子。

这样是不是太过冒失了。

“你我本就是来相看的,有何失礼。”卫妙云攥紧了手里的帕子,“前头梨花开的正好。”

“那咱们去瞧瞧。”许承姚补充了一句。卫妙云闻言,眼眸中掩不住的欢喜,点点头。

“好。”

跟在后面的丫鬟小厮,默契的又退后了些。

回程的马车上。

秦书同蓝氏坐了一辆车,许承姚单独一车。

“娘,说的还真是不错,你瞧承姚那样,跟当年四弟还真是像。”

解决完了一桩心事,秦书也觉得周身轻松了不少。

“卫家姑娘生的好,性情也不差,喜得诗书,姚哥儿看上也是正常。”

蓝氏合不拢嘴道:“娘说的是,那姑娘确实不错。”

“就是母家没有太多助力。”蓝氏说到这,不由惋惜。

秦书似笑非笑的看了她一眼,“承姚科举出身,你需要卫家什么助力?”

蓝氏一愣,想到了许老大对她说的话,赶忙摇头,“娘说的是,我真是昏头了。”

许家科举出身,本该同清流门第结亲,但许承姚身上日后有爵位在身,故勋爵之间的联系不能少。

秦书同许则川一开始也是两派之中都挑着,但姻缘之事,谁能笃定呢。

如今这样,也不错。

卫妙云虽然出身侯府,可外家清流,侯府爵位落在二房头上,同她联系并不多,但也不少,这个距离甚好。

当晚。

许则川单独唤了许承姚一人来了书房。

“听你祖母说,今日相看你很是满意。”许则川坐在桌前,正看着书,头也未抬问。

许承姚站立正中间,拱手行礼道:“是。”

许则川见他回答这般干脆,倒是有些惊讶,不禁看了他一眼,见面前的少年眼神明亮,面容如常,毫无秦书今日说的紧张模样,不禁好奇起来。

“咱们家的家规你是知道的,娶妻事关你一生。”许则川放下手里的书,缓缓又道:“有一个喜欢合心意的妻子很重要。”

许承姚微微一笑,“孙儿明白。”

“卫家姑娘很好,性情,礼仪,容貌都是孙儿喜欢的。”

“既然祖父同祖母为我选了这个最后的人选,可见她确实优秀。”

许则川见他这么说,不禁失笑。

“如此看来,你是很满意这位未来的妻子了。”

许承姚一直紧绷的面容微有了变化,“婚姻大事,孙儿还是听从长辈之意,马上就是殿试了,孙儿还要回去读书。”

许则川见他一副落荒而逃的样子,哈哈笑道:“急什么。”

“如今抱佛脚无用了,还不如多瞧瞧我给你的卷子。”说着,许则川从桌前拿起几张试卷给他,“这是我近日整理出来的。”

“你回去仔细研读。”

许承姚大喜不已,赶忙接过。

“多谢祖父。”

许则川道:“既然你没意见,这婚事祖父便允了,你回去吧,好生准备殿试。”

“是,孙儿告辞。”许承姚抱着卷子,一脸欣喜,快步离开了书房。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许则川不禁叹息,为何寒门难出贵子,还不是因为资源不足。

许承姚的资质只是上乘,可却能年少中举,一次得中会试,这些离不开许家多年聘请的名师,几个进士的倾心教导。

若是如此都不中,那得是何等愚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