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李隆基:太宗后裔在此!
兴宁元年。
祝九娘与梁处仁游历江左,在河边救下一个怀抱婴儿的男子。
男子名叫刘翘,怀中的婴儿便是刘裕。
自天幕透露出刘裕称帝、诛杀司马氏全族的消息后。
本打算抛弃婴儿的刘翘连夜逃了。
原本准备抛弃刘裕,是因为养不活,只会死刘裕一个。
但现在,不管抛不抛弃,自己和刘裕都会死。
只能带着刘裕一起逃命,或许凭着刘裕的名头,还有人愿意救一把。
但现在,前有大江,后有追兵。
遇到梁、祝二人,刘翘只能将刘裕托付给二人。
自己去乱葬岗挖出一个新死的婴儿,抱在怀中,又往北方逃去。
“婴儿好像要喂奶吧?”
祝九娘低头看向自己的胸脯,一眼就看见了鞋尖,瞬间羞红了脸。
“走,去县里给孩子找个乳娘。”
祝九娘看向怀抱着婴儿,正在逗婴儿发笑的梁处仁问道:“兄长,你说这算不算是天命?”
梁处仁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反而笑着说道:“刘裕的名字不能用了,我刚才给他取了个化名。”
“梁祝玄。”
祝九娘瞬间红了脸,低下头,细若蚊蝇般反驳道:“我还没同意嫁给你呢~”
. . . . . .
隋朝。
杨勇被废了,杨广当上了太子。
盖因杨坚对杨勇彻底失望了。
同样一道题,杨勇的答案还不如一个县令的答案强。
甚至连李渊都不如。
并不是说李渊的能力差,而是现在已知未来建立了李唐,在杨坚的注视下,李渊只能选择做个饭桶。
表明自己未来得天下只是运气好,捡来的。
没有蓄谋已久、没有天命所归。
但即便如此,同样一道题给李渊,他装蠢、装傻、装不学无术,瞎答出来的答案,都比杨勇的答案强。
就可以知道杨勇的治国能力有多差,杨坚有多失望。
杨坚与独孤皇后分析之后,得出结论:杨广治国能力是有的,就是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索性趁着还年轻,手把手教他。
至于杨坚当了皇帝之后的荒唐事,二人也分析了,猜测是为了谋夺太子之位,压抑太久了,上位之后就放纵了。
对此,独孤皇后亲自给儿子找了数名女子充入太子府。
要放纵就趁着当太子的时候放纵,放纵够了,当皇帝的时候就厌倦了。
独孤皇后也不强求杨广一夫一妻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惹上病、不违反乱纪、不违背道德,就去玩吧。
杨坚:那朕是不是也可以?
独孤皇后:不!不可以!
杨坚再次离家出走了,不过这次没跑远,去了李渊的住所。
“你未来当了太上皇,还能夜夜笙歌。”
“朕一个皇帝,居然……”
然后,趁着杨坚喝醉睡着了,李渊连忙进宫,将杨坚说的话,一字不漏的告诉了独孤皇后。
惹了杨坚,独孤皇后还能救一下。
惹了独孤皇后,杨坚救不了。
李渊把杨坚当做投名状,卖了。
然后,李渊一家的性命,就从随时都可能被灭族,变成了如果杨广压不住,杨坚死的时候让李渊一家陪葬。
虽然相比于死亡,更可怕的是知道了死亡时间,慢慢等待死亡。
但对李渊来说: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死。
现在至少知道了,最早死于杨坚驾崩之时。
趁着家人被送进都城,李渊让几个儿子拜杨广为义父,并送给太子妃萧氏抚养。
又与杨广定下亲事,将自己女儿嫁给他儿子,正不正妻都行。
杨广抱着被天幕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笑道:“表兄不想孩子吗?”
李渊没有逃避问题,直截了当的说道:“想!”
“但不见孩子,或许有一线生机。”
“孩子由我抚养,我们全家怕是等不到姨夫驾崩了。”
“你就怎么确信我不会将这几个孩子杀了?”杨广掐着李世民的脖子,威胁道。
“因为你自信!”
“表兄是想说我自大吧?”
“有区别吗?失败了是自大,成功了是自信。”
杨广松开手,婴儿李世民大口喘着气,青黑的脸缓慢变得红润起来。
“好好照顾我们的天可汗,就像自己儿子一样。”杨广把李世民递给萧氏,吩咐道。
行大礼叩谢,李渊拜别杨广。
扭身的瞬间泪流满面,却不敢回头再看儿子一眼。
. . . . . .
唐朝,贞观年间。
李渊没有继续夜夜笙歌,不是腻了,而是腰扭伤了。
自从得了孙神医的药,李渊已经不满足普通的姿势,开始玩起了高难度动作。
名为走访,实为巡查的魏征、程咬金等人已经到了万州。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被记录成册,装满了半个马车。
随行的还有被程处默威逼利诱的一众僧人。
“是你们自请去海外传教,还是我请你们去海外传教,选吧!”
僧人刚开始回答:不愿。
程处默便带着人手开始讲起佛教戒律:“自己种地、不准放贷、只能乞食。”
在程处默的谆谆教导之下,僧人幡然醒悟,将所占土地献给国家。
被程处默一纸调令叫来的兵士们不解气的踹了僧人两脚。
“你们怎么能服呢?”
“你们应该坚决不从,甚至造反!”
僧人听着一众杀才的话语,不敢抬头,任由他们踢打。
“行了,中原之地就踏踏实实的遵守戒律,去了天竺,为所欲为有点过分,但是做你们的老本行,还是可以的。”
“真的吗?陛下说的?”
“当然了!”
李世民没说过,只说了让程处默清查佛寺,怎么处理也没说,只是暗示他可以过分一点,拿出纨绔的样子。
没有要求,就是最高的要求。
自古以来,皇帝没有明言之事,都是暗示大臣自己处理。
做好了,皇帝赏。
做错了,皇帝罚。
惹的天怒人怨,大臣背锅。
因为皇帝没说过,是大臣自作主张。
程处默想了半天,觉得李世民肯定是这个意思。
爹还说我不适合当官,就我这揣摩圣意的能力,高低也得是个奸臣!
. . . . . .
武周年间。
在没有拉偏架的情况下,武则天彻底看清了武家人的能力。
贪心不是错,但你要有那个能力。
李隆基稍微拉拢一下大臣,武家人拉拢的大臣就跟着李隆基跑了。
还反过来在朝堂上,痛诉武家的种种不法行为。
武家还试过动刀兵,解决李隆基一家。
当然,武家人想的是直接闯入宫中,囚禁武则天,逼她禅让。
听到这个消息,武则天都气笑了。
若非想试一试李隆基的成色,武则天都想直接宰了武家人。
没办法造反,就只能解决李隆基。
在武则天的有意放纵之下,武家人收买了部分军队(金银、美女),定下时间,准备屠戮李隆基一家。
李隆基得到消息,许多大臣都劝他先下手为强。
“他们是用金银、美女收买的军队?”
“对。”
得到肯定的答复,李隆基也去找军队了。
不过找的是从太宗朝活下来的老兵,他们当中最年轻的已经须发尽白,有的还是残疾。
李隆基找了五十人,带着他们和乐队往军营而去。
李隆基骑着马儿立在当前,身后是五十名百战老兵,再往后是乐队。
“太宗后裔在此!”
李隆基拔剑高呼,老兵复诵,声音响彻天际。
紧随其后,《秦王破阵乐》响起。
不多时,武家人被五花大绑送了出来。
次日,武则天立李隆基为太孙。
李旦虽然生气武皇没有立自己为太子,但只是长叹一口气,也就罢了。
李旦嫡长子李成器也没有争,反而第一时间恭喜自家弟弟。
倒是韦氏和太平公主四处联络朝臣。
“焉有立太孙而无太子之事乎?”
“于礼不合!”
群臣知道有太孙而没有太子,属于滑天下之大稽。
但想了想韦氏和太平公主,群臣觉得还是不立太子比较好。
将来武皇驾崩,直接由李隆基继位。
若是立了太子,由李旦继位,太平公主和韦氏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
大唐经不起折腾了,没人想再来一次武周朝了。
群臣知道二人想的是什么,无非是想学武皇一样称帝。
且不论我们支不支持,你们两个有武皇的能力吗?
“别折腾了,再折腾下去,陛下会先杀了你们的。”
有大臣劝了一句,但看二人不屑的样子,很明显没有听进去。
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节。
二人要找死,别人劝,还不听,也就没人劝了。
二人来拜访,直接闭门谢客。
朝堂遇见当没看见,路上遇见直接绕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