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81章 建州易帜

嘉兴元年九月初二,建州禁军迎来一年一度的大阅。驻军列阵城外,校场之上旌旗猎猎,刀枪寒光闪耀。然而,训练之余,士兵之间的窃窃私语却暴露了潜伏已久的不满。

「卸甲钱又拖欠了三年,转运使每次都说朝廷缺银,咱们的命就这么不值钱?」一名老卒愤愤道。另一人冷笑:「他们府里的歌舞宴饮,倒是一刻没耽误过!」

这些议论并非首次出现,但此时,矛盾已酝酿到临界点。张员,这位驻军军校,早已对转运司的贪墨横行忍无可忍。他秘密串联城内外的将士,策划了一场针对建州官员的反叛行动。

大阅结束后,当天深夜,张员与心腹将领率部潜入建州府衙。士卒们突破薄弱的守备后,直冲内厅,将转运使毛奎、知州张勤和提举官王浚明围困于堂内。

毛奎见状大呼:「大胆!尔等竟敢造反!」

张员冷笑,拔剑而前:「毛奎!三年来,你贪墨卸甲钱,置兄弟们死活于不顾,今日还敢如此嚣张?拿命来!」说罢,一剑斩下,毛奎当场毙命。

张勤与王浚明见状惊恐,连忙跪地求饶。张员挥手令士卒将二人押下,以拘禁为人质。随后,他命人在城头升起自己的旗帜,宣布占领建州城:「自今日起,建州士卒自守乡土,拒绝北调,不服朝廷暴政!」

建州兵变的消息传至临安,赵楷震怒,急召群臣商议对策。高俅面露忧色:「建州素为闽北重镇,若被叛军长期占据,恐引发闽地全面动荡。」

赵楷点头:「建州不可失,谁可领军征讨?」

朝请郎王准主动请缨:「臣虽不才,愿率建州诸县弓手和南剑州兵前往平乱。」

赵楷大喜,立即任命王准为征讨使,统领三千福建厢军攻略建州。

王准率军抵达建州城下,张员早已整顿城防,带领叛军严阵以待。王准派人劝降,但张员高声回应:「建州军心已定,绝不再为朝廷苛政卖命。若欲攻城,尽管放马过来!」

王准无奈,只得下令围城。然而,建州地势险要,城防坚固,再加上张员早有准备,数月围困,王准的军队未能突破分毫。

期间,建州百姓因叛军承诺「清算腐败官府」而对张员表示支持,甚至自发协助防御。反观王准的军中粮草紧缺,士卒多有怨言,攻势愈加乏力。

至嘉兴元年十二月,建州之战僵持多月,临安朝廷始终未能派出更多援军。高俅对赵楷进言:「陛下,建州久战不决,我军又无力强攻,不如改用招安之策。」

赵楷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同意,下旨招安张员,并任命魏胜为建州兵马监押,以安抚士卒。

张员虽心怀戒备,但因士卒久战疲惫,也不愿将建州陷入更大混乱。他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条件,主动解散部分叛军,与魏胜进行权力交接。然而,他并未意识到,这只是短暂的平静。

自张员兵变以来,城内军民一直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而嘉兴二年五月初,福建路新任转运使谢如意已抵达建州,准备以招抚之名结束这场闹剧。

谢如意乃江南人氏,精于权谋,深知兵变背后的隐患。他在建州分厅设下盛宴,邀请张员和其部下前来叙话,表面上是为了解除误会、重新收编叛军,实则布下陷阱。

同时,谢如意暗中联络建州分都监黄涛和朝廷派来的兵马监押魏胜,命二人在宴席上伺机行事,一举擒拿叛军首领。

「张员虽是乱臣贼子,却有几分愚忠,」谢如意在布置计划时说道,「只需令其相信朝廷愿意放下成见,他便会放松警惕。至于他的部下,不过是乌合之众,主将一倒,建州自可平定。」

五月初五,张员携数十名亲信赴谢如意设下的酒宴。他虽对朝廷心怀不满,但面对谢如意的盛情邀请,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或许能够借机得到朝廷的封赏,从此光明正大地掌控建州。

宴席之上,谢如意言辞恳切,频频举杯致意:「张指挥使,建州兵马能保一方平安,实赖你之功劳。此番朝廷委我前来,便是要重用贤能,还望指挥使莫要辜负圣恩。」

张员被这番话说得心花怒放,酒过三巡,已然醉意微醺,毫无防备之意。

正当酒宴达到高潮之际,谢如意微微一笑,起身举杯:「来,为校尉将军之功,再敬最后一杯。」

就在张员接过酒杯之时,埋伏在厅外的黄涛率兵破门而入,魏胜手持长刀紧随其后,直取张员性命。

张员见势不妙,急忙拔剑抵抗,但因饮酒过多,身手迟缓,被魏胜一刀砍伤右臂。他的亲信亦遭伏兵围攻,死伤惨重。

「朝廷恩典,你却不知感激,反而作乱!」魏胜冷声道,一刀刺穿张员胸膛,将其斩于堂上。

张员一死,叛军群龙无首,很快被镇压。谢如意下令,将张员的尸体示众三日,以儆效尤,并将其余乱军斩首或押解临安发配。

朝廷随后在建州重组军备,任命黄涛为分都监,魏胜为兵马监押,以加强对当地驻军的控制。同时,谢如意还下令清查建州的粮饷账目,以免再生拖欠军饷之事。

虽然建州的叛乱得以平息,但谢如意深知,此次事

件的根源并未彻底消除。朝廷拖欠军饷、地方官员腐败,已使福建路军民积怨深重。如果不加以整顿,类似的兵变恐怕难以杜绝。

「乱臣虽除,但根本之病仍存,」谢如意对幕僚叹道,「此事,或许只是江南乱象的开端。」

嘉兴二年六月初一夜,建州城再次爆发兵变,原本已经被平定的局势,因朝廷的北调命令再度陷入混乱。城中士卒得知自己即将被抽调北上「勤王」,纷纷表达不满。有人嘟囔:「我们守土有责,可鞑子过江,勤王北伐凭什么让我们这些南方兵去送死?」怨声四起,很快酝酿成风暴。

在此情势下,几名胆识过人的军士叶浓、叶明珍和范擒虎被推举为首领,领头反对朝廷的命令。他们以「保卫家乡」为口号,号召士卒反叛,不到半夜,整个建州城已是叛旗招展,城头插上了「叶」字大旗。

建州兵变消息传出,临安派遣的建州知州方承仍滞留在建阳,他早已听闻建州军心浮动,又恐被叛军挟持,于是迟迟不敢入城。面对属下劝进,他摆手叹道:「建州乱兵成性,今又反复,我手中既无兵可用,如何能安抚他们?此地之事,不是我一介文官能处置的。」

赵楷见方承无能为力,也无意增援,只得默许他继续留在建阳观望。

与此同时,建州二次兵变的消息迅速传至武夷山明教南路军驻地。梁拜明得知建州叛军的请求后,立刻召集军议。他对众人说道:「建州地处要冲,如能控制此地,福建全路必能尽归我教。」

明教南路军虽长期深耕福建绿林,但一直没有机会控制州府级的城池。梁拜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他迅速派出三千精锐火速南下,与建州叛军会合。

六月初五,梁拜明率军抵达建州城,城中叛军开门迎接,梁拜明登上城楼,下令撤掉「叶」字旗,换上明教日月圣火旗帜。自此,建州城正式纳入明教南路军的势力范围。

建州易帜的消息传至太姥山,明教南路军军团长吕师囊立刻召集幕僚商议。有人提议立刻将兵力集中于建州,以稳固既得之地;也有人认为,福建路尚有许多防守空虚的州县,此时应趁势出击,扩大控制范围。

吕师囊沉思良久后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请示教主。」

当日,他遣人火速北上扬州传信,向舟山总坛教主方梦华汇报建州兵变及南路军的参与情况,同时请求教主批准南路军全线发动,以夺取福建全境。

建州再次兵变的消息传到临安时,赵楷震怒。他厉声斥责方承:「朕派你安抚建州,你却贻误战机,竟让叛军与明教勾结成势!今日建州失守,明日福建恐全失!」

高俅劝谏道:「陛下,此时福建恐怕已成明教囊中之物,我等兵力不足,远水难救近火。不如暂且静观其变,以图后计。」

赵楷无奈,只得暂时放弃对建州的收复计划,转而命人加强福州和泉州的城防,防止明教进一步扩张。

随着建州插满明教旗帜,福建全路的政局骤然生变。许多地方士绅与乡民见朝廷软弱无力,纷纷暗中向明教靠拢。而明教南路军八个师的全线动员,也令福建的宋军驻防陷入恐慌。

建州的叛旗与光明旗交织在一起,成为江南大地上新时代风暴的信号。远在江北的方梦华收到消息后,沉吟片刻,只说了一句:「吕师囊这步棋,走得险。」

风起武夷,闽中山河,已然不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