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硬汉归来
忽然,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如狂风卷至,正中一员将领,身披破甲,满面杀气,手中长枪寒光闪闪,直指古里甲沙忽带。正是死里逃生的武卫军都虞候赵立。
古里甲沙忽带大惊,强作镇定,高声喝道:「赵立,你竟还活着!识相的速速退去,休要自寻死路!」
赵立冷冷一笑,厉声答道:「金狗屠戮徐州,掠我财货,奴我百姓。赵某不死,誓必清算!今日你既落我手,便是偿命之时!」
古里甲沙忽带心头一凛,但自恃勇猛,抡起百斤大斧,怒道:「你小小残兵,也敢拦我?来战!」
赵立拍马冲锋,长枪如龙,古里甲沙忽带挥斧迎击,两军将领顿时厮杀在一起。数合之间,枪斧交鸣,杀气腾腾。然而古里甲沙忽带虽然力大,终究技不如人,不及五回合,赵立瞅准破绽,长枪如电,直刺其胸膛。
古里甲沙忽带惨叫一声,从马上翻落,气绝当场。赵立一声长啸,举枪指天,随即拍马冲入金兵队伍,势若猛虎下山,枪出如雨,血溅四野。金兵见主将被杀,早已胆寒,四散逃命。赵立率部追击,砍杀无数,夺下数百车金帛与船只。
赵立率军凯旋,回到徐州城下,高声喊话:「城中百姓听令!赵立已斩杀金贼,夺回财货,特来复城!」
城上站着的郑诗神情复杂,几次欲言又止。他本是本地望族地主,因完颜宗望强迫剃发降金,被任命为知州,但心中并无投敌之意。听闻赵立得胜归来,郑诗叹息一声,打开城门迎纳。
赵立入城后,郑诗跪倒在地,哭诉道:「赵将军,郑某乃完颜宗望以刀逼命,不得已才屈膝为贼。今日赵将军大胜,郑某愿弃官相助,听候发落!」
赵立本欲杀他泄愤,但身边将士纷纷劝解:「郑知州若真是投敌,今日何必开门相迎?且城中百姓尚需人安抚,不可因一人坏了大局。」赵立沉思片刻,冷冷说道:「若有异心,必杀之!」
入城未久,赵立的叔父赵扆率军赶到,满面惭愧地见礼道:「贤侄,方才迟了一步,让你独自奋战,实在有愧。」
赵立怒不可遏,厉声呵斥:「叔父因赵立之故,坏我军法,误我战机,何以号令三军!」说罢,他命士卒将赵扆押至阵前,当众斩首。
将士们目睹此事,人人心惊胆寒,但无不心服口服。赵立沉声道:「徐州虽复,但贼寇四起,若无铁律约束,我等不过是乌合之众!从今日起,违令者斩,无军纪者斩!」
士卒齐声应诺,士气大振。当晚,赵立亲率士兵清扫徐州残存的金军,将城中叛逆逐一处决,斩草除根,民心大快。
金兵退走,徐州一片凋敝。赵立身为临时主将,不仅组织士卒修补城防,还广开粥棚,救济饥民。他每日巡视城中,见有孤儿寡母,亲自问安;见有流民乞丐,亲自命人赈济。
郑诗见赵立治城有方,主动提出将家财尽数捐出,助军民重建。赵立一方面接受其捐资,另一方面宣示朝廷权威,动员百姓复业,短短月余,徐州城已初见生机。
朝廷闻报,感其忠勇,诏授赵立为忠翊郎,知淮东军事。徐州百姓闻讯,夹道庆贺,皆称赵立为「真英雄」。
赵立虽受封,却未懈怠。他知道,山东境内群盗四起,金兵伺机卷土重来。他一面安抚民心,一面积极招募乡勇,联合各路义军,稳固防线。
但是此时由于战火和屠戮徐州周边耕地已经抛荒错失农时,城中粮草无法支持久守。赵立眉头紧锁,与众父老议事。他看着窗外焦土满目,心中沉重:「徐州城破后百姓伤亡惨重,春耕尽废,今年粮食必断。如今金兵南下扬州,势不可挡,徐州既无险可守,又无粮可恃,徒增百姓困苦,不如弃守另谋生机。」
众人一片哗然,有人悲愤道:「将军,徐州乃我辈世代故土,岂可轻易放弃!」
赵立肃然起身,沉声说道:「大丈夫为家国存亡计,不拘一城一地!徐州虽毁,但我等若能夺取楚州,断金兵后路,扬州或可保全。我赵立不愿徐州百姓再遭兵灾,唯有率乡兵辗转楚州,此乃眼下唯一生路!」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起身道:「将军所言极是,徐州已无可守,若能夺楚州,兴复徐州指日可待。我等愿随将军南行!」
赵立见民心已定,当即命令:「全城军民即刻整备,粮草辎重随军,敢有滞留者,斩!」
次日清晨,赵立率全城军民离开徐州,向东南进发,目标直指楚州。然而一路上,金兵游骑频繁来袭,百姓军资难以掩藏。赵立率乡兵奋力拼杀,杀敌无数,步步为营,将队伍护送向前。
行至泗州盱眙县龟山镇,赵立命士卒停驻,修整片刻。他将军中将领召集帐内,指着地图说道:「金兵游骑四处追踪,楚州城内或有防备。我军若正面进攻,恐难取胜。龟山地势险要,可作掩护。我军绕行至淮阴县,再自侧翼攻楚州!」
众将
领齐声答应,当即命令兵马隐蔽行进。然而消息不胫而走,完颜昌得知赵立弃徐州之举,立刻派出七队甲兵,共计七万签军,从淮阴县出发,迎击赵立。赵立率军行至淮阴县东郊,探子来报:「金兵七队,约三万余人,正往此地赶来,距我军不过十里!」
赵立闻言冷笑:「正好歼其先锋,挫其锐气!」他立即分兵布阵,将乡兵分为三路,主力埋伏于东郊密林间,另两路则以轻装步兵假装主力,正面迎敌。
金军先锋抵达东郊时,只见赵立轻兵寥寥,不禁哄然大笑:「赵立这等乌合之众,岂敢与我抗衡!」金军将领大声命令:「冲阵,活捉赵立!」
金兵蜂拥而上,不料刚进阵中,赵立一声号令,埋伏的乡兵猛然杀出,箭雨如蝗,火油焚烧,瞬间将金军冲散。赵立手执长枪,骑马横冲直撞,如虎入羊群。乡兵见主将如此威猛,士气大振,齐声呐喊:「杀金狗,为徐州报仇!」
金军先锋队死伤惨重,纷纷溃逃。赵立不肯放过,一鼓作气追杀至淮阴县城下,斩获金兵首级数千颗,俘虏无数。
战后,赵立召集军民,高声说道:「金兵虽退,但主力尚未全至。我军须速攻楚州,占其粮仓,以作长久之计!」
众人齐声应诺,当即整理兵马,疾行向楚州进发。赵立登上龟山,远望楚州城池,心中默念:「今日一战,必为徐州百姓夺回生路!」
淮阴城外,战云密布,赵立帐中,部将孟成、张庆俯身劝道:「将军,完颜昌大军扼守楚州粮道,我军皆是步卒,若与金人骑兵野战,胜负难料。不如暂返彭城,休养生息,再图大计。」
赵立听罢,怒目圆睁,拍案而起,手握铁枪,咬牙说道:「金人焚我家园,屠我百姓,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吾今日正欲与金贼决一死战,何谓金人扼路,楚州不可往!」他环顾诸将,厉声道:「诸位听令,若有回顾者,斩!」
众将见赵立意志如铁,唯有拱手称诺。赵立当即下令,拨出一部分人马护送百姓渡江安置,亲率武卫军三千余步卒,誓夺楚州,先取淮阴。
翌日天明,赵立亲为先锋,率军直扑淮阴城外。完颜昌已派大将完颜忽特领五千精骑守此,阻赵立南下。忽特远远望见赵立军阵整齐,旌旗如林,冷笑道:「不过乌合之众,待我踏破此阵!」
赵立挺枪出阵,高声怒喝:「金贼,可敢来战!」忽特策马挥刀而出,两人骤然相遇,各举兵器,飞马厮杀。三合未尽,赵立一枪闪电般搠中忽特面门,鲜血迸溅,忽特翻身落马,气绝身亡。
忽特军中哗然,完颜固、完颜狛、石抹邻不、乌古仲岩四员偏将怒吼着杀出,各舞兵器,围攻赵立。
石抹邻不舞狼牙槊迎头劈砸,赵立挥枪一拨,顺势刺入其心窝,枪尖透甲而出,石抹邻不惨叫着坠马身亡。完颜狛挥动八尺狼牙锤,从赵立后方猛砸过来。赵立急转马头,枪尖如游龙般钻入狛腋下,力透甲胄,将其挑落马下。
乌古仲岩和完颜固见状,双双怒吼着挥刀斧齐落。赵立不慌不忙,双臂一震,将铁枪横扫开敌兵刃,枪头翻飞,两招连刺,仲岩与完颜固同时倒地气绝。
赵立枪出如电,阵中勇不可挡,从早至晚,亲手斩杀金将三十六员,歼敌两千余人,七次破敌,血战四十里,敌军望其枪如见天神,无人敢挡。
淮阴一战后,赵立率残兵突至楚州城下。完颜昌闻赵立杀至,亲自率军十万迎战。赵立登高察阵,对众将道:「敌虽众,然其军气已衰。我军虽少,胜在锐气,今日一战,成败在此!」
赵立麾下士卒皆以其为主心骨,士气高昂,齐声呐喊:「杀金狗,复家园!」
战鼓擂响,赵立率三千乡兵奋勇冲杀,主力直捣完颜昌中军。赵立如猛虎入羊群,枪挑敌将如破竹,直取完颜昌所在。完颜昌不敌,急令部下鸣金收兵,退守城内。赵立趁势追击,将金兵彻底击溃。
赵立从早至晚,亲斩金将三十六人,杀金兵两千余,七次冲阵,血战四十里,金兵无有当其锋者。完颜昌得知前军大败,急忙率后军接战,却被赵立以疲兵之势再破一阵。完颜昌惊惧不已,遂下令退兵,楚州城下金兵四散奔逃。
赵立率军乘胜追击,攻入楚州城。楚州百姓早闻赵立忠勇,纷纷开门迎接。赵立入城后,安抚百姓,修缮城防,楚州转危为安。
而后,孟成、张庆得知赵立大胜,亦率所部渡淮北去,与金兵游击于淮北山野。赵立感叹两人胆识不足,但念其护民之功,不予追究。
赵立独坐城头,望着远处战火,心中默念:「楚州虽得,金兵尚存。只要我赵立一日活着,金人便不得安生!」
赵立率军入楚州城时,箭已贯两颊,血涌如泉。他不顾伤势,挥手指挥军士整顿城中防务,抚慰百姓。楚州人得知赵立大军至,欢声如雷,拥簇街巷迎接。然而赵立中箭后舌下流血,不能言语,只能以手势示意左右。
城中医士闻讯赶来,跪请为赵立治伤。赵立见城中军士与百姓安顿下来,方才颔首示意。医士细观伤势,见箭头深嵌颊骨,拔之不易,不禁冷汗涔涔。赵立挥手示意速治,铁枪支地
,腰背挺直,神情不动。医士取来铁钳,咬牙捏住箭头,猛力一扭,只听得骨裂之声响彻四周,箭头勉强松动。医士换用小锤凿齿,层层破骨,将箭头拔出,鲜血洒满赵立胸襟。围观士卒与百姓无不毛骨悚然,但赵立面色如常,反而安抚左右:「大丈夫遇金人,刀山火海亦不辞,一箭何足挂齿。」众人闻言,无不感服,纷纷跪拜叩首。
楚州自金军占领以来,百姓饱受压迫,城中官吏多降金为祸。赵立甫入城,便命亲兵巡街抚民,收缴残留金兵,重整城防。城中将知州朱琳、通判贾敦诗归降完颜昌,早为人所痛恨,赵立当即下令将二人囚车押送江陵朝廷,亲书奏章陈述其罪。
另有降金曹官贾连关入大狱,主簿查蒧则因包庇金兵,蓄意欺压百姓,被赵立下令斩首。临刑时,赵立立于刑场,高声责斥道:「降金通敌者,与金贼无异,楚州苦难,皆此辈祸首。杀之,示我军法;斩之,慰城民心!」一刀落下,查蒧人头滚地,百姓齐声喝彩。
赵立颁布军令,严禁劫掠,抚恤受害百姓。寻得城中一女子,通晓文书,使侍于左右,专为赵立读写军中章奏书牍。他日事毕,赵立笑曰:「巾帼之中,竟有如此才学,胜过我这莽夫。」女子行礼而退,城中文士无不自愧不如。
楚州初安,赵立旋即面临难题:徐州军民虽随军南下,然徐楚二地向有嫌隙,百姓不肯齐心抗敌。赵立深知内斗不可长,召集两州乡贤与将士,设坛焚香,指天发誓:「我赵立虽非圣贤,然誓与金贼为敌!徐楚之民皆一家血脉,若互相拆台,何以复家园?若有人私隙害国,军法无赦!」
赵立又分派田地与粮秣,使徐州难民各得安置,安抚楚州百姓,与两地贤能共同谋划重建。凡有私斗者,一律按军法处置,罚以修筑城防,众人再不敢争斗。数月后,楚州民风大治,城池焕然一新,百姓无不歌颂赵立。
赵立在楚州设守备军,整顿兵制,将徐楚各地兵员编入军中,分为五部,分守四县,合民兵与义军共万人。赵立亲自训导,将士皆服其忠勇,无不效死命。楚州之名传遍淮东,草莽义士纷纷来投。
完颜昌得闻楚州大治,怒道:「赵立小人,杀我大将,夺我城池,今又收拢群盗,不得不除!」遂命三路金军南下,欲再夺楚州。赵立闻讯,反而笑道:「金人连战连败,士气必衰,我当再挫其锋芒!」遂令部将孟成、张庆整兵北迎,誓死守卫楚州。
楚州在赵立治理下,民心归附,军威大振,成淮东义军之屏障,日益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