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608章 第六〇六章:太平婆备

完颜宗弼率军抵达太平府(芜湖)时,发现城门紧闭,城头旌旗隐现。他召集众将商议:「此城不过弹丸之地,若能无战而取,不失为上策。」随即命人派使者城下喊话,扬言若不投降,必屠城立威。

城中,知府陈邦光焦虑不安。此前城中兵马已随陈粹出城抗击金兵,尽皆覆没,太平府已是空城。城头守军不过百余老弱残兵,根本无力抵挡金兵铁蹄。陈邦光权衡利害,心知顽抗不过是自取灭亡。

他并不知金兵主力已在黄天荡大败,也不清楚明教大军正在尾随追击。他惧怕金军屠城,更惧怕被诛连问罪,终于选择剃发降金。他命开城迎降,并将府库中的钱粮尽数献出,以犒劳金军。

完颜宗弼入城,登上府衙堂,见陈邦光亲自跪迎。他坐于主座,冷冷说道:「汝识时务,免去一场杀戮,本旗主赐汝一命。若稍有异心,满城鸡犬不留。」

陈邦光连连叩首道:「小臣愿为金国效命,恳请大帅不吝收留。」完颜宗弼命将陈邦光封为正黑旗学士,暂代知府之职,专门负责筹措钱粮、安抚民心。

正当完颜宗弼休整之际,北岸传来捷报:完颜昌已命镶蓝旗固山详稳孛堇太一率军攻下和州,并在江北建立渡口接应。他闻讯后仰天大笑:「天佑我大金!太平城开门降我,和州又有友军接应,今日之后,我兀朮定能全身而退,何惧缪威贼船!」

随即,他召集众将说道:「传令全军,立即修整战船,筹备粮草。明日出发,前往和州渡江。」

城外帅帐内灯火通明,完颜宗弼端起酒盏,一面饮酒,一面冷笑着对陈邦光说道:「军中儿郎连日征战,个个疲惫,可怜今晚十旗天兵没个暖被窩,你这知府该有所安排吧?」

陈邦光闻言,顿时脸色一变,但旋即堆起笑脸,点头哈腰道:「主子放心,奴才定不负所托。」

当晚,陈邦光回到府中,立刻召集衙役吩咐道:「你等速速挨家挨户,凡有姿色的大姑娘、小媳妇,一概带回衙门,莫要得罪金帅!」衙役们得令,手持木棍、绳索,分头行动,太平府城中顿时鸡飞狗跳、哭喊连天。

太平府城内,百姓被逼至绝境。无数家庭因妻女被抓而嚎哭哀号,街巷中人心惶惶,怨声载道。城南一家米行内,明教地下教首李婆备听闻消息,怒拍桌案道:「陈邦光这狗官,既已投降金狗,如今竟还助纣为虐,掳掠我太平百姓妻女!教众何在,可愿随我揭竿而起?」

在场教众齐声呼应:「愿随教首,共抗金贼!」

李婆备决定连夜行动。他召集教众,秘密传信至城内各处,将被害百姓迅速团结起来。一时间,城中明教信徒、高门大户的仆役、街头力夫纷纷响应,集结在李婆备的旗帜之下。

入夜时分,李婆备披甲登高,手持火把,振臂高呼:「百姓苦难,教主垂怜!今日誓取陈邦光狗头,赶走金贼,还太平城一片清明!」

火光四起,城中百姓闻声而动。教众分成数队,一队直扑府衙,一队攻打县衙兵营,另一队则奔向城门,封锁金军退路。

陈邦光正与亲随在府衙饮酒庆功,听闻外面喊杀声骤起,惊得酒盏落地,颤声问道:「何事喧哗?」话音未落,大门已被火焰吞噬,数百教众涌入府衙。

陈邦光拔腿欲逃,却被李婆备率人堵在后院。他冷笑道:「陈邦光,狗官!你卖国求荣,助金贼欺我百姓,如今就是你的死期!」

陈邦光跪地求饶:「好汉饶命,本官也是被逼无奈……」话未说完,李婆备一刀斩下他的头颅,随后拎起血淋淋的辫子头,大声宣布:「太平城,今日起不容金贼!弟兄们,守住城门!」

次日晨,完颜宗弼正于营中用早膳,忽闻报:城中教众揭竿而起,太平知府陈邦光已被斩首,教首李婆备率众守城,金军无法入内。宗弼闻言勃然大怒,摔盏而起:「一城刁民竟敢搅我大军行程!」

然而,心腹韩常小心进言:「大帅,眼下我军正被明教各路兵马合围,若再耽于太平城中,恐贻误大局。与其费时攻城,不如尽快渡江北返,保全大军根本。」

完颜宗弼沉思片刻,拳头捶案:「缪威水军正沿江追击,若我军渡江再迟一步,只怕连北岸也守回不去!传令放弃太平城,立刻联络孛堇太一接应!」

完颜宗弼召集诸将,命韩常率先率部分骑兵扼守渡口,确保通路畅通;自己则亲率主力步兵与辎重车队沿江西撤。与此同时,完颜宗弼遣快船送信至江北孛堇太一处,催促其加派船只南下接应,并在北岸严阵以待,掩护金军安全渡江。

「全军上下听令,随我突围西撤,不得恋战!」完颜宗弼骑马巡视,声音如雷。金军将士尽管疲惫不堪,但闻完颜宗弼决断,仍振作精神,迅速收拾行装,准备撤离。

金军撤离太平之际,明教水师在缪威指挥下紧追不舍。明教大船犹如江上巨兽,飞驰而至,围堵金军船队。陆上,明教义军在邓荣、蒋居正带领下,从薛店镇快速推进,企图断其退路。

完颜宗弼站在旗舰甲板上眺望江面,目睹明军渐逼,面色铁青。他下令大船前开,铁骑断后,同时炮石齐发,力阻明军靠近。

江中风声鹤唳,喊杀声震天,金船在重重围追中艰难前行。

入夜,金军终于抵达北岸孛堇太一驻守的渡口。孛堇太一早已派遣船队南下接应,完颜宗弼亲自压阵指挥,命步骑分批登船渡江。金军士卒一边渡江,一边以弓弩、火石掩护渡口。

黄昏时分,陆行儿、缪威、邓荣三路明教军相继抵达太平府。看到江边金军渡江的船只和岸上掩护的火阵,邓荣怒道:「兀朮狡猾,竟抢先一步!可恨我们错失时机!」

陆行儿策马上前,眺望江面,见金军已渡江过半,剩余大军在孛堇太一的接应下有序登船,便即刻下令:「水军全力截流!陆军压向渡口,务必扰乱其渡江节奏,夺回被劫百姓与财物!」

缪威的艨艟舰队从两侧江道迅速推进,逼近金军渡口。明教水师将士齐声呐喊,放箭如雨,试图击沉金军渡船。江面顿时火光四起,金军船只多处被明军炮石击中,有些载满战俘和财物的船当场翻覆,大批落水者在冰冷江水中挣扎。

金军在孛堇太一的指挥下立刻反击,弓弩手向明军舰队倾泻箭矢,同时将岸边火炮对准水面,不惜以密集火力封锁明军靠近。双方船舰在江上犬牙交错,一时间喊杀震天。

邓荣与蒋居正指挥陆军从江南岸突袭金军渡口。明军骑兵猛冲金军阵地,弓箭手则居高临下压制敌方步骑。然而,金军在韩常的督战下拼死抵抗,以严密盾阵护住船只登岸,力图将最后一批士卒送过江去。

陆行儿带领一支轻骑绕过正面战场,突袭金军后方,试图切断其退路。然而,金军早有布置,将大批俘虏与劫掠财物置于阵后,以奴隶和妇孺作盾,阻止明军突进。

「狗贼竟用百姓为盾!」陆行儿怒不可遏,挥刀冲杀,斩杀数十金兵,但眼见敌军渡江大势已成,只得无奈收兵。

夜幕降临时,金军最后一批渡船成功离岸,渡口火光渐息。渡江后,完颜宗弼驻营江北,遥望对岸江水,长叹一声:「天助我也,今得渡江保命,改日必雪今日之耻!」他命孛堇太一清点军卒,统计损失,同时开始筹划修整兵马,为下一次南征积蓄力量。

缪威则率部占领太平城,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布置沿江防线。明教军中欢声雷动,教众以李婆备为首,宣扬明教功德,吸引更多百姓加入。

一场惊心动魄的追击战暂告一段落,江南的局势却因金军的北渡和明教的壮大,正酝酿更大的波澜。

明教军虽截回部分被劫百姓和财物,但未能重创金军主力。陆行儿跺足叹息:「若早到一日,宗弼休想逃得性命!」

缪威安抚众将道:「金军虽逃过一劫,但已元气大伤。江北乃其退路,我军正可趁势扩展江南,巩固基业。兀朮北渡不过苟延残喘,他日再与其清算。」

太平府的城墙上插满了明教的日月旗,城内百姓终于松了一口气。李婆备身穿百姓服饰,站在府衙前,看着陆行儿、缪威、邓荣等将领步入。他上前行礼道:「若非明教大军及时赶到,太平府恐怕已成金狗乐土。城内百姓感激不尽。」

陆行儿扶起李婆备,感慨道:「太平府能得以保全,全赖李教首挺身而出,率众斩贼。此等义举,足为江南表率。」

随即,陆行儿当众宣布,将李婆备所部编为明教北路军第五师,由李婆备担任师长,直辖于北路总军之下。

接管太平府后,陆行儿立刻展开善后工作。他与邓荣、缪威商议,按照方梦华定下的方略,一边修缮城防,一边安抚百姓。

「金兵虽退,但其余党可能卷土重来,城防不可懈怠。」缪威说道。

邓荣点头附和:「百姓被金狗劫掠一空,需发放粮草救急,同时组织青壮修缮房屋、恢复秩序。」

陆行儿表示赞同,并下令将从金军手中夺回的财物分发给被掳百姓,同时号召城中士绅主动捐助,为重建家园出力。

几日后,陆行儿召集将领召开战后会议。他对众人说道:「此次江南抗金虽未能一举歼灭兀朮,但我们逼退强敌,收复太平府,大振士气。这一仗已奠定江南抗金局面的主动权。」

缪威补充道:「金军虽北撤,但兀朮不会甘心失败。他们在江北集结,迟早会卷土重来。」

邓荣思索片刻,提议道:「眼下当巩固江南,恢复经济,扩充军力。敌人虽强,但若无后勤支持,终究难以为继。」

陆行儿点头:「此话极是。江南百姓困苦已久,需依靠民心方能持续对抗金贼。传令各部,减少扰民行为,严禁劫掠。民心稳则江山固。」

江南战事暂告平息,明教势力自东至西贯通江南,形成坚固防线。陆行儿下令继续加强苏州、太平府、润州三地的联系,打造一支以江防为主的机动军力。

「此战虽小胜,但金贼未除,大敌尚在。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等待下一次决战的机会。」陆行儿目视众人,神情坚毅。

太平府城头的明教旗帜在江风中猎猎作响。李婆备率领新编的第五师士兵巡守城防,百姓渐渐恢复了安定生活。

陆行儿看着重建的太平府,低声说道:「江南抗金战虽暂歇,但这只是开始。北伐之路

,仍需每一步踏实向前。」

此次围攻虽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明教军迅速掌控太平府,清剿金兵残余,并安置被掳百姓,进一步稳固了江南的民心基础。而金军虽渡江成功,却丢失大量战俘、财物,士气愈发低迷。江南与金军之间的较量仍未结束,新的对抗正在酝酿之中。

江水奔流不息,江南的抗金斗争也未曾停歇,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