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678章 张天师拜山

庐山深处,朝霞初升。光明殿前的山道上,一行道士身着青袍,步履从容地沿着石阶而上。为首之人面容清癯,须发皆白,身形却稳如磐石,正是龙虎山新任天师张时修。

山门前,迎客的明教护卫已列队等待,而方梦华则站在台阶上,眺望远方来客,神色莫测。

「教主,龙虎山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特来拜见。」一名传令兵高声禀报。

方梦华缓步前行,略带笑意地拱手道:「龙虎山天师亲临,庐山蓬荜生辉。」

张时修微微一笑,拱手回礼:「贫道此行,非为俗务,只为向明皇陛下献上一策。」

「哦?」方梦华抬眉,做了个请的手势,「天师请入殿详谈。」

光明殿内,清茶氤氲,老道与圣姑教主相对而坐,气氛既不敌对,也不显亲近,宛如两位老谋深算的博弈者,在等待对方先出招。

张时修轻抿一口茶,淡然道:「自晋朝以来,龙虎山世袭天师道统,蒙历代帝王恩封,然世人皆知,黄天之道,本起自东汉末年……」

方梦华嘴角微微上扬,知道他要切入正题了,便笑道:「天师的意思是,道教起初也是‘妖教’,若非历代帝王收编,恐怕不会有今日之龙虎山天师?」

张时修含笑点头:「正是如此。太平道当年何等风光?然黄巾之乱后,朝廷未能剿灭,反而因镇压不尽,而使其改道存世。张道陵祖师顺势改立正一盟威,去其锋锐,立其正统,自此再无道教称乱之事。」

方梦华听得意味深长,她当然明白,这位龙虎山掌门人是在暗示自己:明教如今与太平道何其相似?妳若想建立王朝,终究要面对如何「无害化」自己的造反思想。

「所以天师以为,明教该如何‘正一’?」她淡淡问道。

张时修放下茶杯,语气悠然:「明教本无定制,虽有大光明经、摩尼妙法,却教义驳杂,易被民间信众曲解。而天师道之所以能长存,正是因历代天师谨守一条规矩:虽有道法,然不问王事。」

方梦华若有所思:「所以天师建议,本座应当让明教摆脱与世俗的牵连,使其成为一套纯粹的宗教体系?」

张时修颔首:「正是如此。明教有其信仰基础,但只要教义与王朝秩序不相冲突,便可长久存世。如若不然,信徒一旦信教即有反骨,陛下又如何能放心?」

方梦华轻叹一声:「可本座不同于宋朝天子,也不同于晋朝司马氏。本身便是明教教主,如何让天下人信服,明教不再与造反画等号?」

张时修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带着深意:「这,便要看陛下如何立教了。」

他顿了顿,缓缓道:「陛下可设大明教宗院,立教义规制,遣教中长老整理经义,化明教为‘正统教门’,使其成为大明王朝治国理教的一部分,而非造反之旗。」

方梦华沉吟片刻。她当然明白张时修的意思——要让明教从革命组织转变为宗教机构,就必须设立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限制其政治影响,强化官方控制。这无疑是个现实的选择,但她也清楚,这样做意味着自己将逐步与「造反者」这个身份切割。

她笑了笑:「天师此策,的确有趣。但道教当年能做到‘不问王事’,是因其有龙虎山天师世家镇压各地道派。那么明教又该如何设立这样的‘正一门庭’?」

张时修平静地道:「陛下本身,便是最佳的‘正一’。」

方梦华轻轻敲了敲桌面,眼神锋利了几分:「意思是……本座亲自树立一套新的明教教义?」

张时修缓缓点头:「陛下若能修定新经,明定明教之律,则大明立国之后,天下信徒仍奉陛下之道,却不再以‘光复圣道’为号,而是以‘弘光大明’为宗。如此一来,明教可存,国祚可安。」

方梦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思索良久,才幽幽道:「天师此言,倒是点破了一件大事……你信吗,我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张时修笑而不语,似乎早已料到。

方梦华坐于主位,神色平静,手指轻轻扣着桌面,似在思索,又似在等待对方的反应。

龙虎山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微微低头,整理了一下思绪,刚刚他已然奉上了最「现实」的建议。若明教能如龙虎山一般,被纳入新王朝的统治体系,便能避免重蹈过去「造反即灭亡」的覆辙,既保信仰,又保安稳。

然而,方梦华沉默片刻后,却缓缓摇头:「道长,你想错了。」

张时修一怔,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衣着简朴,却散发出难以言喻威势的女子。

「本座并无称帝之心。」方梦华的语气平稳,甚至带着一丝不以为意的洒脱,「这大明,也并非方家一家一姓之天下。」

张时修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没有称帝之心?

一个已经占据江南半壁江山、拥兵自重、改元立纪、设官建制、眼看就要成为三千年来第一个白手打天下的女皇——竟然说自己无意称帝?

张时修本以为这是谦词,甚至以为对方是在故作姿态。然而,当他看着方梦华坦然的目光,心中却隐隐升起一

丝不安——她不像是在试探,也不像是在虚伪应对,她是真的这么想的。

「明教的活力,是需要保持的。」方梦华继续说道,「若有朝一日,这新建的大明也如大宋一般腐朽堕落、不走正道……」

她顿了顿,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本座会毫不犹豫,再次造反,亲手推翻它。」

张时修愣住了。

大殿之内,一时陷入寂静。

张时修微微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的女子,仿佛在重新认识她。

他见过许多帝王,他们或许雄才大略,或许英明神武,但归根结底,他们的目标无非是夺取天下,继而坐稳江山。

无论多么贤明的君主,终究都会走上巩固皇权、维护自身统治的道路。

可眼前这个女子,她竟然毫不犹豫地说,如果大明王朝变得腐朽,她会亲手推翻它?

「陛下……此言,未免太过……」张时修终于开口,声音略带迟疑。

「太过什么?」方梦华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太过离经叛道?太过天真?还是太过危险?」

张时修张了张口,最终叹了口气,苦笑道:「贫道活了六十载,从未听过哪位统治者,会主动留下一个足以推翻自己的隐患。」

「那是因为历代帝王都只想着‘江山永固’。」方梦华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平静,「他们怕被推翻,所以要消除一切可能的威胁。可本座不一样,我不是为自己而战,我是为天下人而战。」

张时修深深皱眉:「可若如此,陛下所建之大明,岂不岌岌可危?」

「你错了。」方梦华摇头,「一个必须靠排斥异己才能维持的国家,本身就是岌岌可危的。真正稳固的国家,不是靠恐惧,而是靠万民的信赖。」

她轻轻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叶,语气淡然:「如果有一天,本座的继承者变得和赵家皇帝一样无能,若他们不能顺应民意,只靠前辈的功业来苟延残喘,那么他们不该被推翻吗?」

张时修沉默了。

他从未听过这样的话。

他所理解的权力,乃是终极的目标,是天下帝王毕生追求的宝座。可在方梦华口中,权力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甚至,她宁愿主动留下一个可以制衡自己的「造反种子」。

龙虎山的张家,世世代代都在向历代帝王表忠心,以求自保。可眼前这个女人,她不仅不需要他来「无害化」明教,甚至还要保持它的造反活力。

「如此说来……」张时修的声音有些发干,「陛下竟不担心明教有朝一日反过来对抗您的后人?」

方梦华淡淡道:「本座担心的,永远不是明教是否会造反,而是‘大明’是否值得被造反。」

她抬起头,目光清明,语气坚定:「如果后人无能腐朽,那他们该被推翻。如果百姓重新站在明教这一边,那一定是后人做错了什么。」

她语气淡然,却铿锵有力:「王朝若不能自省,便应当被历史所淘汰。本座不会做大宋的另一个赵佶,更不会让大明成为另一个大宋。」

张时修看着她,半晌无言。

殿外,竹林轻摇,晨光洒落在石阶之上。

张时修终于长长叹了口气,起身拱手:「陛下之志,贫道今日算是领教了。」

方梦华微微一笑:「道长有心。」

张时修沉吟片刻,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陛下如此信任明教的活力,愿意留下这个制衡自己的力量……可若有一天,明教因一己私欲而乱世,甚至祸害天下,陛下又该如何自处?」

方梦华轻轻放下茶杯,眼神如炬:「那就换一个更好的明教。」

张时修猛然抬头,心头震动。

方梦华微微一笑,语气淡然:「道长,世间万物,唯有变化是不变的。」

张时修站起身,深深看了她一眼,随后肃然行礼:「贫道今日,受教了。」

这世间,原来真的有这样的人。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今日不是在「劝降」一个造反的教派,而是在面对一个与他认知中截然不同的统治者——她不是赵佶、不是赵构更不是司马懿。

她是方梦华。

而她的天下,不会按照任何旧有的模式运转。

张时修已经活了六十载,自认为见识过大宋朝堂上的风云诡谲,也见过江湖豪杰的桀骜不驯。然而,他从未遇见过如方梦华这般出牌方式完全不按常理的统治者——她不仅不想消除明教的「反骨」,反而逼着他让道教也恢复「反骨」!

他怔怔地望着方梦华,心中第一次生出一种无法掌控局势的茫然。

「你们道教……」方梦华微微向前逼近,语气犀利,「若真的有足够的教义、理论、信仰基础,又何必惧怕明教?」

张时修微微皱眉,正要开口反驳,却被方梦华一句话钉死:「但问题是,你们能拿出来的教义,已经没什么能和明教竞争的了。」

她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叶,冷笑道:「本座没记错的话,道教的根源,并非你们龙虎山口口声声的《德道经》,而是《太平经》,对吧?」

张时修心

头猛地一震,险些失态。

——《太平经》!

这个名字,仿佛一柄沉埋于千年尘埃之下的锋利古剑,突然被人挖掘出来,重新照亮在世人眼前。

龙虎山张家的历代天师,几百年来都对外宣称道教以老子《道德经》为根本,强调无为、清静、长生。但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太平道才是道教最早的原型。

那是一套真正的救世理论,不是炼丹画符,不是飞升得道,而是以「大道太平」为理想,推动天下变革!

当年黄巾起义,以《太平经》为教义,横扫天下,几乎颠覆东汉,震动四海。张角的名号在天下人眼中,既是神圣的象征,也是朝廷眼中的大逆不道。

正因如此,黄巾失败后,《太平经》被列为禁书,道教为了生存,才刻意弱化太平道的反叛性,转而拥抱无为之学,以求安身立命。

千百年来,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去锋化」的生存方式,却被方梦华一语点破。

「若不是你们道教自甘堕落,让世人完全遗忘了太平经的教诲,又怎会让西域传入的明教取代太平道原本的生态位?」方梦华冷冷地看着张时修,语气如利剑穿心。

张时修嘴唇微微颤动,久久无言。

他是龙虎山的天师,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如今的道教,除了炼丹、画符、捉鬼,还能给天下人提供什么?入世的信仰已经被明教夺去,出世的修行又竞争不过佛教,若不是龙虎山还有朝廷的支持,恐怕连香火都不如佛门鼎盛。

——她说得没错,道教早就丧失了自己的灵魂。

张时修忽然明白,方梦华之所以能在江南横扫各路势力,不是因为她单单有兵、有谋、有信仰,而是她看透了这个时代的一切虚伪。

她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千年历史,看穿龙虎山张家的心虚!

他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陛下的意思,是要让贫道重振太平道?」

方梦华淡然点头:「不止如此。你们张家若要继续在大明立足,就必须先给大贤良师平反。」

张时修的手指微微收紧。

——平反张角?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

张角在正统史书中是个「妖人」、「贼寇」,即便在道教内部,龙虎山张家也从未公开承认他是道教正统。

可方梦华却直指根本,让龙虎山重新正视自己曾经的本源。

她微微一笑,声音温和却带着难以抗拒的力量:「道长,你们龙虎山若想在大明站稳脚跟,就必须接受竞争。而竞争的前提,是你们有真正的东西可以拿出来竞争——而不是继续靠画符卖长生骗些乡野愚民。」

张时修脸色变了变,终究还是没有反驳。

她说得没错。

如今的龙虎山,早已习惯了被皇帝豢养,活在宫廷的温室之中。可方梦华不同,她不需要一群只会摇尾乞怜、向帝王低头的道士,她要的是能真正改变天下的信仰!

「陛下的意思是……」张时修缓缓问道,「道教,也要做好随时入世除魔卫道的准备?」

方梦华抬起眼,看着他,嘴角微微一挑:「世道黑暗,那就入世除魔卫道。」

她轻轻放下茶杯,声音不疾不徐:「道长,当明教为了天下百姓的正道而战时,龙虎山若无力与之同行,那便不配在此世存在。」

「若有一日,明教也背离了正道,本座也不会包庇他们,届时,该除魔卫道的,就轮到你们龙虎山了。」

张时修的手微微颤抖,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龙虎山会被逼到这个地步——要么恢复太平道的灵魂,要么彻底被明教取代!

他深深地看了方梦华一眼,忽然苦笑:「贫道明白了。」

这位江南新主,根本不是什么想要做女皇的凡俗之辈。

她是在重塑天下!

明教是她的武器,却不是唯一的信仰,道教、佛教,乃至将来的其他宗派,只要愿意接受她的规则,都能加入这个竞争之中。

这不仅是政治,而是一个真正的新世界观。

龙虎山的未来,已经不再取决于宋朝皇帝的敕封,而是取决于他们自己——他们是否愿意承担起太平道未竟的使命!

张时修缓缓起身,深深一揖:「贫道愿遵圣谕。」

方梦华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龙虎山,终究还是选择了活下去——以另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