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834章 吴哥入局

升龙古城,暮色沉沉,赤红的云雾如血般笼罩皇宫上空。大越国主阮文成立于南阙之巅,俯视整座京城,眼中闪烁着说不清的狂热与焦虑。

自广南西路溃败以来,他连日失眠,心中积郁如海。皇弟阮功高之死传来那日,他怒掀玉几,砸碎殿上屏风,吓得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都是杜家的错……若不是杜英武暗通明国,怎会兵败如山倒!」他咬牙切齿。

这时,尚书令黎道然进殿。年逾花甲的他仪态从容,鹤发童颜,一如李朝旧臣的典范。

「陛下,臣斗胆进言。杜氏根深蒂固,若陛下此时强行清算,恐激军心,酿成大乱。」

「老臣又来护短了吗?」阮文成冷笑,目光如刀。「朕即位旬月,卿等拥权自重,何时将朕放在眼中?」

「陛下明鉴。」黎道然俯首,「臣等只望国祚绵延,社稷无恙。杜英武虽非我朝嫡派,然拥兵自重者众,急断其枝,不如徐图其根。」

阮文成冷哼一声,挥手让其退下。待黎道然离去,他面色阴沉许久,喃喃道:「你们这些老狐狸,终将败于朕手。」

片刻后,密使引来征舜燕入内。

这位威震交趾的女战将披一身黑甲,身形挺拔,长发湿漉,却丝毫不减杀气。她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物。

「陛下,微臣缴得明军火铳一批,内部构造已命匠人解剖仿制,数日可出成品。」

阮文成眼前一亮,接过火铳端详,试扣扳机,嗤然一声,火石打火,火光乍现。

「好……这便是他们纵横千里之术?」

「是。」征舜燕低声道,「明军之所以能连破我军防线,非兵勇,而在此物。若我大越拥有百千此铳,天下何惧?」

阮文成轻抚铳身,若有所思。

「十三万大军……竟被区区明军偏师打得溃不成军……」他紧握玉栏,指节泛白,声音低沉却压不住怒意。「若是方腊亲征,莫非我大越要再度如李朝那般称臣纳贡?」

殿后传来脚步声,征舜燕披着玄甲鱼鳞战袍躬身而立,双目如炬:「陛下,若不借外力牵制,恐怕广西战败仅仅是开始。」

「将军所言极是。」阮文成冷然一笑,转身凝视她,「方成英与梁红玉,皆非寻常之辈,手下之兵亦如恶狼。我朝虽号称南方霸主,然三十年不战,军中积弊早深,败军之耻犹在眼前。」

「如今唯一破局之法,乃是——借刀杀人。」

征舜燕躬身一拜,低声道:「臣愿为陛下亲赴高棉,以三州换盟。布政、地哩、麻令三州虽地瘴人稀,却连通湄公上游,为争夺之地。苏耶跋摩二世野心勃勃,曾夸口有二十万象兵,自命南天之帝,只是不敢与宋为敌。我若以话术诱之,称明国不过区区起义寇,自海上猖獗而来,便可煽其吞象之志。」

阮文成闻言,抚掌大笑:「好!燕将军之谋,正合朕意。苏耶跋摩若能出兵,我可坐观明军受敌于外,再徐徐整肃朝纲!」

「但陛下……」征舜燕面色一凝,「此计虽妙,然拖延有限,若不尽早清除朝中内患,恐成养虎为患之局。」

「燕将军可知,朕即位后,朝中李氏残余仍多,人心未归。黎道然等老臣自诩忠直,实则结党自固,压我皇威。他们拥杜家,明里暗里牵制朕意。朕若欲强兵,必先肃内。」

征舜燕抬首,目光闪烁。

「陛下之志,微臣佩服。然若清君侧,恐惹朝变,须有内外呼应。」

「正是故此,朕召将军而来。」阮文成缓缓起身,走到她近前,「燕将军既不为李氏旧臣,亦非杜家党羽,又手握重兵,正可为朕锋刃。朕欲借重将军之力,行一场‘换血’。」

征舜燕低首,声音冷硬如刀。

「微臣愿效犬马之劳,为陛下清扫群邪。但——」

她语气一转,眼中寒光毕露。

「臣要方成英之首,以祭我兄阮功高与千名冤死将士之魂。」

阮文成沉吟片刻,露出一抹阴鸷的微笑。

阮文成目光微冷,缓缓点头:「燕将军放心。回使期间,朕自会处理。黎道然、杜英武……该让他们知道朕才是真正的主宰。」

烛火摇曳,两人相视一笑,仿若猎鹰与毒蛇,在密林中结盟。

而大越的皇宫之中,一场血腥清洗的风暴,即将无声展开。

同时,尚书省内灯火昏黄,黎道然坐于书案前,细细读着新近密报。纸上笔墨未干,却字字如雷——「征舜燕独入内宫,议事良久,当与国主密谋大计。今杜家遭贬,杜英武调职门州;国主不召群臣议战事,反频频密召羽林军将校……」

黎道然轻叹一声,摇头道:「终究……扶不起这一代的帝王了。」

身后,一位老仆低声问:老爷,是否要先遣子弟出境避祸?」

「未可。」黎道然沈声道,「如今国主心存猜忌,朝堂风雨欲来,我若轻举妄动,反为其所乘。唯有静观其变,观他是否真敢挥刀向臣。」

灯光摇曳,映出黎道然苍老却坚毅的面容。

朝堂之上,一场不见硝烟的血雨腥风,即将拉开序幕。

而另一边,征舜燕率使团自升龙南下,渡红河、穿越象林,直奔高棉之地——吴哥城。

她身着战袍,腰佩宝剑,目光坚定。此次出使,虽是以大越国主特使身份,实则暗怀孤注一掷之志。大越国败于广南西路,士气低迷,朝堂风雨欲来,若此行不得吴哥援军,国本动摇、朝局必乱。

高棉帝国国都,吴哥城,长夏不尽,白日灼灼。吴哥王宫宏伟无比,层层高台之上,刻满毘湿奴神像与战象图腾。金光殿中,香烟缭绕,雕金彩绘之龙柱环绕如林。苏耶跋摩二世端坐九龙宝座,头戴象牙金冠,身披大象皮鳞甲,威仪森然,殿下臣僚分列左右,一片寂然。这位自号「南天大帝」的高棉国王,曾夸口麾下象军足以踏碎整个中南半岛,却在面对北方的中原王朝时,总怀敬畏三分。

「越国使者——征舜燕将军,觐见!」

一名身着黑铠、腰悬长刀的女将昂首步入殿中,步履沉稳,目如寒星。她单膝跪地,翻译尚未开口,便已朗声开言,以流利高棉语奏道:

「大越新皇阮氏,敬致高棉南天大帝,愿双方永结善邻,共御外侮。」

苏耶跋摩二世懒懒一笑,双指轻敲象牙扶手:「朕听说,贵国方才与北方宋人交战失利,数万败兵溃退,竟来求援,可有此事?」

征舜燕脸上不动声色,语气平静:「我国之战,实非战败,乃一场清君侧之诛乱。越国新主阮文成驱逐李朝旧党,遂引乱臣贼子窃据广西之地,假义旗以扰边境。」

「乱臣贼子?」苏耶跋摩二世眯起眼,语气明显多了几分警惕,「可据朕听说,这些‘贼寇’,自称乃是天朝正朔,名曰‘大明’,兵器奇异,火铳如雷,能破万军。」

「陛下听信谬言矣!」征舜燕立即接话,面带哀愤之色,「此贼原是宋内海贼,乱臣方腊部下余孽。大宋天朝安然无恙,其‘大明’者,不过草寇方腊自立之伪号,实为寇盗,自海路南下,窃据交趾边境,僭称宗主,欺天乱礼!」

殿中一片低语,许多高棉臣子露出惊疑之色。

苏耶跋摩二世捋须不语,目光冷静如潭水。

征舜燕不疾不徐,从随从手中取出缴获的明军火铳递上:「此为敌军兵器,火药之技,我越国本无,今幸得一批缴获。倘若高棉愿与大越共御海寇,愿将其技术悉数奉献,供贵国自铸强兵。」

苏耶跋摩二世终于起身,走下台阶,接过火铳细查,半晌后冷笑道:「火器虽奇,军事虽妙,但若真是宋军,岂容贵国戏弄?若真是贼寇,朕又何惧之有?」

「陛下神机妙算!」征舜燕当即俯首,声色激昂,「此贼挟伪名之旗,惑人耳目,诳称宗主,企图以威逼周边诸国称臣。倘若高棉慑于虚名,终将沦为其所制。然若趁今此乱世,趁其立未稳之时出兵击之,不独可取三州之地,更可奠百年霸业!」

苏耶跋摩二世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殿中诸臣皆动容。右辅大臣婆那曷问道:「倘若出兵,越国何所保证?」

征舜燕再取一卷文书,亲手递上:「大越国主愿献横山以南三州——布政、地哩、麻令,作为友好之证。若贵国出兵十万,明军必溃。」

此言一出,朝堂大哗。那三州正与高棉接壤,历来属于古占婆遗土,乃兵家必争之地。群臣面面相觑,有人低声:「献地如斯……此女所言当真?」

苏耶跋摩二世取过文书,细细观阅。手指摩挲那三州地图,眼神中浮现出难以掩饰的野心。

「若得三州,朕可北控湄公水脉,南镇占城余孽……」他低声自语,彷佛已见自己成为真正的『南天共主』。

但他仍按兵不动,试探问道:「若朕出兵,可有保证胜算?大越军心已乱,难堪重任。」

征舜燕大声道:「只要贵军牵制明军西线,我军定可从广南正面出击,两面夹击,声东击西,断其粮道!我愿亲为副帅,率军破敌,以性命为保。」

苏耶跋摩二世目露精光,笑声低沉:「好!既如此,朕便试尔胆略,借三州之利,观明军之虚。若能破敌,朕不吝称霸南荒!」

苏耶跋摩二世缓缓回到宝座,抬手止住群臣议论,沉声道:「妳说明军非宋,朕姑信妳一次。朕欲知,此军真若海寇,敢问其来处?」

征舜燕淡然道:「其多自琼崖而来,昔年方腊据浙闽之地,近年横行海上,流亡之民多受其蛊惑。其军貌似整齐,实则为山贼海寇改装,无正统、无根基,只是内乱之产物,终将崩溃。」

苏耶跋摩二世面露沉思之色,眼神渐冷:「既然如此,朕便看看,这群宋人贼子是否真如妳所言……」

征舜燕不卑不亢:「三州可即刻交付,惟望贵军履盟而战。若明军败,则三州永归高棉。若我军败,则一切休矣,高棉亦难独善。」

苏耶跋摩二世沉思良久,终于点头:「朕允尔。五日之内,象军十万自象林集结,备战!」

征舜燕恭声叩首:「臣代我朝国主谢陛下厚赐,盟约既成,贼寇必平!」

殿外象吼震天,吴哥象军悍然出动。南天帝国与大越暗结血盟,一场针对「贼寇」的联合行动,悄然在中南半岛成形。而真正的敌人,仍未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