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魔鬼君主

次日,李如松的战报呈送各部衙。

又是一场大捷,可这次,高兴的官员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事实。

天子对于功绩的渴望,特别是战功的渴望,要远远超过前面两代君主。

正如海瑞当年在第一次全面的明蒙战争爆发时,所说的,胜利的滋味很让人上瘾。

现在,这一切都照进了现实。

谁都清楚,现在大明朝的基本国策,就是开放的,特别是对于北面的军队。

你们可以打胜仗。

只要有本事,你们可以一直打胜仗。

朝廷给赏赐,给功名……

年轻的将领们,非常渴望着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比父辈还要荣耀的未来。

李如松便是这样一个人,而且他也是这么做的。

对于边将来说,轻易挑起战端,是要承担责任的,可天子,在万历八年末给李如松了一道较为宽松的旨意:“勿使蒙寇卷土重来,蓟门一线,责任重大。”

随后,李如松在第一次出关挑衅时,实际上,很多官员都对其不满,弹劾了他,而朱翊钧却将所有的弹劾留中不发,纵容李如松接二连三的发动战火……

也是因为朱翊钧的纵容,导致在这个时空中的三百余年后,已经跑到北莫生活的蒙古族记载下来的历史书上,将朱翊钧,与朱棣,朱元璋三人称呼为来自于南方的魔鬼君主……

在这个时空,已经彻底失去草原的蒙古贵族后裔,编写下来的史书。

汉人的明朝推翻了蒙古族在华夏的统治,然而新建立的明朝,在朱元璋的领导下,想要彻底侵略,奴役,灭亡被削弱的长生天的孩子们……

他们的军队摧毁了远东最大的上都,在之后,朱元璋“虚伪”的与蒙古交好,宽恕了一部分贵族,用来麻痹来自草原上的勇士,随后,又派出李文忠再次进攻,烧杀抢掠,彻底摧毁了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圣地哈拉和林……

随后狡猾的蓝玉突然出现在蒙古草原上,蒙古未做任何准备,仓促与明军交战,蒙古大败,七万士卒贵族被俘虏,邪恶的明朝让蒙古高原上的部族彻底失去了统一的机会……

第二任魔鬼君主朱棣,通过制造蒙古内部分裂,来削弱我们,不断攻打,分化,瓜分各部,造成了蒙古各部碎块片的分裂,他是蒙古势弱的罪魁祸首,他奉行以游牧打游牧的政策,限制互市,是对蒙古实行亡国灭种的“恶贼”。

第三任魔鬼君主就是此时的朱翊钧,他培养刽子手,屠杀者,他本身也是一个屠杀者,种族灭绝的刽子手……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如饿狼,其麾下铁骑踏碎无数蒙古毡帐,用孩童的啼哭与妇人的血泪堆砌战功。“肃清边患\"在他的支持,主导,纵容下,明朝肃清了四十余年,在这四十年间,明朝的共有七十余万骑兵,九十余万步卒犯下了战争罪……一代又一代的刽子手,战争犯,充斥着大明朝的边疆……

最终,我们彻底失去了草原,留下来的全是懦夫,是南人的奴隶……

在这些黄金续史篇章中,朱元璋以伪善之姿摧毁蒙古根基,朱棣用阴谋分裂各部,而朱翊钧则亲手将草原拖入永夜。这三人的统治,让曾经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后裔,沦为在戈壁边缘苟延残喘的流亡者……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即便是此时的朱翊钧也不知道。

不过,敌人的记恨,通常代表着自己的成功。

眼下的朱翊钧是高兴的。

因为蒙古草原,终究是大敌,能够不断地削弱,对以后的大明朝总是没有坏处的。

趁人病,要人命,同样在自己强大的时候,不好好的将敌人踩进谷底,那是对敌人的不尊重,同样也是对自身的不负责……

八月的风裹着未褪尽的暑气,却已夹杂着丝丝凉意,掠过都察院斑驳的朱墙。

檐角的铜铃在风中慵懒摇晃,发出细碎声响,几片早凋的槐叶打着旋儿,飘落在青石板地上。

海瑞乘坐马车到了门口,而后进入了都察院。

人还未到,便听见大堂内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穿堂风卷起廊下的竹帘,又将案头几张文书掀起边角。二十余名御史围在暖阁前,案头堆满卷宗文书。

“此等大捷,当奏请陛下重赏!”一名身着绯袍的御史挥舞着手中文书,语气激昂。

“李如松将军深入草原,直捣科尔沁部,斩首三千,掳获牛马羊数万头,此等功绩,不愧虎父犬子啊……”

“此言差矣!”另一位年长的一些御史拍案而起,“草原各部虽为蛮夷,然杀戮如此之重,恐失民心。况且,将劫掠之物尽数运往京师,这与强盗何异?我天朝大国,怎能如此行事呢……”

“人家都抢我大明朝百姓的东西,哎呀,我们就不能去抢别人的了,你这话说的过于迂腐。”

争论声此起彼伏。

正在此时,海瑞走到门口。

谈论的御史看到之后,赶忙息声。

“诸位在议论何事?”

方才那名挥舞文书的御史转过身,见是海瑞,脸上露出恭敬之色,忙走上前来将手中文书递上:“海都御史来得正好,蓟辽急报,李如松将军率部深入草原,大破科尔沁部。您看……”

海瑞接过文书,目光扫过纸上字迹:“李如松部于七月十五突袭科尔沁部,斩首三千余级,焚毁毡帐五百余顶,牛马羊等牲畜悉数掳走,三日后启程运往京师......”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卷起地上的枯叶,扑打在窗棂上沙沙作响……

海瑞看完之后,也并无多言,转身大步往外走去……这是干嘛去,这是找皇帝去。

而这个时候的天子正一脸惊讶的看着张国之,将他刚刚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你说什么,那个叫,叫吕良的想见朕,还有什么手稿?”

“是,陛下,这个书生昨夜听闻陛下饶恕了他,并看了他手书的金銮记,哭的那叫一个稀里哗啦,说,有手稿呈送陛下,是对陛下南巡一路上的记载杂记,陛下看完之后,一定龙颜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