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第420章拟定制度
第420章拟定制度
郭荣一场北伐,成功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契丹人。正处于国力巅峰时期的辽国直接被终结了上升势头。再加上辽国中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一场惨败让辽国朝政变得越发混乱。草原民族的政治血腥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中原。平衡被打破,战乱很快就会有爆发,接下来的辽国就会陷入混乱当中,再也无力南下。
郭荣一战俘杀数万辽国大军,更是获得了大量牛羊辎重。北方游牧民族征战,通常会携带大量牛羊作为食物。
这一场大战,郭荣成功获得了超过十万只羊,两万多头牛,一万多匹战马,可谓是大获全胜。
此番大胜,郭荣在幽州进行封赏,并且将燕山的关口重新进行修缮,并且在燕云十六州招募士卒,训练士兵。这一场大战,郭荣威望大胜,直接将其他将领彻底压制。
再加上天降祥瑞,凤凰飞舞,就算是再桀骜不驯的牙兵也都老实了起来。
郭荣也趁机开始整合军队,将那些并不怎么忠诚的将领明升暗降,给他们更高的官爵,分给他们一笔财富,然后让他们回家养老。
然后让自己的心腹手下掌控军队,接下来又将一些军队裁撤,调整,成功将这些军队全部掌控。
可以说,通过一场北伐大战,郭荣成功的将军队中的派系给清理了一遍,并且掌控绝大多不分的军队。
那些有着自己小心思的节度使或是明升暗降,或是入朝为官,基本上地方藩镇做大的情况暂时被他解决了。
藩镇节度使几乎变得名存实亡了,军队全部划入禁军之中。
二十万精锐禁军在手,中央权威在这一刻达到了鼎盛。
郭荣在幽州停留了一个多月,将燕云十六州的情况彻底梳理了一遍,然后在幽州各地驻扎三万大军镇守燕云十六州。
军资粮饷悉数由中央提供,各地镇军无法再自行募兵,自行就地征集粮草了。
再扫平了燕云十六州之后,接下来北方就只剩下北汉还没有投降。此战击败了契丹,夺回燕云十六州,彻底切断了北汉的援军。
失去了契丹人支援之后,北汉基本上就是冢中枯骨,被消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燕云十六州的驻军一部分是用来防御契丹人,另一部分就是为了从东北进攻北汉。
郭荣率军回师,再回去的途中,顺势又攻占了北汉数州之地,最终北汉只剩下晋阳周围几个州勉强保存。
大军回返开封,郭荣并没有放松,而是召集大臣,准备征讨北汉。至于说南唐、吴越、后蜀等国几乎都失去了进取之心,最后的解决不过是什么时间灭亡了。
李察看向开封城上空的巨大气运金龙,在度过北伐之劫后,原本有些虚浮的气运金龙变得凝实,更重要的的是,气运金龙直接蜕变成了三只龙爪,气势雄浑,让人不敢直视。
看到蜕变后的气运金龙,李察也获得了一些反馈,一股大周气运落在他的身上,李察并没有将这些气运融入身体中,而是将气运收集起来,他准备用这些气运制作几件镇物,为周朝以后做准备。
再北伐之后,李察也开始正式参与朝政,并且被郭荣授予同中山门下平章事,参与朝政,并且加了大量虚衔。
周朝的丞相的权利已经被削弱了很多,并且设置了多个副相。
李察对于丞相的官职并不怎么在意,世俗世界的权利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用。如果不是为了扶龙庭,他根本不会和朝廷有任何联系。
接下来李察开始对周朝按照他的想法进行改变,李察向郭荣建议成立了政务院,政务院的作用是用来教导官员执政,毕竟绝大多数的通过科举考核的官员并没有什么处理政务的经验,政务院就是教会他们处理政务的。
同时李察将自己编纂的书籍进行大量印刷,作为政务院的教材。同时通过改良印刷术和造纸术,进一步降低书籍的成本。
并且向郭荣建议让天下各州县献书,然后经过校钉之后,重新排版,编纂成册,再进行大量印书。
因为印刷术和造纸术技术的进步,书籍的价格很快再一次降低,并且因为大量书籍被印刷出来,书籍开始向周国全国售卖,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学习。
同时北伐缴获了大量牛羊战马,羊群绝大多数被作为赏赐发放下去,几乎所有参战的士卒都会得到一头或者两头羊的赏赐,同时还有铜钱、布帛、粮食赏赐。
作战勇猛的士兵收获赏赐更多,看到禁军有如此丰厚赏赐,很多人都纷纷报名要加入禁军之中。
另一边,李察建议郭荣重建马场,此时大周国内并没有大型军马场,朝廷骑兵的战马多是从党项、青塘地区的交易获得。这一次大军获得上万匹战马,郭荣同样想要建立战马场。古代战争中,战马的作用实在太过重要了,宋朝再失去养马地之后,几乎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军团,面对辽国和西夏几乎都处于被动状态。
原本中原王朝最大的战马场是山丹军马场,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之地,乃是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所建立。这座位于河西的军马场乃是中国最好,也是最大的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脚下,水草丰美,气候凉爽,土地开阔,乃是最佳养马之地,自从建立以来就是历代王朝最重要的养马之地。
巅峰时期,仅仅山丹军马场曾养殖了三十万匹战马,唐朝巅峰时期,全国拥有战马超过七十万匹。汉朝时期,全国也有五十万匹战马。
但是到了宋朝之后,全国上下战马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匹,并且这二十万匹战马绝大多数都是四川产出的战马。四川产出的战马个头矮小,根本比不上塞北、陇西、河西战马。
并且四川战马负重能力也比不上河西陇右战马,爆发力同样也比不过,唯一的优点就是善于攀爬。
这种战马在南方作战还行,但是到了北方就完全被压制。
同时这二十万战马中绝大多数的战马严格来说很多都不合格,只能作为驽马使用。结果就是在和西夏、辽国的战争中被压制。
西夏辽国的骑兵能穿戴更重更好的盔甲,但是宋朝的骑兵却不能,盔甲防御力底下,战马还没人家快,遇到了西夏辽国骑兵只能被压着打。
现在收复燕云十六州后,燕云十六州同样是养马之地。于是郭荣下令设置御马监,于幽州、蓟州设立十三座军马场,负责培育养殖战马。
同时,下令用食盐、布匹向青塘、回纥、党项等部落换取良马用于配种。
战马如果不进行良好的培育,其质量就会一代不如一代,即便是以前都是千里马,几代之后就会退化成驽马使用。
建立了御马监之后,李察又从天下各地收罗善于养马之人,命其进行养马。
军马场建立的同时,李察又将这一次缴获的牛进行分类。此时中原刚刚安定下来,各地开始恢复生产,需要大量耕牛。
李察向郭荣建议,禁止宰杀耕牛,同时将这些契丹人手中夺取的耕牛进行训练,然后卖给百姓使用。
从契丹人手中夺取的牛大多都是散养的草原牛,这些牛没有经过训练,并不适合耕种。耕牛的驯养大多从牛小时候开始,为了将这些牛训练成耕牛,李察命人给牛鼻穿环。
牛鼻穿环这个技术很奇特,实际上最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但是后来又失传了,再后来唐朝也有出现,到了这个时期又消失了。
这种技术的失传很大原因就是战乱,战乱之中大量书籍失传了,匠人被杀或者被掳走,造成了很多技术失传。现在李察就是让这项技术再次出现。
牛鼻穿环技术并不复杂,但是效果却非常好,脾气再大的牛,再被穿环之后,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了。
三万头牛中,成功训练出来两万多头耕牛,这些牛被运送道周国各地进行出售。为了防止这些耕牛都被各地豪强包揽,李察特意下令允许几户百姓合力购买一头耕牛。
大量耕牛的出现让周国的耕地再次提升。周国的国力开始不断提升。
李察给郭荣的这些建议都被认真推行下去,其中见效最快的就是晒盐法,以前晒盐法因为时间原因,推广的一部分,经过半年的时间,盐场扩大了数倍,食盐产量也快速提升。
国库日渐充盈。
除了这些之外,朝廷也开始建立铁厂负责锻造兵器、铠甲,同时允许民间自行建造铁厂,不过所有的铁厂需要受到朝廷监督,禁止铁器向草原贩卖。
郭荣和李察改革了科举制度,同时设立国子监、太学,并且下令各地州县也开始设立州学和县学。州学和县学乃是为了方便普通百姓读书,避免科举被那些世家豪强所把持。
李察设置了很多方式来限制世家豪强,又尽量给普通百姓读书的机会,用这种方式来确保朝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