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第426章俸禄与银币

第426章俸禄与银币周朝改良俸禄,将前朝俸禄复杂的问题来了进行精简,将禄米、餐钱、木炭、食盐、纸、笔墨、秋冬赐衣等等全部都折算成禄米、铜钱、布帛。

正一品俸禄是钱六百贯,禄米三百石,从一品钱五百五十贯,禄米两百八十石,依次递减,到了从二品是钱四百五十贯,禄米两百二十石。

看上去这些钱是很大一笔,但是这是将以前所有的福利全部取消折算进去的,真算下来,比以前还少了。

再说了,全国加起来从二品以上的高官才几个人?撑死了也就三五十个。

而到了三品官员们后,俸禄会再次降低,正三品钱三百贯,禄米两百石。

等到了五品之后,俸钱会再次降低,正七品俸钱已经只有五十贯,禄米六十石,从七品则是四十五贯,禄米五十五石。

这些都是月俸,就算是七品官员,这些俸禄也足以让其一家过的很不错,能够雇佣几个佣人,养得起车马。

要知道,明朝时期朱元璋给七品知县的俸禄是一年九十石禄米,注意是一年,平均下来一个月就是7.5石。

7.5石禄米有多少?大约相当于九百斤大米。九百斤大米养活一家只是勉强,毕竟人不能只吃大米,还需要油盐酱醋,需要布匹等等。综合起来了的购买力大约是现在一个月三千块。

此外明朝还有折色制度。所谓的折色就是说银子的成色不足,降低其购买力。而到了俸禄这里,就是俸禄折色后发放七八成。

本来俸禄就低,在折色之后,那些官员真就是连饭都吃不起了。

相比之下,李察和郭荣核定的俸禄就要高很多了,足以让其过的不错。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官员为其增加的爵位、勋爵等等都会有相对应的额外俸禄。荣誉是荣誉,但是物质降低还是要有的。

就算是苏联,获得一个勋章后,等退休后都能多领一些退休金呢。

以前前唐底层官员的待遇很低,到了大周之后,底层官员们俸禄提升一些。因此在这一套全新的俸禄体系公布之后,朝廷的官员们还是心情很不错的。

另一边,在李察督造的宝泉局中,一枚枚银币被压制出来,李察随手拿起一枚银币,银币的图样正面是一只飞舞的凤凰,没错正是凤凰箐璇,这也是郭荣要求的。

毕竟凤舞幽州,周室大兴已经成了郭荣的代名词,在凤凰图案的下方,则是标注着足银一贯,背面写的则是大周元宝,以及哪一年那个地方铸造。

这样一枚银元压制出来的时候,图像有些不够清晰,不过伴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压制的银币也会越来越精良,这些银币在压制后,还会让工匠们进行雕琢,让钱币图案更加清晰。

“宝泉局现在有几台机器,一天可压制银币多少?”

“回李相,宝泉局现在有四套压制机器,只要银料足够,一天能够压制银币两千枚。”

两千枚银币就是两千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七十三万贯。通过铸币,宝泉局一年差不多有十万贯的收益。

当然伴随着技术改进,以及宝泉局机器增加,这个数字肯定回越来越高。

宝泉局现在压制银币,对于朝廷来说很重要,朝廷会直接管辖这里。

李察颠了颠手中银币,的确是按照他的要求锻造的,接着又拿起银币在耳边吹了一下,只听叮铃铃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就在耳边响起。

银币的成色也是在他的要求之内。

“很好!”李察满意的点点头。这种成色的银币,已经比那些铜币精美太多了,而且这种防伪也是很难模仿,李察故意卡在这个纯度,一旦银币的纯度降低,吹响之后的声音就不会这么清脆悦耳。

古代很多豪强为了获取利益,对于钱币使用了各种手段,减少铜钱中的铜,增加其他金属的分量,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还有一些豪强对铜钱进行刮铜,将原本厚实的铜钱挂掉一层,还有一些人做的更为过分,他们直接对铜钱进行剪边,就是将铜钱最外面的边缘剪下来一圈。

因此在压制银币的时候,李察在银币最外围边缘压制成了锯齿状。

同时一贯银币这种大面值,通常情况下普通百姓根本用不到,只有那些大商人和达官贵人们才会使用。

而这些人可不是小民。那些豪强能够强迫小民用好钱换取他们手中的劣钱,但是对方是大商人和达官贵人之后,这一套做法根本行不通。所以想要对一贯的银元进行剪边之类的操作,根本行不通。

很快,在朝廷宣布改制俸禄后的第三个月的时候,发放俸禄开始出现银币。

七月上旬过半,赵质带着仆人前往太府寺领取俸禄。周国的俸禄是每个月上旬领取,对于那些高官们而言,俸禄都是太府寺官员们送上门的,而像赵质这种七品小官,就需要亲自带着仆人前来领取。

毕竟七品官员也是有禄米六十石,相当于720斤米,这么多米他一个人可扛不回去。

朝廷发放时间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会在十天内全部发放结束,顺序则是按照官职高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发放。

赵质作为改革派的官员,发放俸禄的时间还算不错考前。此时太府寺中,已经排满了长队,几乎所有前来领取俸禄的都是赶着马车。

很快就轮到了赵质,再将自己的印信递上去之后,很快就开始发放了俸禄的,但是让他意外的是,五十贯钱居然只有一摞钱。一个布袋,都没有填满,里面只有聊聊几个。

看到这一幕幕,赵质连忙拦下发放俸禄的官员问道:“五十贯钱足有上百斤,为此这次只有这么点?”

“赵侍郎,这些是朝廷刚刚制作的银币,一枚银币就是一贯钱,五十贯刚好五十枚,没问题啊?”负责发放俸禄的官员说道。

“一枚就是一贯?”赵质脸色难看,他想到的是历史上其他朝代因为缺钱,直接铸造大面值铜钱,以一当百的值百钱,现在朝廷居然也开始这样做了,而且做的还更过分,竟然直接以一当千了!

“朝廷铸造当千钱了?”赵质话音中带着颤抖说道。

“什么当千钱?这是银币!”那名吏员没好气地说道。说完就将袋子打开,让赵质亲自查看。当看到布袋中那些精致的银币之后,赵质也感觉到惊讶。

这些银币铸造的竟然出乎意料的精致,一枚银币放在手中,分量十足。另一边,这些银币上的防伪也极容易辨别。

在看到这些银币之后,赵质很是兴奋,高兴的将这些银币收了起来,然后带着仆人离开了。让仆人自行回家,他则是前往集市买点东西。

等到他拿出银币付款的时候,那些商人对银币很是追捧,强烈要求赵质以银币支付,并且表示,他愿意额外多付给一成钱,作为银币的补偿。

赵质听了很高兴,当即同意了商人的要去,然后他就以每一枚银币面值溢价一成进行交易,结果就是他的五十贯银币,变成了五十五贯的铜钱。

俸禄直接涨了十分之一,赵质很是高兴。

而接下来,京城的官员就看到大量商人疯狂追捧银币,原本一贯的银币,现在居然能够以一贯三的价格进行交易。

并且这种情况还在不断提升,就连李察也没想到,银币居然这么受欢迎。

接下来的每一次朝廷发放银币,立刻就会被人蜂拥而至,争相兑换,而朝廷的官员们也借助银币赚了一笔。

看到这种情况,李察让人家去进行了核查,想要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很快大量信息就被人送了上来,看了这些信息后,李察这才明白,为什么银币会如此受追捧。

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进行交易的时候,铜钱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中国古代的钱币中,面值很有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的当二十、当五十、当一百等钱币,一出现就会贬值。

说白了这种做法就是强行掠夺百姓手中的财富。李察的银币却不同,它造型精致,并且使用足银制作,立刻就让那些大商人么认可了他的钱币。

而那些大商人的交易每次大多都是几百上千贯,这么多钱换成了铜钱,想要用好几辆马车拉着。这对于交易来说很麻烦,而且交易中还需要使用这么多的铜币。

现在好了,有了银元,一枚银元就是一贯钱,这样一来,那些大商人的交易方便太多了。几百贯上千贯,只需要一个小箱子就够了。

完全不需要再拉着几车铜钱。

可以说银元的出现,不仅缓解了钱荒的问题,还促进了商业贸易。一贯银币的出现让交易变得轻松起来。

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银币,绝大多数都落到了这些大商人手中,或者那些世家豪强手中。那些世家豪强们看到银币之后,立刻就开始将地窖的铜钱换出去,而是准备收藏银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