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第442章秦国改变公子扶苏
第442章秦国改变公子扶苏
李察的话让嬴政陷入了沉思。是啊,就连老秦人都不愿为秦国而战了,那秦国还有什么指望。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然后二世而亡?
不!这不是我要的大秦!嬴政眼中露出坚毅的神色,当年四岁幼童,流落邯郸街头,与野狗抢食,他没有放弃,初登王位,嫡母与嫪毐联手陷害,他也没有放弃,即便是他的那位仲父,也被他杀掉。
他从一个流落邯郸的弃子,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心性早已坚韧异常。虽然亲眼看到大秦咸阳被烧成废墟中,他所建立的伟大帝王基业毁于一旦。
回过神来之后,嬴政强行压下心中无穷怒火,恭敬的冲李察道:“多谢仙长指点,不知仙长所居何处?”
“我刚来大秦并无居所。”
“如果仙长不嫌弃,那就住在甘泉宫吧。”
“多谢陛下了。”李察说道。
“仙长,朕想要封仙长为国师,不知仙长可愿意接受?”
“可以。”李察摆摆手,并不在这些。
“陛下,我想要看看列国的文献书籍,不知可否?”李察道,春秋战国这个时期,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是一个各种思想大爆发的时期。
先秦诸子百家,各派学说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断涌现出来,很多东西,后世已经根本找不到了。而且这个时候还有那位道祖留下的没有被后人篡改的《道德经》等书籍。
李察对于这些书籍很感兴趣,而且那位可是道祖啊,李察很想要从他那里长长见识,若是有一麟半爪,也能对他有莫大好处。
“哈哈哈,仙长可以随意观看,朕会下令官史将所有书籍全部送去。”嬴政笑着说道。
“那就多谢了!”
“仙长,朕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置,怠慢仙长了,仙长可以随意在宫中行走。”嬴政沉疴尽去,又得到了李察赐予的导引术,整个人精力充沛。
一想到他的大秦居然不到十年时间就要崩塌,立刻就开始调整各种政策。李察并没有去皇宫中转悠,而是拿起旁边的竹简进行翻阅。
与此同时,那些宫人们也重新了回来进行工作,这些人对于刚才的事情没有任何察觉,甚至对于李察都没有任何反应。
这让嬴政大为惊讶。
“陛下,不必惊讶,他们并不会有刚才的记忆。”李察笑着说道。
嬴政听后点点头,然后开始继修改国策。
在刚才的未来的画面中,他清楚的看到了天下的情况。嬴政之前虽然也关心民间,但是并没有亲自前往民间查看。
他以秦法治理天下,在这种情况下,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六国之民并不习惯严格的秦法。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官吏数量。
秦国一统天下,但是完全没有足够多的官员。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写字几乎完全和普通人没有关系。合格的官员数量很少。
而秦国扫灭六国自然不能再用六国的官员,不然那些地方到底是不是秦国土地。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官员数量不足。大量官员的基本素养根本无法让他们能够合理的治理地方。
秦国的地盘直接扩大了数倍,人口更是扩大了五倍之多,需要的官员也提升了至少五倍。短时间内秦国根本培养不出来这么多合格的官员。至于说下面的吏就更少。
为了能够让国家正常运转,秦国当时只能派遣很多并不怎么合格的官员,同时使用了很多各国原本的吏员。
这些官吏到底忠诚于谁,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秦法制定的再严谨、再完善,他也需要人来推行,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问题,秦法最终成为了那些人手中的工具。
实际上,始皇帝开始对天下大肆抽调劳役之后,各地的治安就每况愈下,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就越来越低。
要不然项羽和项梁在老家还能聚集八百江东子弟,都没有被秦始皇发现。张良派遣力士以大椎行刺始皇帝,误中副车,也没有被官吏抓到。
根本原因就是秦国基层权力机关出了问题。
最开始的时候,天下战乱数百年,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百姓们也不想再打仗了。绵延数百年的战火让天下各国百姓都深受其害。
秦国一统天下后,若是能够给予百姓休养生息,天下也不会分崩离析。
结果那些以为天下太平的百姓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年太平日子,朝廷开始大肆征召劳役。长达数十年的劳役让天下百姓都难以忍受。
始皇帝在了解未来之后,第一时间下令,让正在建造的阿房宫和骊山皇陵停了下来,同时正在征召的劳役全部停止,所有百姓发放粮食,返还原籍。
同时下令大赦天下,除了重罪外,其他所有刑法全部赦免。紧接着又下达诏令,各地官员不得再寻仙,让所有官员整顿各地政务。
当始皇帝的诏令传到丞相府的时候,李斯看到手中的诏令,整个人都怀疑这些诏令是不是假的了。
虽然始皇帝被人以寻仙之名骗了很多次,但是一直以来,寻仙都是各地官员的要务。现在始皇帝居然连寻仙令都撤销了,这说明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难道那些儒生说服了陛下?要不然陛下怎么会颁布这种诏书?
李斯想了一下,然后问道:“中官,陛下今日可是见了什么人吗?”
“丞相,奴婢不知。”中官拱手道。
“那麻烦中官辛苦一趟了。”李斯没有得到答案,但是依旧很客气。
送完诏令之后,中官没有停留,直接返回宫中。
始皇帝虽然知道了李斯后面干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撤了李斯官职,将其关押起来,而是继续任用他。
李斯很有才干,始皇帝现在需要他来协助处理朝政,而且他并不担心李斯能在他手中泛起什么水花,只要他愿意,随时能够将其斩杀。
李斯不清楚皇宫中发生了什么,但是既然陛下诏书已经下了,那就必须执行下去。于是丞相府的官员们将朝廷的命令向天下三十六郡下发。第一条命令就是暂停所有劳役征发,第二条大赦天下,除了重罪之外,其他罪责全部赦免。第三条是骊山刑徒和阿房宫刑徒分发粮食,令其归家。第四条则是禁止天下各地官员寻仙。
四条诏令下达之后,顿时就在各地掀起轩然大波,那些已经被抽调劳役的人更是激动的大哭。要知道,古代劳役之重,很多人都死在劳役中。
现在听到朝廷停止征召劳役,天下各地百姓就如同是过年一般,紧接着朝廷赦免罪责,很多逃亡各地的百姓也纷纷重归家园。
实际上,很多盗匪并不愿意继续当盗匪,这些人聚啸山林更大的原因就是躲避赋税和劳役。
在看得知朝廷停止征发劳役,又赦免罪责后,很多落草的人开始纷纷回家。骊山刑徒和阿房宫刑徒人数最高的时候超过七十万,即便是现在还有数十万。
这些人也全部都被赦免,并且始皇帝下令给这些人粮食和布匹并且放其归家。当命令下达到这里的时候,庞大的工地上欢声雷动。
数十万人开始分发物资,返回故乡。
另一边,那些隐藏在大秦水面之下的六国遗民们也发现事情不对劲了。
“怎么回事?那个暴君怎么突然改性子了?居然不再征发劳役了。”
“不知道啊,不过这也是件好事,至少我们也能轻松些!不用花钱找人去准备劳役了。”
“你说有没有可能是那个暴君死了?”
“有可能!”
“那我们是不是直接行动?”
“等等,咱们不能第一个动手,万一他没死呢?”
“对,等别人先动手!”
朝廷的政令快速推行下去,原本积怨已久的各地突然之下就安定下来了。原本在暗中鼓动的六国遗民看到这种情况,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以前朝廷压榨过甚,各地百姓都不满,他们鼓动很顺利,现在朝廷更改了诏令,他们再去鼓动,很容易被发现。
咸阳城中,看上去一片平静,但是在这平静的水面下,却是暗潮涌动。
始皇帝的黑冰台不断出动,将各种消息都汇聚起来,然后送到皇宫之中。大量情报被从各地收集起来运送到了皇宫。
始皇帝看着黑冰台送来的各种情报,很快就发现了,事情和他看到了的未来很像,虽然情报中远没有未来中的那么严重。
但是继续这样下去,达到他看到的未来不过是时间问题。天下果然正如仙师所言,已经出了问题。调整国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同时始皇帝也发现了,各地官员多有不法。这让他脸色很是难看。
“陛下,您让人喂的鸡鸭都已经死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宫人匆匆前来汇报道。
“死了?”嬴政脸色顿时变得阴冷起来,他让人喂的东西正是那些方士炼制的丹药,这才短短五六天,那些鸡鸭就全部死了。
当即嬴政就亲自前往准备去一看究竟。
果然,当嬴政来到一处空地上之后,就看到十几只鸡鸭已经躺在地上,没有任何生机,即便是那些活下来的鸡鸭一个个也变得奄奄一息。
看到这种情况,嬴政脸色更加阴沉了。一开始,虽然李察表现出来了很多神奇的手段,但是他并没有全部相信。
虽然李察看上去的确像是仙人,但是嬴政被欺骗的多了,心中依旧怀疑。现在看到眼前这一幕,他彻底相信了李察的话。
这些所谓的仙丹,吃了根本成不了仙,反而会死!
“来人!”嬴政冷声道。
“陛下,臣在!”几名侍卫上前道。
“去将那些炼制仙丹的方士尽数抓起来,包括他们的家人全部都抓起来进行审讯!”
“朕要知道,他们是不是在谋害朕!”
伴随着秦始皇一声令下,黑冰台迅速出动,原本在宫中享有特殊地位的方士直接就如同猪狗一般,被士兵强行拖走进行审问。
一时间黑冰台全军出动,经历过这一幕的官员们感到害怕,瑟瑟发抖。
大量方士被抓去审问,与此同时,朝廷大军开始暂停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建造。就连长城的修建工程也降低了。朝廷将大量劳役放了回去,长城外的匈奴人现在很老实,当初蒙恬率军与匈奴大战,匈奴被秦国的弩阵打的狼狈不堪。
现在长城区域驻扎了三十万大军,匈奴人根本不敢南下。
此时的长城已经修筑的差不多了,各地驰道也完工了大半,停下建设之后,始皇帝已经让人准备延长工期,减少劳役数量,不再要求短时间内完成了。
有了这条政令,各地官员们也是松了口气。
就在这种情况下,扶苏公子从长城回来了,看到这一幕,不少官员们心中都升起一阵疑惑。甚至有人暗中猜测是不是始皇帝身体不行了,想要召回扶苏登基。
嬴政看到风尘仆仆的扶苏赶了回来,冲他恭敬的行礼,心情顿时好了很多。几年前他将公子扶苏的老师全部赶走,又将其发配到长城,就是想要磨砺他。
他的这个长公子,为人仁厚,同时也聪慧,对待兄弟也很好,但是唯一一点就是子不类父。
他作为始皇帝,冷酷、威严,崇信法家,对天下推行秦法,并且制定了与众不同的郡县制,但是他的这位长公子扶苏,居然不认可郡县制,甚至还上书要推行分封。
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推行分封,难道他不知道周朝的前车之鉴吗?
武王分封天下诸侯,最后结果呢?诸侯混战,天下纷争数百年,最后是他们老秦人一统天下,现在再分封,那不是将周朝的老路又走了一遍吗?
那这天下一统还有什么意义?
还有他推行秦法,结果他的儿子却重新儒家的治国之道,若是儒家真能治国,那春秋战国数百年来,为何没有一个诸侯用他孔丘那一套?
简直读书读傻了,也不知道去长城历练了几年,现在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