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第444章陵邑制度,征辟韩信

第444章陵邑制度,征辟韩信李察给始皇帝讲解完之后,就开始对秦国收藏的书籍进行翻阅。秦国攻灭六国之后,获得了大量六国珍藏,其中就有很多书籍。

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从周王室获得的书籍。周王室绵延八百年,虽然从春秋时期就开始衰弱,但是王室一直都延续下来。其守藏室中收集了大量书籍。

这其中就包括了老子当年担任守藏室管理员留下的书籍。老子留下的书籍并不多,很多都是他翻看书籍中的感悟,只有一本《道德经》是他离开之前守藏室留下的书籍。

这一本道德经是老子看完这些书籍之后,得到的感悟,然后书写出来的。但是让人惋惜的是,他手中的这本并不是全本。

毕竟已经过去几百年来,周天子这几百年时间过的是一天不如一天。自己过的都不好,自然也不会对守藏室上心,所以守藏室中的书简多有损坏。

虫蛀鼠咬,又或者受潮腐朽都有。毕竟保养竹简保养也是很费钱的。

李察看着道德经上的文字,这些文字上凝聚了一股规则之力,这股规则之力就是老子的道。他写下这本《道德经》就是他对这天地的理解,对规则的解析。

“发现规则之力.正在解析中.”

“当前进度为0.01%”

李察眼前这些文字组合成一股奇特的规则,为他展示规则的运行。这股规则很奇特的为他展示直接规则的运行。它帮助李察能够更简单的理解规则。

这半卷《道德经》并没有告诉李察新的世界法则,但是却帮助他更快的解析世界法则。想来老子对世界规则的感悟应该是在下半部。

“可惜了,那周天子居然没有好好保管这些竹简。”李察叹息道。

“额,是我贪心了。能够看到道祖真迹已经是莫大福缘了,不能奢望更多了,凡事强求不得。”

李察看着手中半卷竹简,而另一半竹简已经虫蛀毁掉了。

这一卷竹简虽然以文字承载了规则,但是竹简本身依旧是普通之物。想来道祖当年应该是故意如此,有人能看到是他的造化,看不到也没关系。更何况这种竹简,普一出世就遭天妒。能够保存下来也是道祖之故。

这竹简之上的道德经和李察前世看过的道德经几乎没有多少一样的,前世的那所谓的《道德经》基本上都是后世不断修改的。

《道德经》这本经典被篡改了太多次,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和传于后世的道德经就有很大不同。

除了道德经外,还有不少其他书籍,甚至还有商朝的一些典籍。商朝的典籍数量很少,而且大多都是残缺不全,文字极为简练,很多都刻在龟甲上。

李察简单的看了一下,这些东西大多是和鬼神、祖先沟通的物品。

除了这些,李察还发现了几本《庄子》、《列子》等大量先贤留下的书籍,李察将这些书籍全部扫描下来,这些书籍同样和后世有很大不同。

后世流传的几乎都是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了。

李察给了始皇帝导引术之后,每天嬴政都会认真的锻炼一个时辰,并且听从劝告这段时间禁欲修养。毕竟他常年吃丹药身体亏空的厉害。

虽然李察帮他清除了丹毒,但是想要恢复也是需要时间的。

接下来,嬴政在停下了全国绝大多数工程,不再征发徭役之后,开始对六国贵族们动手了。

嬴政以为历代先王守陵为由,迁徙六国百姓富户入关中,正式开启了陵邑制度。

所谓的富户也很简单,这个时代富裕的基本上都是贵族,平民百姓才几个钱,甚至都不一定有姓。而那些有钱的基本上都是六国贵族。

这些贵族在各地占据大量土地,家中家仆众多,随便一家就能拉出来数百上千人。留在地方完全就是不安定因素。

为了迁徙这些富户,始皇帝直接派遣大军前去镇守。十万大军驻扎在附近的州郡之中,周围的六国贵族们根本不敢反抗。

十万大军在侧的威慑力让无数人噤声,朝廷迁徙天下富户前往关中的命令被执行。大量原本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六国贵族们被强行迁往关中。这些贵族一个个垂头丧气,心中万般不愿意也不敢反对。

前往关中的函谷关口,一时间车马宛如长龙。

大量六国贵族被迁往关中,然后他们留下的土地则是被朝廷接收,一部分用来分配给百姓,另一部分则是分给士卒。

在强行迁走那些六国贵族之后,又分配了田地,原本有些不稳的地方,立刻就安定下来。不过这并不就是说高枕无忧了,还要小心那些六国贵族们直接铤而走险,当场造反。这也是嬴政为何会迁徙的时候准备了十万大军在侧了。

秦国推行陵邑制度后,不少人都被强制迁徙到了关中。除了六国贵族外,李察还推荐了一些人才给秦始皇。排名第一的就是韩信。

此时的韩信刚刚遭受了胯下之辱,正处于人生低谷中,而李察在告诉始皇帝的时候,告诉他要给予其最大的尊重。

始皇帝好奇的问这是为何,李察笑着说道:“那位韩信可是兵家大才,得其人相助,天下安矣。”

“真有如此大才?”始皇帝惊讶道。

“其才可比武安君。”李察笑着说道。

武安君白起,这位可是奠定秦国一统六国基础的军神,其长平之战,击败赵国,彻底扫除了秦国东出之路。

若是那韩信能够媲美武安君,的确可以说天下安矣。

当即始皇帝命令大臣亲自前往淮阴去请韩信,并且下了死命令,给予其公侯之礼。

于是淮阴县城,这座在大秦并不起眼的县城中,始皇帝派遣的官员们找到此时还籍籍无名,甚至还被人嘲笑的韩信。然后在他一脸不可置信表情下,以公侯之礼邀请他出任秦国大夫之职位。

韩信呆愣愣的看着前来宣旨的官员,这段时间里,因为他被屠户逼迫,只能忍受胯下之辱,被周围的人们嘲弄,戏谑,而他只能躲在家中学习兵法,心中更是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一雪前耻。

可就在他研习兵法的时候,朝廷官员以公侯之礼前来拜见,并且告知他,始皇帝陛下得国师推荐,知道其有经天纬地之才,前来征辟其入朝为官。

“陛下知道我有大才,前来征辟我为官?”韩信一脸不可思议的说道。

“是的。”前来宣旨的官员笑着说道:“韩大夫,陛下虽然没有见过你,但是国师知道你有大才,因此将你推荐给了陛下。”

“陛下这才命我等前来,韩大夫和国师认识?”

“国师?我不认识啊!”韩信同样是一脸迷惑。

“呵呵,国师有未卜先知之能,想必是知道韩大夫有大才,韩大夫,我们这就返回关中吧!”

虽然心中有很多问题想问,最终还是想要出人头地的心占据了上风,韩信最终决定,答应前来的官员,跟随其一起前往关中。

“对了,韩大夫,仙师曾经有言,让我们来此后询问韩大夫是否处置那位欺辱您的屠户?”

韩信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一阵变换,最终想了想道:“我现在有此身份是国师推荐,陛下赏赐,我现在于国寸功未立,不敢以朝廷威仪而行私事。”

“韩大夫公私分明,吾辈楷模,那这件事情就交给您自己处置了。”

接下来,就在左邻右舍的惊讶的目光中,韩信被朝廷征辟为官员。而朝廷使者更是以公侯之礼迎接,整个淮阴县城都轰动了,而那个屠夫自然也知道了消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在看到韩信没有追究之后,这才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另一边,沛县。

同样有一队朝廷使者前来,这些人一来这里,直接就前去找萧何。李察在推荐韩信的时候,同样推荐了萧何。萧何虽然是一个县吏,但是李察和其聊过,其才很高,后来更是大汉王朝第一位丞相。

现在刘邦被他抓了,以后也不会有汉高祖了,那萧何自然也当不了丞相,现在正好将其带到咸阳来。李斯这丞相肯定是当不长了,始皇帝现在还没有杀他,是他还有用,等到朝廷政令推行的差不多,他的任务就完成了。

这段时间,让萧何跟着学习,等李斯完蛋了,正好让萧何担任丞相。

甚至不仅是萧何,还有陈平等汉初的几位名臣都被朝廷征辟,至于说那些武将,基本上都被李察在抓刘邦的时候,顺手抓了。

这些人的才干现在并不多,因为他们缺乏历练。他们能够成长到历史中的高度,是因为秦末汉初一次次的磨砺,一次次成长起来的。现在没有那些机会让他们成长,这些人只是有些天赋而已。

萧何在看到朝廷使者前来征辟他的时候,整个人也惊呆了。特别是在得知国师竟然是李察后,更是惊讶。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仅仅一个月,李察竟然成了大秦国师,就连始皇帝都对其如此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