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制度的变化

第572章制度的变化伴随着领地中的人口不断增长,原本领地中简陋的制度就需要完善。同时军队的数量也需要增加。

首当其冲的就是税收政策,按照李察的想法,领地中绝大多数的土地肯定是要分配给平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税收。

他将领地的税收分为田税、牧税和商税三部分。制定的税收也很简单,因为将税收制定的复杂了就会给下面的人上下其手的机会。

开荒的田地在耕种三年之后,这片田亩就会成为个人的私田,只需要去各地行政大厅中登记即可。

登记完成之后,开始缴税,前面三年需要缴纳十分之一,从第四年开始缴纳四分之一。牧税则是每年需要缴纳五分之一。

商税同样需要缴纳五分之一,不过商税只需要缴纳一次即可,只要是在莱茵省,商税都只需要缴纳一次。

这个时代的商税可以说非常繁琐,几乎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缴税一次,甚至一些地方会在沿途设卡,每一次都会被收取一次商税。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只有大贵族的商队才能生存下来,并且赚取利润,其他的商队根本不敢进行长途贩运。

李察承认平民拥有自己的私产,只要进行登记就可以。

他制定的规则看上去很简陋,远没有罗马帝国的规则完善、合理,但是效果却非常好。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制度被认真执行了,而罗马帝国的制度早就已经崩坏的没救了。

现在的罗马帝国的官员几乎都是在上下其手,他们能为帝国收取一枚第纳尔,那就会往自己口袋里放两个第纳尔。

指望这样一群人,帝国财政能维持下去才见鬼了。

而且即便是这些税收帝国也不是将钱花在刀刃上,而是帝国皇帝先享受,各级官员再拿点。至于说帝国的军队,吃空饷,喝兵血可不是只有东方大国才有的。

罗马帝国可以说是毫不逊色。除了少数一部分军队能够拿到全额军饷外,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没什么钱的。

而为了凑足兵员,这些罗马贵族们就会将破产农民、奴隶等等全部都送入军队中充当炮灰。这也是为何罗马帝国的军团会出现大量逃兵的问题。

连军饷都不给,不跑留着等死吗?

李察推行的制度更偏向于古代东方大国,同时又结合了欧洲的一些情况。他在领地中设立了五个军镇,每个军镇下设三军,每个军下面设置三个团,每个团下设三个队,一队则是百人。

如果完成全部军队编制,那么他麾下就会有一万五千人。这个军队数量已经很多了。

一个正规满编的罗马军团人数大约在五千到六千人,李察的五个军镇也就相当于三个罗马军团。

当然现在莱茵省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士兵,甚至就连三分之一都养不起。现在莱茵省的军队只有三千人。

如今他麾下有百姓六万人,可是这六万人现在基本上全是要他来养着。想要让这六万人产生收益,至少也要第二年后才可以。

当然除了这六万人外,还有几千奴隶,这些奴隶基本上都是劫掠日耳曼蛮族获得的。不过李察并不打算将他们一直都当奴隶来用。

他已经规定了,只要奴隶参军,斩获一级就能被赦免为民,斩获三级还能被提拔,并且会获得房子和土地。

李察虽然推行奴隶制度,但是并没有像罗马的奴隶制度那么严苛。在这里只要你奋勇杀敌,就会获得奖励。

奴隶们只要有了上升通道,能够看到希望,那么他们就会奋勇杀敌,而不是去想着怎么造反。

这个道理古代东大用几千年时间验证过了。

毕竟,每过几百年就出现的一次大洗牌可不是闹着玩呢。这些洗牌一部分是因为人口增长土地矛盾,天灾人祸,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升通道被堵死。

如果底层人生活困苦,难以生活,完全没有上升渠道。而上层又腐朽奢靡、贪图享乐。那么底层的百姓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饿死,另一种就是造反。

陈胜只是第一个,但是他永远不会是最后一个。

后来这个问题到了唐朝时候换了一种方式,科举制度的出现给了底层人一个上升渠道,虽然这个渠道限制重重,并且口子还非常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限制重重,毫不公平的渠道,让一代代寒门庶族为之努力。可等到这个通道被彻底堵死之后,战乱就到来了。黄巢让后人们知道,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更容易。

后面的统治者看到历史后,吸取了教训,他们扩大了科举的名额,让科举变得更公平。

但是这个制度因为种种缘故变得很僵化,僵化的制度导致了一些人屡次落榜,特别是在最后一关的殿试环节。

最终导致了张元的出现。这位屡次殿试被罢黜的落榜生,让宋朝见识了一下什么什么叫你不给我官位,我就帮别人打你。

也正是因为张元的出现,让宋仁宗修改了规则,殿试不再罢黜。

实际上这个办法就是笼络那些有些能力的人,只要给这些人一个官做,或者将这些人拉进体质内,这些人就不会再去造反。

科举的目的一个是选拔人才,另一个就是让各地那些不安定因素进入体质内部,给他们一个约束。

普通的老百姓造反是很难成功的,必须要有领头的人才行,这也是为何宋朝会对那些造反的头头们进行诏安。只要诏安了,就会分一个小官做。

用这种制度,宋朝剿灭了大量农民起义。

现在莱茵领这里自然是用不上这种复杂高深的制度,他只需要使用军功授赏制度就可以了,

简单来说,就是当年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的变种。

当然这里的军功授爵制度没有那么复杂严谨。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李察计划用三年时间让领地人口达到二十万,正规军达到一万五,辅兵和农兵两万人。这个目标很大,李察需要不断收集人口和资源才可以做到。

除了这些外,李察再莱茵领建立了一座学校。

学校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多神教的祭司,这个时代,也只有这些神殿的祭司掌握了大量文字和知识。

想要来学校中学习,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除了李察挑选的一批外,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和士兵,需要立下功勋后才可以来学校中学习。

这些人很清楚,只有学习知识,他们才能够富贵长久,成为真正的贵族。如果没有知识,撑死了只能成为一个百夫长。

在听到李察宣布的建立学院的消息后,那些将领和士兵们纷纷高喊着

“阁下万岁!”

罗马帝国之所以被那些蛮族仰望,即便是罗马帝国灭亡几百年,欧洲各国却一直对其向往无比?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拥有的先进文化、知识,和他们的强大。

可以说在整个欧洲,罗马帝国都是独一档的。即便是罗马帝国灭亡了几百年,中世纪的那个王国各方面的科技文化都不一定有罗马帝国时期先进。

这些人在听到了李察建立学校允许他们来学习知识后,一个个对李察感激涕零。

仅仅凭借一个军功授赏和学院制度,李察就将整个领地掌控。

接下这些士兵们对于战斗更加兴奋,一个个都想要立功受赏,立功封爵。

同时李察也开始从这些人中挑选那些有资质的人进行训练。他手上还有十几瓶血脉药剂。

全部使用的话,可以制作出来三十个人间巅峰战力。之前的十几个人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让无数人感到震惊。

所以在李察再一次挑选的时候,所有人都想要成为其中之一。

接下来,李察从领地中的这些人里面经过仔细挑选之后,在对这些人进行专业的训练,在通过所有考核之后,然后再给他们融合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