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新的帝国
第622章新的帝国
在得知德鲁伊祭司们主动前往瘟疫区防治瘟疫后,一神教罗马教廷同样派出了一支队伍准备进入瘟疫区。
对于此李察也给他们了鼓励,并且和多神教一样为他们送行。
看着这些落,罗马教廷的传教士离开,李察微微摇了摇头,对于这些人他并不怎么看好。
“陛下觉得他们不能成功吗?”旁边的克鲁斯问道。
“不看好,但是他们勇气可嘉。”李察随意说道。
“对了,克鲁斯,等阿蕾雅回来之后,我会任命你为北非迦太基的总督,前往北非,这段时间你需要尽快熟悉政务。”
“遵命陛下!我会努力,不会让您失望的。”克鲁斯激动的说道。
作为奴隶出生的克鲁斯是最早跟随李察的一批人,同时也是最努力的几个。在李察推广学习的时候,他也是学习最努力最快的。
其他一些血脉骑士并不怎么喜欢学习,觉得学习很难,但是克鲁斯却不一样,他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除了去学校学习外,还经常去请教那些希腊学者。
因此他的学识是在李察那些追随者骑士中,排在前面几位的。李察让他熟悉政务,自然是准备重用这些人。
在帝国建立之后,李察需要大量官员和管理人员来帮助他管理帝国。他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
同时他准备在帝国推行流官制度,也就是说,所有的官员在一个地区都是有任职期限的,到了期限就需要调走,升职或者平调,亦或者直接取消。
他并不打算让总督这种地方大员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
罗马帝国的制度很多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了,李察重新制定了一套新的规则。就目前来看,这套规则运行的还算顺畅。
重新征服北非之后,罗马帝国的财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因为税收的改革,贵族不再享有免税的权利,税收的来源也多了。
李察开始对意大利其他城市进行治理。有了钱才能将那些战力低下的军队裁撤,同时将这些裁撤下来的军队安置到高卢行省和北非行省扩充人口。
那些原本是各地贵族们组建的军队也开始被裁撤,李察从学院中征调了大量学生,开始对意大利各地的土地进行清丈,同时给那些无地,少地的民众们分发土地。
这种行为自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贵族都在暗中捣乱,但是李察可不会惯着这些人,只要抓住证据,立刻就是夺爵抄家流放一条龙服务。
抄家获得的钱财充入国库,那些田产则是分配给城中的民众,这些贵族则是被流放到北非充实北非的人口。
经过几次之后,很多贵族都发现了李察下手毫不留情,一个个顿时都老实起来的了。
这些人并非不想反抗,只是因为尝试过了,没有丝毫反抗之力。李察的那些超凡骑士可不是吃素的。
身披重甲的超凡骑士在战场上就是一辆坦克,那些贵族的私兵直接就被冲垮,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李察勒令释放奴隶,这条政令只是在高卢、北非以及罗马周边被推行的很好,这里都是李察清理过的基本盘,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
但是到了地方上就不行了,很多贵族将释奴令当成了耳旁风,根本不在意。甚至很多奴隶都不愿意成为自由人。
原因很简单,因为成为贵族的奴隶,在以前的时候是可以吃饱饭的,也不会有地方官吏欺负他们。实际上在瓦伦提尼安三世以及之前的百年里,很多原本是自由民的人都是主动投靠贵族成为贵族的奴隶的。
因为他如果是自由民,就会遭受到地方官吏的疯狂压榨。罗马帝国的基层官吏的贪婪丝毫不比东大王朝末年那些贪官污吏差。
各种敲骨吸髓,刮地皮的事情干的太多了,更何况在这之前,因为国家财政税收困难,于是为了收税,帝国就在一些地方实行了包税制。
包税制很简单,就是国家将一片区域的税收承包出去,由承包者来收取赋税。承包者会先行向帝国缴纳一笔承包款,这笔承包款就相当于税收。
国家收到了承包款之后,就不再管这里的税收,而是由承包者进行收税。承包者也被称为包税人。
包税人则是开始雇佣人手对这片区域的民众进行收税,至于说他收取多少赋税,就和帝国无关了。如果他能够收取更多的赋税,那就赚了,如果收取的赋税少了,那就亏了。
当然感觉承接包税人的人怎么可能会是简单角色,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拥有很强势力的人,他们收税不仅不会亏,还会大赚特赚。这样的模式国家可以更快更稳定收取赋税,同时还减少了基层官吏的数量以及各种财政支出,而原本这一部分人手和财政支出都是由包税人买单。
包税人制度在刚出现的时候,的确让帝国财政起死回生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就带了个更严重的后果。
这种制度看似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是实际上呢?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底层的权利被包税人掌控了。
同时为了获取利益,掌控了底层权利的包税人自然要疯狂压榨帝国底层民众,这也就导致了,帝国底层民众被包税人压榨的几乎一无所有,甚至倒欠大量的高利贷。
然后直接导致大量民众逃亡或者被卖到军营等等。这也是高卢地区出现大量流亡者的缘故。
而在罗马这边,同样有这种问题,很多罗马民众为了躲避包税人的压榨,就将土地贱卖,然后自身也卖给那些贵族为奴。
现在李察要废除奴隶制,在这些地方最先反对的不是那些贵族,而是这些奴隶。
看到这种情况,李察不得不派遣官员给这些奴隶们再三保证,不会有包税制度,国家的税收也会回归正常。
可即便如此,释奴令的推进依旧缓慢,对于这种情况李察并不着急。
罗马帝国的信誉在帝国民众这里已经破产了,即便是现在说的再好听,那些罗马民众也不会相信。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亲眼看见,让他们看到作为自由民的好处,这样不用官员们宣传,这些民众就会自发的前来。
李察给那些愿意成为自由民的奴隶们分配了土地,至于那些拒绝的奴隶则是给他们一年时间思考的机会,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如果这些奴隶愿意成为自由民,依旧可以分地,但是如果一年后依旧顽固的拒绝,那李察也不会强迫。
尊重个人选择。
税收制度从包税人手中收回,接下来谁来收税还是一个问题,收上来的税,中央和地方怎么分配也是一个问题。
中央和地方的财税权之争可以说是人类几千来发展史上都没有找到完美解决的办法。
地方上收税之后,将一部分税收用作日常支出,剩下的上缴中央,这种制度在古代很普遍,但是这种方式却很容易造成地方截留。
甚至地方上在收取赋税的时候,往往会多收取一部分,这一部分就是地方的小金库,是不会上缴的,甚至上缴国库的税款也会找各种理由来削减。
就像明朝末年,朝廷加征一厘税收,可是到了地方上就会层层加倍,最后地方官府征收的就变成了九厘。
而最终上缴国库的就只有那一厘钱,剩下的八厘则是被各级官员、吏员瓜分一部分后,最后的被划归地方私库。
要不然,嘉靖皇帝也不会大叫着那都是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分朕一百万。就这还算好了,至少分了三分之一,等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你看看地方会分你多少?
当时的崇祯皇帝以为,加征一厘对于百姓不算什么,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地方早就已经被压榨的一干二净了。
李察最终决定,将税收权利收归中央,各地税收官员全部归中央管辖,将地方的税收权利剥离,等各地将税收收上来之后,中央再对税收进行划拨,将其中一部分分给地方。
这种税收好处是由国家可以管理税收事务,地方上无权插手,坏处就是朝廷需要准备大量的税收人员,这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不过不这么做又不行。
李察对于税收问题必须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除了这些外,各地的贵族也被他有计划的进行清理,帝国现在已经重建了,以前的贵族自然不会全部留下,一部分贵族是必须要清理掉了。不清理他们怎么给李察的手下来进行安置?
李察手下的那些超凡骑士,立下战功的士兵,也需要给他们晋升爵位,分封土地,赏罚分明,军功授爵,这种制度是必须要推行的。
军功授爵关乎到帝国军队的战斗实力,当然想要获得爵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察没有推行秦国那种耕战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立下的战功,很快就会被各种原因罚没,逼得秦国人要不断立下战功,才能有爵位抵罪,要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罚了。
不过虽然没有这么严苛的法律,但是李察推行的爵位是递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