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奇葩的皇帝制度

第630章奇葩的皇帝制度

高卢军团的反击来的非常快,就宛如一场疾风骤雨席卷而来。依旧还沉浸在劫掠中的日耳曼蛮族根本就没想到,反击会来的如此之快。

上万骑兵快速迂回穿插,再配合上高卢北方的烽火堡垒,直接就将大量日耳曼人包了饺子。

高卢北方为了防范这些日耳曼蛮族,沿着莱茵河修筑了大量烽燧和据点城堡。之前因为进攻西哥特王国,这里只能被动防守,让那些日耳曼蛮族能够以小股军队逃过这些防线,劫掠城外。

现在大军回援,上万精骑纵横之间,就将这些日耳曼蛮族的退路封锁。紧接着大军压上。

这些小规模作战的日耳曼蛮族根本就不是成建制军队的对手,如果依靠数量少,灵活游击躲入山林中还能坚持,可这些日耳曼蛮族都是信奉战死光荣的蛮子,根本没有这个智商。

除了少数一些见势不妙躲入山林逃亡的日耳曼蛮族外,剩下的绝大多数都被高卢军团解决。

这些高卢军团和日耳曼蛮族打了几十年的仗,最近几年更是压着日耳曼蛮族打,对付他们没有任何压力。

仅仅一个月时间,北方入侵的日耳曼蛮族就被全部解决,并且骑兵还冲过莱茵河,对莱茵河北岸的日耳曼蛮族部落进行了报复性劫掠。

这些高卢精骑来去如风,配备弓箭长刀和盔甲,一部分是骑马重装步兵,一部分是游骑,对付这些日耳曼蛮族部落,效果非常好。

最终等这些高卢精骑回来的时候,直接抓了数千日耳曼蛮族奴隶。

虽然李察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对于这种因为战争劫掠获得奴隶,则是会被送到各地矿山工作三年,如果只是普通人,则是需要去开荒五年,然后才能恢复平民身份。

经过此番大战,西哥特王国直接被李察灭掉。伊比利亚半岛西部的几个小国也纷纷向罗马臣服,表示愿意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庸。

李察并没有继续进攻这些小国,而是接受了他们的臣服。同时,李察将伊比利亚半岛分割成两份,其中一部分为西班牙行省,其范围是图卢兹附近,西哥特王国的疆土,以及比利牛斯山脉以西的部分区域。

剩下的区域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则是被划分为伊比利亚行省,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则是被划分给了北非行省。

李察并没有按照山川地势走向来划分行省,而是故意将伊比利亚行省的门户划分出去,这就像是古代的东大,将汉中和巴蜀分割出来。

这样划分的好处就是地方总督就算叛乱,但是各地的关隘险要地形全部都在中央手中,叛乱分子占据不了险要关隘,方便中央派兵镇压。

同样高卢行省也被李察划分成了高卢和莱茵两个行省,北非行省李察也准备划分成迦太基和北非两个行省。

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财政成本,但是也有了相互制衡,地方总督不容易做大。

而且这样做也增加了官职的数量,可以安排更多的人进行管理。

这样给出了更多官职,也是给那些有才能的人收编进入国家的管理层中,而不是让他们看不到上升希望后开始搞事。

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推行均田令和释奴令后,这里还有大量土地需要开垦。伊比利亚半岛上虽然有一半面积都是山脉,但是同样有不少平原。

这些平原区域需要大量人口进行开垦,现在整个罗马帝国都缺乏人口。

在西罗马帝国鼎盛时期,人口差不多有两千三多万,经过多年战乱和蛮族入侵,现在的西罗马帝国人口只有一千万左右。

这还是因为有很多蛮族和匈人迁入的原因,若是去掉这些人,人口可能只有七八百万。

毕竟意大利这地方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并不利于农业生产,其粮食对外界依赖性很大。同时意大利因为山地较多,并不利于耕作。

所以李察这段时间一直都是在将意大利的人口向高卢、北非迁徙,用来提升当地的人口密度同时也是为了减轻意大利的压力。

均田令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一个地方农田少,山地多,而人口又多。那么就算是均田了,最后也是吃不饱。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人口迁徙出来,将更多的人口迁徙到适宜耕作的区域。

这个时代的北非和高卢还有伊比利亚半岛上,人口土地的比例很低,所以将人口迁徙到这些区域更适合发展。

实际上西罗马帝国以这个时期的农耕水平,最高也就能够养活三千万到三千五百万的人口。

但人类不是数据,也不可能绝对平均,更何况还有天灾人祸,所以西罗马帝国这片疆域,人口巅峰估计是在两千五百万到两千七百万。

相比较而言,东罗马帝国的环境就要好很多。巴尔干半岛,亚细亚区域,都拥有广阔的平原。

这些地方比罗马更适宜耕种,只不过这里的游牧民族也多。不过总体上比西罗马帝国好好很多。

现在东罗马帝国的状态并不怎么好,埃及的叛乱,巴尔干半岛也陷入混乱,希腊地区多神教重新出现,并且飞快传播,而亚细亚地区也不太平。好消息就是东罗马帝国原本的敌人匈人帝国分裂了,没有匈人帝国的压力,东罗马帝国依靠自身的能力,可以一点点重新将那些土地重新掌控。

只不过,李察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在解决了西哥特王国之后,西罗马帝国基本上已经收复了绝大多数土地,北方的日耳曼蛮族被李察一番暴打,至少也能老实个几年。

意大利北部的那些地方领主也不敢和李察扎刺了,接下来李察就要收复东罗马帝国。

对于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开治理的政策,李察觉得当时的皇帝就是脑子有坑,你可以委任总督治理,将土地划分成一个个行省,委任总督,但是绝对不能将皇帝分成两个。

两个皇帝分治,这种做法天然就是要分裂的。帝国有两个皇帝,到时候下面的大臣是听哪个皇帝的?两个皇帝之间有严重分歧了怎么搞?

更奇葩的是,罗马帝国不仅仅分了两个皇帝,有一段时期直接分了四个皇帝。没错,就是四个皇帝。

李察都不知道是说这人大度呢?还是说这人傻。

他不仅仅将罗马分为东西罗马,两个皇帝,又在这个基础上,在东西罗马帝国分了两个副皇帝。

于是一个罗马帝国,就出现了四个皇帝的奇葩现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激烈的权利斗争。也为帝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李察将目光看向东罗马帝国,想要征服东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就是拜占庭,这里曾经是希腊建立的一座堡垒城市。

城市易守难攻,三面临海。

同时想要进攻这里,需要先征服巴尔干半岛。至于海路同样需要先将希腊纳入掌控。

希腊群岛位于罗马前往拜占庭的航道之上,地理位置很重要。

李察准备到时候两路大军水路并进进攻希腊。

实际上,李察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准备收复希腊了,作为多神教的大本营,希腊群岛对于一神教一直都不感冒。

要不然雅典早就被改名了。

在李察占领罗马,并且宣布废除一神教国教的地位,信仰自由之后,多神教就开始在希腊半岛复苏。

一神教经过分裂之后,势力大减,已经无法再压制多神教了。

现在的希腊虽然依旧处于东罗马的管理下,但是只要李察出兵,希腊的那些多神教们也会纷纷响应。

所以对他来说攻占希腊半岛并不难。困难的是攻占拜占庭。

拜占庭这座城市可不容易打,要知道东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当时为了攻克这座城市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

甚至几次都进攻失败,不得不撤退,靠着这座城市,东罗马帝国躲过了几次灭顶之灾。现在轮到李察进攻这座城市了。

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神教诺斯底教派的大本营,这里的抵抗必然会非常激烈,他必须要考虑这些情况。

李察在征服西哥特王国后,又教训了日耳曼人,然后率领大军回到了他忠诚的罗马。

接下来,李察开始对意大利进行移民,将更多的民众迁徙到西班牙、高卢和北非。

同时鼓励农耕,并且推广改良后的农具,推广马耕或者牛耕。

不推广不行啊,罗马帝国这里施行的是轮耕制度,同时一年只能耕种一次。

这种耕种水平,如果不加强,帝国的粮食根本不够用。这个世界意识限制超凡力量,要不然李察直接使用超凡力量改造一些种子,也就不用为粮食问题操心了。

大军回到罗马之后,李察开始对立功的士兵进行赏赐,对于这些人,李察可不会小气。

爵位和封地全部都有,至于他手下的那些超凡骑士,李察开始将他们分封在交通不便或者帝国管理不便的偏远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