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我可是爱好和平的帝国皇帝

第640章我可是爱好和平的帝国皇帝

拜占庭帝国此时也是暗潮涌动。并不是所有帝国贵族都愿意和帝国一起陪葬。

自古以来,各国贵族们各自找后路的速度是一点都不比法国投降慢。

别说李察这种只是剥夺土地爵位的,比李察更严苛的统治者都有大把的人要投降,更何况李察还给出了他们可以参政的交换。

所以明面上拜占庭帝国正积极备战,暗地里那些贵族却是在和李察的使者们眉来眼去。

这些贵族现在和使者们勾勾搭搭,就是看到了拜占庭帝国已经撑不住,想要在帝国这艘大船沉没之前,得到一张前往更强大的一艘战舰的船票。

前世东大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官员和勋贵是怎么做的?

崇祯皇帝尸体都还没凉呢,这些人就已经去城门跪迎闯王了。满清入关的时候,屁股还没坐稳呢,就已经有人头皮痒剃头了。

这太阳底下就没有新鲜事,对于这些人要投降,李察根本就不意外。

另一边,一神教也是已经骑虎难下了,现在的东罗马帝国已经是除了西罗马帝国外,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如果东罗马帝国也被吞并,那么一神教的地位就别想要再起来了。

对此一神教的圣徒们也纷纷开始提供帮助。但实际上他们能够提供的帮助很有限。

毕竟这个时代是人类的时代,神明已经退回了神国之中。即便是圣徒的力量也很有限。

就算是最强的圣徒,在使用神术的时候,也顶多击杀百余人,然后魔力就要耗尽。拼的损失百人,一支军队就能将其围杀。

为了能够让一神教继续维持辉煌,一神教的圣徒们都在继续支持拜占庭帝国。甚至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拜占庭被罗马帝国吞并。

他们打算花费巨大代价,再一次动用朗基奴斯枪,刺杀李察。

对于一神教的计划,李察留在那些圣徒身上的精神印将他们的计划记听的是一清二楚。

战场对他完全是单方面的透明的。

对于拜占庭的战争很快就开始了。距离上一次战争过去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此时的拜占庭联盟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

各个小国之间相互攻伐,根本无法组成联军抵抗西罗马帝国的大军。

李察兵分两路,在征召了大量府兵之后,合计三万大军从巴尔干半岛出发,进攻色雷斯。

另一支大军则是依旧是海军,只不过这一次海军并没有进攻拜占庭,而是从希腊出发,登陆小亚细亚,先对付那些小国。

这些小国本来就没有多少实力,这一年来,相互攻伐之下,实力损失惨重。根本就不是西罗马帝国大军的对手,两万海军的突然登陆,根本就没有给这些小国时间。

在血脉骑士的带领下,大军一路疯狂进攻,根本不给他们集结大军的机会,军队兵锋就已经成功推进到了他们的首都城下。

城中早就已经想要投降的贵族们直接联合起来,暗中打开城门,大军轻易就攻破了这些小国的都城。

在解决了一个小国之后,李察直接征召这个小国的军人,组成仆从军,然后率领这些仆从军就去进攻另一个小国。

李察给这些仆从军们宣布了一下西罗马帝国的政策,并且表示,所有加入仆从军的人,都可以得到五十亩农田的奖赏,如果立下战功,就可以得到一百亩的农田奖励。

这个时代的军队除了贵族之外,普通人的待遇并不高,甚至都没有军饷,所以在得知西罗马帝国的政策之后,这些士兵一个个士气高涨,争先恐后的加入军队。

在这些仆从军的帮助下,周围的小国一个接着一个的陷落。

大量贵族和上层权贵被杀,然后妻女财货被赏赐给立下战功的士兵,土地则是奖励给普通百姓和仆从军。

各国普通民众会获得十亩耕作好的熟田,还可以获得二十亩荒地开垦,并且开垦的新田是三年免除赋税。

对于底层被压榨的民众而言,他们根本不关心是不是换了一个皇帝。他们更关心的是粮食够不够吃,能不能活下去。

因此李察的均田令给他们分发土地之后,一个个都兴奋起来,成为了西罗马帝国忠诚的一份子。

很多人觉得将土地分发下去的做法很浪费,但是李察依旧坚持如此。在他看来,这些土地分配给了那些底层民众,对于一个帝国才是好事。

这样不仅有利于帝国的稳定,同时还能为帝国提供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均田令的含金量一直都在提升。可以说祭出这个制度,罗马帝国轻易就收拢了这些国家的民心。

收复了这些民心外,作为外来者的罗马帝国大军,就像是在本土作战一般,各地的民众都会给他们指引道路,为他们传递消息。

甚至李察故意让间谍在各国都放出了均田令的消息,并且声称只要西罗马帝国的大军到这里,这里就会推行均田令。

到时候人人有地种,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于是各地的民众们甚至出现了欢迎罗马帝国大军到来的情况。

可以说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时间,整个小亚细亚以东,一直到大马士革这些国家和部落全部都被西罗马帝国的大军一扫而空。

整个战争顺利的就如同二战时期,闪电划过天空,整个世界毫无波兰。

所有的国家的反抗都没有泛起什么水花,李察指挥大军宛如一路平推,解决了这里。

紧接着,李察命令随军而来的官员们和那些投降的贵族们一起,开始推行均田令。

实际上,这就是李察给这些人的第一次考核,如果有人贪污腐败,和这些贵族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在均田的事情上下其手,李察就会直接将这些人解决。

毕竟投降的贵族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用两个月解决这些小国和部落之后,李察没有停下,直接率领大军开始进攻耶路撒冷和埃及。

耶路撒冷和埃及在他的大军面前同样没有什么抵抗能力。

此时的大军士气高昂,均田令的兑现让这些士兵们一个个奋不顾身。

再加上城中还有人配合,本来就不是什么坚城的耶路撒冷很快就被攻克,接下来埃及也很快被征服。

另一边,巴尔干半岛的大军进攻色雷斯,三个月时间将整个色雷斯攻占,大军直抵君士坦丁堡。

但是西罗马的军队并没有继续进攻,毕竟君士坦丁堡城防坚固。强攻损失太大。

德莱诺斯指挥大军稳扎稳打,将君士坦丁堡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君士坦丁堡只有水路可以和外界联系,但是很快,伴随着李察截断了拜占庭帝国其他的领土,君士坦丁堡就只剩下小亚细亚这一部分。

而李察在解决了埃及之后,直接率领大军前往小亚细亚。

两万水军倾巢而出,将君士坦丁堡封锁。

这个时候的君士坦丁堡还没有十四世纪那样防备完善,在海军截断之下,君士坦丁堡彻底失去了和小亚细亚的联系。

李察也带着仆从军们将小亚细亚攻占。

最终拜占庭帝国失去了除了君士坦丁堡以外,所有的领土。

在将君士坦丁堡包围之后,李察并没有再进攻,反而是开始加固封锁线,摆出一副完全是要和君士坦丁堡耗下去的架势。

这番做派直接让君士坦丁堡上下人都傻了。

他们加固城墙,修筑防御工事,积攒粮草,正是为了让罗马进攻。想要让罗马在这里撞的头破血流。

结果罗马帝国居然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将君士坦丁堡封锁了,然后大军驻扎在外,和他们就这么耗下去。

这下直接让君士坦丁堡的人和一神教麻爪了。

原本君士坦丁堡和一神教的人是想要让李察大军在进攻的时候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退兵,甚至一神教的圣徒还准备趁机使用朗基奴斯枪来偷袭李察。

结果李察现在根本就不来,他们的计划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在将君士坦丁堡团团包围之后,李察并没有再继续守在这里,而是开始对收复的土地进行改革。

小亚细亚这里还好,虽然民族也复杂,但是处理起来也简单,毕竟这些人大多都是部落,只要将其拆分就可以了。

但是耶路撒冷这块就需要他下狠手了。

耶路撒冷这里有不少鱿鱼居住,李察直接下令将上层鱿鱼们全部抓起来,送到西班牙去挖矿。

这些人和其他人不同,这些人是鱿鱼教会的牧师、祭祀和上层权贵,掌握着行政权和神权,留着他们基本上都是祸患。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杀掉,但是直接砍了就有些浪费资源了,而且李察也是爱好和平的伟大的帝国皇帝,怎么能够干这么残忍的事情呢?

因此将这些人送去挖矿就是最好的办法了。西班牙那里劳动力紧缺,这些人去了刚好合适。

这里汇聚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权贵,他们去了说不定会有共同语言呢。当然了其他人在这里开矿五年就可以了,而鱿鱼们是终身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