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情一360一

第1520章 药明康德:靠多肽“减肥药原料”净利暴增90%!

一、业绩拆解:从“卖资产”到“卖技术”,谁是增长真引擎?

2025年一季度,药明康德以36.7亿净利润(+89.06%)打破市场预期,但这份成绩单暗藏玄机:

一次性收益“撑门面”:出售药明合联股权获利约15亿元(占净利润40%),但这笔“快钱”不可持续;

核心业务“真功夫”: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化学业务收入74亿(+32.9%)、tides(多肽/寡核苷酸)收入22.4亿(+187.6%),印证其Crdmo模式的技术壁垒。

关键指标: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23亿(+47.1%),其中tides订单翻倍增长,暗示未来2-3年业绩确定性。

二、多肽药物革命:药明为何押注“生物技术界的锂矿”?

全球医药产业正经历“多肽药物大爆发”,药明康德卡位核心环节:

技术护城河:多肽药物需固相合成技术,药明已建成全球最大产能(4.1万升反应釜,2025年扩至10万升),单釜产出效率领先同行30%;

需求井喷逻辑:

减肥药引爆市场: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拉动多肽原料需求,2030年全球多肽Cdmo市场将突破300亿美元;

抗癌药新战场:多肽偶联药物(pdC)靶向治疗成研发热点,全球在研管线超200条。

行业痛点:全球70%药企因缺乏大规模制备能力放弃自产,药明“卖铲人”角色凸显。

三、地缘暗流:美国收入占68%,是蜜糖还是砒霜?

药明康德国际化战略的AB面:

A面:全球化红利:美国客户贡献64亿收入(+28.4%),欧洲增长26.2%,印证海外药企研发外包趋势;

B面:政策黑天鹅:2024年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余波未平,中国区收入下滑1.3%反映国内创新药融资寒冬。

对冲策略:加速欧洲基地建设(德国、瑞士产能扩建),分散地缘风险。

四、投资逻辑:从Cxo到“多肽帝国”,估值体系亟待重构

市场对药明康德的认知需跳出传统Cxo框架:

商业模式升级:传统Cro依赖人力成本,而多肽Cdmo依赖技术&产能,毛利率高出15-20个百分点;

估值锚点切换:参考半导体设备巨头阿斯麦(AsmL)的“技术垄断溢价”,药明tides业务市销率(ps)或从当前8倍向15倍靠拢。

机构测算:若多肽产能如期释放,2026年tides收入有望突破150亿,占总营收30%,成为新估值支柱。

五、未来风险:产能过剩与“技术替代”

高增长背后的潜在危机:

产能竞赛:三星生物、Lonza等巨头加速扩产,2025年全球多肽产能或过剩20%;

技术颠覆:mrnA技术可能替代多肽药物,但药明已布局寡核苷酸(tides另一核心)形成技术双保险。

结语:

药明康德的业绩暴增,本质是全球医药产业从“小分子化学药”向“大分子生物药”过渡期的红利收割。对于投资者,需关注两大信号:

产能转化为收入的效率(当前产能利用率约75%);

欧美药企研发预算流向(2025年全球生物药研发投入预计增长12%)。

在这场万亿级技术革命中,药明康德已从“外包服务商”进化为“药物基建巨头”,其估值逻辑的颠覆或许刚刚开始。

互动话题:

你看好多肽药物赛道吗?

药明康德vs 三星生物,谁是多肽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