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旦的骚操作引来历朝历代皇帝疯狂吐槽

  李世民闻言,干笑一声。

  “父皇啊,儿臣死得早,没来得及教育这些孙子,让父皇见笑了。”

  李渊嗯了一声,淡淡道:

  “若是不杀掉两个亲兄弟,没有那么多心病,应该还能活得久一些。”

  李世民额头一滴冷汗冒出。

  不是,父皇你一定要这么聊天吗?

  李建成的视线已经扫过来了。

  不用想也知道,李建成目光中充满了怨气!

  最让李建成愤怒的一点是,李渊明明知道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却一直没有惩治李世民!

  李建成忍不住也冷笑一声,道:

  “踩着兄弟的尸骨上路,也难怪后代自相残杀了,对吧?”

  “二弟啊,本宫和四弟的人血馒头,你吃得开心吧?”

  李世民:“……”

  他其实很想当场回一句,吃得真过瘾呐!

  但李世民不敢。

  老爹李渊还在这里呢,大唐群臣都看着呢。

  说出这种话,那李世民的风评瞬间就要掉到地底下去了。

  李世民干笑一声,突然灵机一动,翻起白眼。

  “呃呃,有点不舒服,呃呃……”

  李渊见状大惊。

  “御医,快找御医!”

  顿时,宫殿之中一片混乱。

  贞观世界之中,皇位上的李世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都是朕做的孽啊。”

  刚刚金幕之中的那番话,刺痛了李世民的内心。

  看着自己的后代们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李世民说不心疼是假的。

  这些视频之中的人物们,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李世民的血脉!

  杀掉亲兄弟,李世民确实心中有愧,但坦白说,这愧疚不算多。

  可看着这些自己的后代们如此作为,李世民却痛得无法呼吸。

  听着李世民的叹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人表情都有些复杂。

  尤其是李治。

  毕竟,如今视频之中争权的两名主角,男主李隆基是李治的孙子,女主太平公主是李治的小女儿。

  而皇帝李旦,同样也是李治的儿子!

  李世民的目光适时地投到了李治身上,淡淡道:

  “为善,你怎么想?”

  李治低下头,羞愧道:

  “是儿臣没有教育好孩子,没有管束好后宫,儿臣对不起大唐和父皇。”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

  “就几句不痛不痒的道歉便完了?”

  李治头顶的冷汗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道歉还不行,那要怎么样?

  难道要李治偿命?

  便在此时,李泰感觉找到了机会,沉声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九弟这个皇帝当的很不合格啊!”

  “但凡他能做得好一点,大唐又怎么可能会出现武媚娘篡位这种千古丑事!”

  李泰也是豁出去了。

  他也知道,这种时候跳出来说李治的坏话,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但不拼不行!

  李承乾是太子,李治是历史上的皇帝。

  只有李泰,啥也不是。

  他必须要为了将来继承皇位的希望做出努力,哪怕再微小的希望也不放过。

  李泰话音落下,李承乾顿时有些迟疑。

  要不要落井下石?

  很快,李承乾也下定了决心,开口道:

  “四弟这话就不对了,风疾乃是咱们大唐皇族固有的顽疾,遗传的东西怎么能怪九弟?”

  “九弟不管怎么样,起码也为大唐打下了前无古人的疆域。”

  “你呢?你除了只会说这些没有屁用的风凉话,还会做什么?”

  李泰闻言不由吃惊,用看傻子的目光看着李承乾。

  这大哥莫不是失心疯了?

  李治可是夺走了你的皇位!

  李承乾毫不示弱,冷笑地看着李泰。

  我是瘸了,但又不瞎,怎么可能不知道九弟最后得到皇位?

  但,那又如何?

  就算便宜了九弟,本宫也不可能让皇位落在你李泰的手里。

  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你李泰永远都别想登基!

  李泰品出李承乾目光之中的意思,不由默然,摇了摇头。

  这大哥,大抵是真的疯了。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表情变得越发黯然。

  这些孩子们,都已经看盘点到现在了,怎么就没有吸取一点教训呢?

  他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明争暗斗?

  难道,这就是上天给朕的报应吗?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重登皇位两年之后,皇帝李旦惊恐地发现,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不但没有因为时间消逝而平和,反而越发激烈。】

  【任凭李旦如何尽力居中调和,两人之间的仇恨日益增长。】

  【心灰意冷之下,李旦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金幕画面之中,皇帝李旦和太平公主相对而坐。

  李旦用祈求的语气开口。

  “妹子,你就不能好好和隆基相处吗?”

  “你们都是朕的至亲,朕真的不想事情变成这种样子啊!”

  太平公主面无表情地回答。

  “皇兄,不是臣妹不想和隆基好好相处,是他一直想要除掉臣妹,独掌朝政!”

  “哼,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太子,就想要架空皇兄?”

  “臣妹就是看不过他这一点!”

  听着太平公主气愤的话语,李旦不由默然。

  李旦心知肚明,在双方之间,势力更强的一直都是太平公主,一直主动出击的也是太平公主。

  李隆基可从来没有拦住宰相们,要求宰相们废黜太平公主的一切权力,将太平公主打入冷宫!

  看着表面无辜实则咄咄逼人的妹妹,李旦长叹一口气,道:

  “妹子,朕累了。朕打算退位,让隆基登基成为大唐皇帝,如何?”

  听到这里,历朝历代正在观看金幕的皇帝们,都吃了一惊。

  秦始皇忍不住咦了一声。

  “这李旦,是想要效仿赵主父故事?”

  赵主父,指的是几十年前“胡服骑射”,率领赵国强大起来的赵武灵王。

  扶苏哑然片刻,道:

  “赵主父的下场可不好啊。”

  赵武灵王立的第一个太子,是第一位王后韩氏所生。

  韩氏死后,赵武灵王又将另外一名女子吴氏立为王后,并废掉赵章的太子之位,让吴氏所生的长子赵何当了太子。

  赵章当然不甘心好好的太子就这么没了,于是一直跟赵何明争暗斗。

  为了调节两兄弟之间的关系,赵武灵王干脆将赵王的位置交给赵何,自己当了太上王,自称“主父”,即“君主之父”。

  虽然传位了,但赵武灵王依旧以“主父”之名掌控朝政,所谓的赵王赵何,实际上和太子时代没有任何差别。

  赵章见状,并未因此而平息对王位的渴望。

  趁着赵武灵王灭亡中山前往沙丘宫饮宴时,赵章率军袭击时任赵王赵何,想要杀死赵何,迫使赵武灵王承认既定事实,传位给赵章。

  然而年轻的赵何指挥若定,反杀了赵章,掌控了大局。

  赵何掌控大局之后,在大臣们的提醒下,开始怀疑“赵章杀寡人,难道是主父的指使”?

  赵何一不做二不休,派兵将沙丘宫围困了一百天,活活将亲爹赵武灵王饿死在里面。

  赵武灵王和赵章死后,赵何终于成为了大权独揽的赵国国君,随后他也带赵国开创了一大盛世,死后被史书称为“赵惠文王”。

  如今秦始皇一提到赵主父,扶苏自然就想起了这对父子的故事。

  秦始皇呵呵一笑,淡然道: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旦若是真用了这个办法,对解决事情没有任何帮助!”

  “看着吧,这大唐还会有更多的好戏上演的!”

  西汉世界之中,刘邦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李旦,怎么如此天真?”

  “他不会真以为这样就能解决儿子和妹妹之间的矛盾了吧?”

  大汉群臣也是连连摇头。

  萧何道:

  “李旦的母亲武则天,连皇帝都能随意废立,李旦本人都被废过一次。”

  “就算李隆基坐上了皇位又能如何?太平公主取胜之后,废掉李隆基也就是了。”

  曹参嗯了一声,道:

  “真让位给李隆基,反而会更加激化矛盾。李隆基不想要当一个名不副实的皇帝,太平公主也害怕李隆基利用皇帝的名头强大起来,两人之间的斗争会变得更残酷!”

  刘邦摸着下巴,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吕雉的座位。

  那里空空如也。

  刘邦放下心来,感慨道:

  “后宫干政,真乱象也!”

  一旁的刘盈眨了眨眼睛,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出现了。

  父皇,似乎是在暗示我呢?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呵呵一笑。

  “脏唐臭汉,名不虚传!”

  “自家人都相互残杀,从开国一直杀到盛唐,从祖宗辈杀到曾孙一辈,这历朝历代的皇族,哪个有李氏皇族这么没底线的?”

  作为大唐之后的第一个华夏王朝,赵匡胤对大唐一点好感都没有。

  赵匡胤大半辈子都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度过,亲眼见证了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的惨状。

  在赵匡胤看来,这都是大唐李氏皇族无能,才导致天下如此大乱!

  赵普闻言连连点头,道:

  “归根结底,大唐以门阀治天下,门阀和皇族一同趴在老百姓的身上吸血,这般统治怎能持久?”

  “只有如大宋一般,皇族和士大夫共天下,君民之间如鱼得水,才是正道!”

  赵普的话,立刻得到了一众文官的连声同意。

  这些文官,都是经历大宋科举,一步步选拔考上来的。

  他们的阶级,大多是地方上的小地主、小家族。

  用一句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出身寒门”。

  若是在大唐那种论出身,看血统的门阀时代,这些寒门士人一辈子最多当个八九品的县令,也就到头了。

  只有在大宋唯才是举的科举制度下,寒门士子方可凭借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进士,跻身士大夫阶层。

  相较于大唐几百年一潭死水,被门阀垄断的情况而言,大宋士大夫阶层是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晋升的,无疑要优秀太多。

  赵匡胤心中得意,笑呵呵道:

  “朕发条弹幕,让这些姓李的知道什么叫丑陋!”

  赵普吃了一惊,忙道:

  “陛下且慢!”

  “其他朝代的皇帝对陛下多有误解,臣以为陛下不必跟他们做什么口舌之争。”

  赵匡胤闻言不由哑然。

  想了想,好像还真是。

  “这些家伙总喜欢针对朕,哼哼,朕偏不给他们这机会,气死他们,哈哈!”

  赵匡胤看着金幕,得意地笑了起来。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太平公主虽极力阻止,但李旦也是铁了心,不顾她的反对,仍旧在第二次登基的第三年,将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画面之中,群臣朝着头戴皇帝冠冕,身着龙袍的李隆基下跪。

  “臣等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李隆基脸上却没有什么高兴的表情,只是点了点头,淡淡道:

  “诸位卿家,平身吧。”

  镜头缓缓朝着李隆基的后方移动。

  只见在李隆基的龙椅更上首,竟然还摆放着另外一张龙椅。

  太上皇李旦,就坐在这张最高的龙椅上面!

  【在将皇位让给李隆基后,太上皇李旦又担心李隆基会趁势对太平公主发难,于是李旦限制了李隆基的权力。】

  【所有军国大事,以及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力,依旧掌控在太上皇手中。】

  【李隆基这名不符实的登基,并没有缓和与太平公主的矛盾。】

  【李隆基登基一年后,太平公主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等几名心腹商议,决定以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等人掌控的禁军作为班底,再度发动政变!】

  画面中,太平公主指着面前的地图,开口道:

  “届时,本宫先派人给他下毒!”

  “若是毒死了他,尔等立刻进宫保护好太上皇。”

  “若是没毒死他,御林军从北面入宫,南衙兵从南面入宫,先诛杀李隆基,再保护好太上皇!”

  宰相窦怀忠连连点头,赶忙补充道:

  “等大局已定,咱们便请太上皇将大位传给公主殿下,今后太上皇只管在后宫之中颐养天年便是!”

  太平公主闻言,心花怒放,笑道:

  “还是你这老窦会说话,嘴甜!”

  “大家都好好准备,三日之后,就是动手之时!”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看到这里直接无语,忍不住发了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不是朕说,这大唐皇族之间的关系也太乱了吧?从开国一直自相残杀到现在?】

  刘邦的弹幕,顿时得到了众多共鸣。

  【秦始皇嬴政:你也算是说了句人话。】

  【光武帝刘秀:整整四代皇族,竟都在相互算计和杀戮之中度过,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汉武帝刘彻:这李世民虽然和朕并称千古大帝,但他教导子孙的方式,只能说是拍马都追不上朕了。】

  【赵匡胤:哈哈哈哈哈。】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的表情变得极为难看。

  终于,李世民忍无可忍地站了起来,走到李治面前,一脚就踹了过去。

  “臭小子,朕的脸面都被你老婆、儿子和孙子丢光了!”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也是哑然良久。

  李建成不失时机地开口。

  “二弟啊,你这政变夺权,就是罪魁祸首!”

  “若是你能老老实实的,大唐又何至于给历朝历代的皇帝大臣们看这个笑话!”

  李建成的这番话,立刻得到了太子一脉官员们的支持。

  其中又以太子洗马魏征喷李世民最为卖力。

  反观李世民这边的大臣们,表情都异常冷静。

  等到魏征喷累了,房玄龄才冷冷地来了一句。

  “秦王殿下都被某些人下毒差点害死了,谁先开启皇族内讧的,自己心里有数!”

  这句话说出来,李渊顿时脸色一变,看向李世民的座位。

  那里没人。

  李世民刚刚翻白眼之后,已经被抬去后殿医治了。

  是啊,先下手的不是世民,而是建成!

  世民都被下毒了,他发动玄武门反击又有什么错呢?

  李渊深吸一口气,冷然道:

  “闭嘴!”

  众人顿时安静。

  李渊环视群臣,恶狠狠地开口道:

  “今日起,妄议皇族,离间太子和秦王关系者,斩!”

  后殿之中,也有一场对话在进行。

  李世民躺在床榻上,看着面前之人。

  这是一位老道士,照理来说不该出现在后宫之中,更不该出现在救人的现场。

  老道士的手搭在李世民的脉搏上,沉吟半晌,对着一旁恭敬站着的几名御医道:

  “滚出去,老道有话要和殿下说。”

  几名御医乖乖离开。

  李世民咳嗽一声,有些心虚地开口道:

  “孙道长,本王的病……”

  老道士收回诊脉的手,疑惑地看着李世民。

  “殿下为何要自行服毒?”

  李世民哑然片刻,坐了起来。

  “都说孙思邈之医术天下无双,乃在世扁鹊,果然不假。”

  孙思邈有些不耐烦,站了起来。

  “岭南大疫,老道正在救人,却被陛下八百里急招入京。殿下可知这一来一回得误了多少岭南百姓的命?”

  李世民一脸尴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孙思邈哼了一声,拿来纸笔,嗖嗖写了几副药方。

  “殿下虽然已经服下解药,但毒性依旧有部分潜入五脏六腑之中,难以根除。”

  “今后还请殿下静心养性,少一些操劳,远离女色,否则寿命必将较常人为短,届时勿谓老道言之不预!”

  李世民愣了一下,追问道:

  “少是能少多少?”

  孙思邈哼了一声,白胡子吹了起来。

  “最多活到五十!”

  说完,孙思邈大踏步地走了。

  李世民有些发呆地坐着,听着外面孙思邈骂人的声音。

  “几个蠢才,这么简单的毒都看不出来,枉费老道教授你们这么多年!”

  “还愣着干什么,速速滚去准备马车!”

  “和陛下告辞?老道已经完成陛下的旨意了,没时间搞那些繁文缛节,快去找马车,老道要回岭南救人!”

  李世民突然无声一笑。

  “若能当上大唐皇帝,纵然只能命享五十,那又如何?”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太平公主的计划其实很完善,力量也足够,但她和之前的韦后一样,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一点。】

  【那就是,天下臣民对大唐的爱戴和归属感!】

  画面中,出现了一座府邸,大门牌匾上写着“魏府”。

  镜头渐渐前移,来到魏府书房之中。

  魏府主人,大唐宰相、户部尚书魏知古表情无比严肃,看着面前来客。

  “尔可知道尔在说些什么?”

  来人浑身上下遮掩在黑袍之下,看不清面容,但语气平静。

  “太平公主殿下在三日后便要发动政变,此乃千真万确的事实。”

  “只要魏大人请陛下派人暗中去我刚刚说的那几处军营查探,便知端倪。”

  魏知古深吸一口气,死死盯着来人。

  “你乃太平公主一手提拔,她是你的大恩人,为何却要告发此事?”

  黑袍人默然半晌,轻声开口。

  “我乃唐人,自当为大唐陛下效死!”

  “至于公主殿下的提携之恩……”

  黑袍人的身体突然后仰,砰一声倒在地上。

  魏知古大吃一惊,下意识地站起查看,却见对方七窍流血,已然身亡。

  这一幕,让正在观看视频的历朝历代皇帝们,瞬间动容。

  秦始皇感慨道:

  “真壮士也,胜荆轲多矣!”

  刘邦发出锐评:

  “有郦食其三分风范了。”

  汉武帝缓缓点头。

  “他让朕想起了苏武。”

  刘备揉了揉眼角。

  “孤,有点想念徐元直了。”

  赵匡胤瞪着眼睛思考半晌,憋出一句话。

  “咱们大宋怎么好像没有这种人?”

  宰相赵普忙道:

  “杨业啊!”

  赵匡胤这才转怒为喜,一拍大腿。

  “对,大宋也是有骨气的!”

  朱元璋出神地看着金幕之中黑袍人的尸体,轻声开口。

  “这,便是大唐风骨。”

  朱棣一脸激动,忍不住用力挥了一下拳头。

  “贞观盛世,遗风犹存!”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画面已经切换到了皇宫,李隆基听完魏知古连夜入宫禀报之后,也是大惊失色。

  “什么,她竟然又想政变?”

  足足过了好一会,李隆基才勉强平定心情,冷笑道:

  “好啊,神龙政变推翻皇祖母,景龙政变杀死韦氏,现在又想来一次先天政变?”

  “哼,朕要让她知道,什么叫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李隆基一把抓住魏知古的手,双目中爆发出精芒。

  “朕,要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