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汉武帝罪己诏!功在千秋!

天幕继续讲述解说着。【这些老兵们当年明明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却过得如此的贫困潦倒。】

【汉武帝并没有想过说,要把天下打造成大同世界。】

【要所有的人都吃得起饭,都过上富足的生活。】

【汉武帝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明明是立过战功的功勋之乡,却已经穷成了这个样子。】

【要知道这还是功烈之乡!是天子脚下!】

【连这里都这么穷了,那么在大汉其他的地方,那些不那么富裕的地区,那里的老百姓又该过的如何的艰苦呢?】

【汉武帝甚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明明天下大定,却又穷困潦倒。】

【之前甚至也有人向汉武帝提过相关的意见。】

【只是当时的汉武帝,没有听进去而已。】

【回想起自己在位50多年,其中有40多年都在打仗。】

【连年征战为大汉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量的劳动力被迫参军,或者为军队提供后勤。】

【大量的伤残人员,失去了劳动能力,无法养活一家人。】

【而供养一支强大的军队,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也都得从老百姓手中征收。】

【几年可能还好。】

【但长期的高烈度战争,持续了几十年,的确是打的国家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之前的汉武帝,只是觉得虽然财政状况已经很糟糕了,但还能再坚持坚持,再苦一苦百姓。】

【但现在,经过这一次亲自的走访功烈之乡。】

【看到了曾经的功勋老兵们,那触目惊心的贫困之后。】

【汉武帝是终于从自己的幻梦中醒来,认清了大汉帝国民生雕敝,已无力再战的事实。】

【而更令汉武帝感动,也令汉武帝惭愧的是。】

【即使生活已经如此的困苦了,但功烈之乡的百姓们依然没有磨灭他们的雄心。】

【汉武帝站在村里的功勋碑前。】

【而在他身后,全村的百姓们跪倒了一片。】

【“皇上,我们还能打,我们还要跟您去打匈奴…”】

【此刻的汉武帝,只觉得无比的讽刺。】

【村里的功勋碑上的战果,是如此的辉煌。】

【而身后那些跪拜自己的功勋村民们,却又是如此的穷困。】

【自己一生开疆拓土,将大汉王朝的面积扩张了一倍,结果百姓却生活着如此的穷苦。】

【此刻的汉武帝,也只能喃喃的低语着:】

【“不能再打了,不能再打了呀。”】

【而回到皇宫之后,汉武帝整个人也仿佛变了样,先是解散了耗费巨大的方士团队,停止了一切的炼丹行为。】

【改为规规矩矩的服用传统的汤药,同时也暂停了对外的军事行动,专心休养生息。】

【而最后汉武帝,更是召集霍光、桑弘羊等近臣痛心疾首的下令说道:】

【“朕要下一道诏书!”】

【“朕实在是没有想到,如今大汉天下的百姓。生活的是如此艰难!朕悔恨!朕自责!……”】

【“替朕拟一道罪己诏,向天下公开检讨朕多年来的过失。”】

【“不改过,了不得!老百姓没饭吃!”】

【“朕打了几十年的仗,大汉国土扩张万里,但是天下却户口减半!这种民不聊生的情况,不改过怎么了得!”】

天幕上的霍光拿着笔都傻眼了。

【“陛下……能……能这样写吗?就这样写吗?”】

【而汉武帝斩钉截铁!】

【“朕要改过,要罪己,要对天下的苍生,做一个交待!“】

【“身为天子,怎能不顾国家、民族的危亡,不管百姓的水深火热,明知自己错了,却刚愎自用,死不悔改?!”】

天幕视频最终在汉武帝的罪己诏中结束,而网友们的弹幕和评论也是纷纷的飞出。

《知错悔改的帝王真不多。》

《把家底打光了,有什么值得吹的?》

《人口打光一半还打个毛线啊。》

《不是死了一半的人,是许多农户破产,土地被豪强地主兼并了。》

《钱用来打仗总比赔款强。》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要不也没有这么大版图。》

《每一寸土地,都是血汗!》

《战争从古至今都是以消耗国力为代价的,但有的仗,比如汉匈战争,即使代价巨大也不得不打!》《演技真好,尤其是那种雄才大略,人已暮年,而壮志未酬的不甘眼神。》

《好像现在没这么厚重的历史剧了。》

《刘彻最后的神来之笔,就是选定霍光当托孤大臣。》

《可惜下辈子当嘉靖还是喜欢吃丹药,哈哈!》

天幕外。

在现实位面的汉朝,此时依然坐拥霍去病,卫青两大名将的刘彻.

看到天幕上的场景后,表情显得有些呆滞。

其实关于长期的对匈作战,拖垮大汉这件事。

刘彻自然是知道的。

并且之前的天幕,也或多或少的提过一些。

以至于刘彻现在已经在注意尽量的控制战争规模,改善大汉的民生了。

直到此时的天幕,

看到天幕上那功烈之乡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惨状。

这才给了现实位面中的刘彻。

最深深的震撼。

甚至有些喃喃自语的说。

“难道现在,就应该彻底的停下战争?转向防御为主的修养生息吗?”

“如果不立即改变政策的话。”

“只怕天幕上出现的朕下罪己诏的场景,也会在现实中真正的出现呀。”

一旁的卫青没有多说什么话。

但是霍去病却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性,

他提出了一个观点。

只见霍去病站起来,十分坚定的说道:

“陛下,我认为对匈奴的战争不能停!”

“不仅不能停,反而要趁着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更加倍的发力。”

“现在匈奴虽然已经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完全的覆灭。”

“依然有能力对西域,或者对大汉的本土造成巨大的威胁。”

“此时如果停战的话,是相当于给了匈奴休养生息的机会,要不了几年,他们就能恢复过来,卷土重来。”

“这一仗我们不打。”

“那么10年之后的人要打,20年之后的人要打!”

“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不了匈奴的话。”

“那后辈子孙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流更多的血!

“而且天幕也说了。”

“大汉后来民生凋敝,主要是战争持续时间太长了。”

“相比长时间的中烈度战争,短时间内爆发的高烈度战争,绝对是更省钱的。”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看到。”

霍去病想了想,又强调着说道:

“天幕上也说了,国难思良将,既然天幕认可了舅舅还有我的指挥作战的能力。”

“那么趁着我们现在都还在,那就要尽情发挥大汉的实力!”

“否则的话,真像天幕上说的那样,等几十年后,大汉暂时没有名将了。“

“到那个时候再去和休养生息完毕的匈奴打。”

“可只会更加的费劲了。”

其实刘彻也知道,霍去病他的说法,主要是从霍去病自身的角度出发的。

毕竟霍去病虽然是一名天纵英才的将领,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狂热的军功追求者。

如果大汉真的从现在开始休养生息,

那霍去病,包括卫青这样的名将,岂不是只能闲着发霉?

停战。

自然是霍去病所不想见到的。

所以霍去病,会强烈的请求建议自己,继续对匈奴的作战。

并且是加大力度!

在国力消耗殆尽之前,就把匈奴给抬走。

不过呢,尽管刘彻很清楚霍去病这样说的原因。

但同时也觉得霍去病说的不无道理,

毕竟无论自己主动还是被动,大规模的还是小规模。

匈奴就在那里。

不是说大汉不想打,匈奴也跟着就老实了。

匈奴不灭,大汉的边境始终会是一个隐患。

正如霍去病说道那样。

自己不打的仗,休养生息一段之后。

20年之后的自己,或者自己的继承人,还是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