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营销号底下的评论,齐刷刷地指向了云澜。

“这地方我去过,叫什么云澜山居度假村,其实就是一个偏僻的农村,搞了几栋破房子装修起来当民宿,照片拍得高大上,去了就知道又破又旧。”

“今年夏天被广告忽悠去住过,房间里全是虫子,跟民宿的人说,态度很凶,说农村就是这样的。更恶心的是退房时发现枕头底下有前任房客的鼻毛,云澜你是懂收集人类样本的[微笑]”

“那个土鸡火锅,我一吃就不新鲜,绝对不是走地鸡,卫生条件又差,厨房里全是苍蝇,吃完直接喜提急性肠胃炎大礼包!建议改名叫生化武器体验馆。”

“他们店里卖的土特产,说可以邮寄到家,结果寄过来的根本不是在店里看的样品,里面发黑发霉,根本不能吃,打电话去对方还不认账,非说我们敲诈……”

评论触目惊心,句句都在攻击云澜。

巧婷“啪”地把手机摔在沙发上,屏幕里营销号的ai语音还在播报着“云澜山居以次充好卖假货,网友直呼太黑心”新闻。

“这是污蔑,是造谣!我们云澜根本没卖过什么土鸡火锅!”

“就是,我们中餐厅根本没有土鸡火锅,怎么造假?后厨的卫生,我每天都盯着的!”中餐大厨胖哥气得浑身的肉都在抖,“这帮什么狗屁网友,睁着眼睛说瞎话!我胖哥干这行十几年,从来没出过卫生问题!”

“就是,睁眼说瞎话也不怕天打雷劈!我们的房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有纱窗,虫子是不可避免有一些,但哪有这么夸张?从来没有游客投诉过!”

“还说我们卖的山货发霉,我们哪有卖过发霉的山货?每一单卖出去都是好评,全是回头客!”

“宁宁,你报警,把这些造谣的人都抓起来!”

“对,必须报警!”

云澜里,大家都气得不行,围绕刘清宁七嘴八舌,纷杂的声音入耳,她的脑海里却是一片茫然,屋里的空调开得很暖,她却只觉得背后发凉。

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思绪纷杂茫然,如同陷入一片混沌的梦境,周围一片漆黑。

妙妙的工作室里,安静无声,小麦和艾文将键盘敲得飞起,在网络上一句一句为云澜辩护,对方来势汹汹,他们的努力迅速淹没在骂声中,激不起一点水花。

“妙妙姐,不行啊。对方是专业水军,系统自动触发的评论,一秒钟就可以有上千条,我们就这么两个人,就算变身八爪鱼也打不过呀!”

“要不,我们也联系一下水军公司?”

妙妙摇头:“暂时不要。”

对方来路不明,现在急着硬碰硬,损己利人而已。

“你怎么看?”她在刘清宁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来,问。

刘清宁沉重地摇头。

“我说不出。”

这个视频原本与云澜无关,即便在网络上发酵起来,骂的也是云林镇,可底下的评论句句不提云林镇,无一例外,全都在针对云澜。

很明显,这波热度是冲着云澜来的。

云澜运营小半年,接待游客无数,不能说满意度百分之百,可也没有什么差评,偶尔有一些住客不满意也是尽力解决,不至于对方要花钱到网络上去黑云澜的地步。

那就是竞争对手?

自从开业,云澜风头强劲,确实也抢了周边乡镇一些民宿的生意,有人眼红嫉妒,再正常不过,可不过是正常的生意竞争,怎么会有人这么恶意抹黑云澜?

从早上上热搜开始,陆陆续续已经有好几个预订被取消,入冬以来生意原本就差,这一来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不能这么坐以待毙。”刘清宁说。

“当然。”

“我们得反击。”

“怎么反击?敌人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

屋里一片寂静。

三人齐齐看着刘清宁。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刘清宁抬起眼眸,定定地看着妙妙,“我们开直播。”

山下的云林镇大院,灯火通明。

老钟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办公室里充斥着pm25的呛鼻味道。

今天一早来上班的时候,负责扫这片的环卫工蹬着铁皮三轮车,慢悠悠地在长街上巡逻,见了他拉住直问,现在游客少了,垃圾也少了,镇里该不会要把人都开了吧?

好不容易找了这个清运垃圾的活,以为捧上“铁饭碗”了,这才干了几个月,镇子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到底是哪个狗生儿干的好事,要是能查出来,我让他好看!”老钟把空烟壳捏得稀巴烂,烦躁地丢进脚边的垃圾桶,“今越,你说这事怎么办?你不是说处理好了?怎么又死灰复燃了?”

“周阿勇那里确实处理好了。”

“我看是还差着远。这事你就确定和他没关系?”

“我和老林去过了,他指天发誓,说要是他干的,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断子绝孙。话都到这份上了,还能说什么?上次老周书记在他面前差点背过气去,他也怕了。”

周阿勇这个人是莽,但也不傻,镇上这一条街的消费都是云澜带起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搞垮了云澜,对他没好处。

“那可说不准!”老钟烦躁地哼哼。

这事儿真是见了鬼,邪门。

但眼前不是追根溯源的时候,如何处理好这一波网络舆情才是重点。

云澜是云林镇今年的重点“乡村振兴”项目,从省里、市里到县里,都争取了资金扶持,也是一级一级领导都盯着的。

云澜出了事,打不仅他云林镇的脸。

“这事确实棘手。”陈今越凝眉思考,“现在事情闹大了,牵扯的就广了。老钟,镇上农家乐的情况,我们心知肚明,确实有很多问题。”

“你别说问题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搞定网上的这些舆情!别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年尾了,还要为这事挨一个处分!”

在网络发达的自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是对干部的一个极大考验,既要快速反应,又要拿捏分寸。网上的人形形色色,手机屏幕背后随便一个键盘侠的揣测,都可能变成砸在基层干部头上的石头,多少人都在这上面栽跟头。

“平息舆论是治标,整改才是治本。前段时间,我和老林一起搞了一个针对镇上农家乐经营乱象的整治提升方案,已经相当成熟,这次正好拿出来用。”

“怎么用?”

“说清事实,坦然认错,表明态度,先作第一轮回应。过一小时,再发布方案里的七条整治举措,明确整改时限,请群众监督。”

钟文焕猛然站起来:“你的意思,承认镇上的农家乐挂羊头卖狗肉?”

“舆情如治水,堵不如疏。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那些农家乐接待过的游客至少上万,捂是捂不住的。如果现在还想着遮丑,一旦遮羞布被扯开,我们就彻底失去公信力了,到时候你就算说实话,都没人信了。”

这番道理,钟文焕不是不懂。

这事就像在悬崖上走独木桥,路就这一条,走过去万事大吉,走不过去,半道就得摔下去。

“老钟,舆情处置黄金4小时,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再拖下去,恐怕我们想疏都无能为力了。你得拿个主意。”

钟文焕眉头紧锁。

短暂的沉默,无数的念头在脑海里飞旋,到最后,仿佛是下了决心一般,一拳击在掌心了:“行。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