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崔令仪这等孟浪的女子做了晏之的侧妃,这样,日后他的侧妃之位可就等于废了。

便是侧妃有两人,可剩下的一个侧妃之位,要找怎样家世的女子来匹配呢?

高了,不好寻。

低了,自己不愿意。

崔令仪杵在这儿,就等于告诉未来的侧妃,你嫁进来便是和我一样了。

无论你之前家世多好,品貌多么端正,日后,都是一般的侧妃。

可是,以成阳伯府的家世和崔令仪此次事件中表现出的品性,但凡出众些的贵女,哪个愿意和她放在一起?

是,皇家赐婚,便是再显赫的世家也不好再明面上拒绝。

可太后要的是侧妃的家族全心全意帮衬晏之,若是反倒闹成了仇家,便悖离了她的想法。

那些家族中最不缺的便是女儿,他们献出一个女儿成了侧妃,却也不一定会拼尽全力助晏之上位。

一个崔令仪,足以毁了自己许多谋划。

更何况,成阳伯府的家世在神都内实在太过普通。

信王府的一正两侧妃,太后可都是要精挑细选的。

如今崔令仪想要侧妃之位,绝对不可!

“刚刚成阳伯老夫人的话,哀家在外头也听到了。若老夫人的话为真,这崔氏便并非成阳伯府嫡女,甚至连庶出都不是,而是一个外室子。如此一来,侧妃之位便有些不合适了。成阳伯老夫人,你觉得哀家的话可有道理?”

老夫人想要撇清张氏和崔令仪的关系,尽快定下婚事,太后上来则是轻描淡写一句话,直接将崔令仪打成了外室所出,彻底废了她嫡女的名分。

一时间,崔令仪祖孙二人面色难看异常。

心中知晓太后想要拿此事来压崔令仪的位份,可此时老夫人也根本没有退路了。

她不知晓这件事崔令仪究竟参与了多少,但依她对崔令仪的了解,总归算计是少不了的。

虽然不明白为何一向手段粗浅的她这次居然能够在皇宫大内算计成功,但老夫人清楚,必须立刻将其牢牢和皇家绑定在一起。

此事拖延下去,必生出不可预计的风波。

所以,哪怕知晓自己刚刚所说的那些话会给成阳伯府乃至整个崔家带来名声上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波及到令窈,她都顾不得了。

令窈眼瞧着已经和他们离了心,且她翅膀硬了,想着靠着陛下的恩宠便可不用母家撑腰。

这也注定了她将来极难掌控,怕是很难为崔家带来庇佑和好处。

既如此,不如扶令仪上位。

信王和陛下,有着太后这个偏心的母亲在其中搅和,不一定谁能笑到最后!

或许,崔家就押对了宝。

此时太后的话,让老夫人又愁又喜。

愁的是这侧妃之位怕是悬了。

太后拖着明显抱恙的身体前来替信王撑腰,想来必定不会让令仪占了那名额稀少的侧妃之位。

喜的是,太后果真看重幼子。

圣上在太后心目中,怕是连信王的一半儿都比不上。

这也为她心中的那一点儿野望更添了一把火。

“太后所言,臣妇不敢辩驳。只是这许多年下来,臣妇也好,整个府上也罢,都是将臣妇这孙女儿当做成阳伯府正经嫡女来看待的。太后如何处置,臣妇以及成阳伯府必然遵从,绝无二话。”

老夫人表明了府中对崔令仪的看重,而后,便悉听处置了。

她心中暗叹一声。

若是令仪早些同自己说明,自己必然会好好为其周全一下这局面,也不至于如今进退两难。

上又上不去,下也不甘心。

当真浪费了这个好机会了。

“当作嫡女,到底不是正经嫡女。能为外室的女子,想来身家也不如何清白,不过,哀家对成阳伯府的规矩还是十分放心的。毕竟当年崔将军夫妇都曾是神都内有名的品行高洁之人,如此,哀家也不好薄待了他的侄女儿。便封个庶妃吧,哀家再特赐下一个封号,便为纯字。望你心思恪纯,好好侍奉信王。既是庶妃,便下个月抬进府吧。纯庶妃,望你以后要恭谨自持,早些为信王绵延子嗣。哀家,自有疼你的时候。”

纯,自然是一个极好的字眼。

可从太后嘴中,用心思恪纯的字眼加以解释,便莫名多了几分让人琢磨的意味。

崔令窈的眼底深处藏有几分不甘。

凭什么!

上一世,信王给崔令窈求了一个侧妃之位,风风光光迎娶其过门,除了没有正妃的名位,基本上她在王府就是享有王妃的待遇。

结果到了自己这儿,正经的伯爵府嫡女,却只能落一个庶妃的名位,还要被太后暗中讥讽工于算计,心思不正!

甚至,连嫁这个字眼都用不上。

抬进府。

一顶小轿,带着几个箱子,连嫁妆都算不上,就这么草草进了王府?!

可崔令仪,却没有拒绝的勇气。

这个庶妃之位,已经是她拼尽全力才谋算来的了。

突然,崔令仪的脑中划过一个念头。

若是她在重生回来后没有针对崔令窈,若是她好好精研自身,不将所有心思都放在除掉崔令窈这块绊脚石上,是不是她反而更容易成为信王的侧妃。

崔令仪的心中划过无尽悲凉。

这不是她第一次想这件事了。

只是这一次,却是格外讥讽。

她马上要心愿得偿了。

可她却一点儿高兴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