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身份揭露

县工商局的玻璃门反射着刺眼的阳光,龙安心眯起眼睛,看着自己的倒影——褪色的格子衬衫、沾着泥点的牛仔裤,与这座贴着大理石瓷砖的政府大楼格格不入。他下意识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后悔没听吴晓梅的话刮个胡子。

"老龙!

"

赵志强从旋转门里快步走出来,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左手还端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他比上次见面胖了一圈,肚子把衬衫撑出了一道明显的弧线。

"等很久了?

"赵志强拍拍龙安心的肩膀,

"刚开完会,妈的,省里来了个检查组。

"

龙安心闻到他身上飘来的古龙水味,混合着咖啡的苦涩。

"没多久,

"他指了指工商局对面的小茶馆,

"去那儿说?

"

茶馆里冷气开得很足,龙安心一进门就打了个喷嚏。角落里,两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玩手机,头都没抬一下。赵志强选了最里面的一张桌子,用纸巾仔细擦了擦本就干净的桌面。

"情况有点复杂,

"赵志强压低声音,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个文件夹,

"你先看看这个。

"

龙安心翻开文件夹,第一页是

"林氏生态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的工商登记信息。他的目光直接跳到法人代表那一栏——

"郑伟明

",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这人是林妍老公?

"龙安心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平静。

赵志强点点头,翻到下一页:

"郑伟明,38岁,省城郑家的二公子。他爸郑建国是省政协副主席,去年刚退下来。

"他啜了一口咖啡,

"林妍是他第三任妻子,结婚才两年。

"

龙安心盯着企业基本信息表上的注册资本——五千万人民币。他想起在广州工地上,林妍总抱怨城中村的出租屋太潮湿,说她闺蜜嫁了个本地人,住上了珠江新城的公寓。

"他们公司主要做什么?

"

"表面上搞生态农业、乡村旅游,

"赵志强从手机里调出几张照片,

"实际上靠拿政府补贴和土地转手赚钱。你看青阳镇这个'有机茶园',批的是农业用地,拿到补贴后就改成了度假别墅。

"

照片上是一片豪华的仿古建筑群,龙安心认出了其中一栋——上个月朋友圈里刷屏的网红民宿,一晚上要价三千八。

"他们为什么盯上凯寨?

"

赵志强左右看了看,声音压得更低:

"你们那个紫米,硒含量是普通米的七倍对吧?

"见龙安心点头,他继续道,

"郑伟明去年投资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专门研究富硒作物的抗癌成分。他们需要稳定的原料基地。

"

龙安心胸口发闷。他想起老茶坪上那些抽穗的紫米,每一株都来自务婆葬礼上撒下的种子。现在有人想把这些变成实验室里的提取物,装在胶囊里卖给癌症病人。

"还有,

"赵志强滑动手机屏幕,

"林妍现在是林氏集团的公关总监。青阳镇那个项目就是她负责搞定的当地政府。

"

龙安心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他记得林妍最讨厌农村,有次跟他回县城,抱怨厕所里有蜘蛛,连夜叫车回了广州。

"所以这是她的主意?来凯寨搞项目?

"

"难说,

"赵志强耸耸肩,

"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

"我查档案时发现个有趣的事。你们合作社注册'云雾之上'商标时,林氏集团曾提出异议,说这个名字和他们旗下的'云上茶园'太相似。

"

龙安心皱眉:

"什么时候的事?

"

"去年十一月,

"赵志强翻出一份文件,

"异议被驳回了,因为你们先注册的。但签名的人是林妍。

"

龙安心的茶杯停在半空。去年十一月,正是合作社最困难的时候——烘干机起火,订单被退,吴晓梅因为连夜赶工发了高烧。而林妍,在试图掐断他们最后的希望。

"现在怎么办?

"他听见自己问。

赵志强从公文包里又拿出一个牛皮纸袋:

"这是我复印的林氏集团在凯寨项目的内部文件。他们计划把老茶坪在内的三百亩梯田改造成'苗族文化体验园',配套高端民宿和spA会所。

"

龙安心快速浏览着文件。在投资预算一栏,土地补偿款仅占总投资的3.5%,而宣传推广费用是它的六倍。最后一页附着张效果图——梯田被改成了整齐的茶园,中间立着几栋玻璃房子,图上还p了几个穿着

"改良版苗服

"的模特在摆拍。

"这合法吗?

"

"灰色地带,

"赵志强叹气,

"他们走的是'土地提质改造'程序,把你们的紫米田定义为'低效农田'。县里已经原则上同意了。

"

"村民大会呢?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这就是最绝的地方,

"赵志强打断他,

"他们引用《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4条,说苗族习惯法没有书面文本,不能作为土地权属依据。所以直接跳过了村民表决环节。

"

龙安心攥紧了拳头。他想起了务婆生前常说的话:

"汉人的法律写在纸上,苗家的规矩刻在心上。

"

"有办法阻止吗?

"

"除非能证明那块地有特殊文化价值,

"赵志强压低声音,

"或者...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你能找到林妍,走个后门。毕竟你们...

"

"不可能。

"龙安心斩钉截铁地说。

赵志强耸耸肩,把文件收进公文包:

"随你。不过老同学劝你一句,别跟郑家硬碰硬。他们去年搞青阳镇项目时,有个村民带头抗议,现在还在医院躺着呢——'意外车祸'。

"

走出茶馆,烈日当头。龙安心站在工商局门口,掏出手机想给吴晓梅打电话,却发现有十几个未接来电——全是合作社的号码。他正要回拨,一条微信弹出来:

"阿心哥,电视台的人来了,说要采访紫米田的事。梅姐让你赶紧回来。——小满

"

回村的班车上,龙安心一直盯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山峦。赵志强的话在耳边回响:

"林妍现在是林氏集团的公关总监...去年十一月...签名的人是林妍...

"

他突然想起分手那天的情景。广州暴雨,他在工地宿舍收拾林妍落下的发圈,电话响了。

"我妈在老家给我找了个公务员,

"林妍的声音混着麻将声,

"你连首付都拿不出,我们不会有未来的...

"

班车一个急刹,打断了回忆。前排的小孩撞在前座上,哇哇大哭。龙安心这才发现自己的t恤后背已经湿透,黏在座椅上发出轻微的撕裂声。

合作社门口停着一辆印着

"黔东南电视台

"字样的采访车。龙安心刚下车,就被吴晓梅拉到了一边。她今天穿了那件靛蓝色的苗衣,头发盘得一丝不苟,耳垂上挂着小小的银蝴蝶——是他去年在州里买的生日礼物。

"省台来了两个人,

"吴晓梅语速很快,

"说是要做乡村振兴专题,但我看他们一直在拍梯田上的图腾旗,还问了很多关于'遗址'的问题。

"

龙安心心头一紧:

"你告诉他们陶片的事了?

"

"说了,但他们好像早就知道,

"吴晓梅皱眉,

"有个女记者直接问是不是瑶族祭祀遗址。

"

这太巧合了。龙安心刚发现陶片上的瑶族纹样,电视台就来问这个?他想起赵志强说的

"林妍是公关总监

",胃部一阵绞痛。

"人在哪?

"

"会客室。阿公在应付他们。

"

会客室里,阿公正用苗语夹杂着生硬的普通话,向两个记者讲述苗族古歌里的创世故事。龙安心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女记者——三十出头,精致的妆容,手里拿着最新款的iphone。她旁边是个扛摄像机的年轻男人,t恤上印着某摇滚乐队的logo。

"这位就是我们的龙经理,

"吴晓梅介绍道,

"合作社的创始人。

"

女记者立刻站起身,伸出手:

"李婷,省台《乡村新视野》的。这位是我们摄像小王。

"

龙安心握了握她的手,触感冰凉滑腻,像握着条鱼。

"听说你们对我们的紫米感兴趣?

"

"是的,

"李婷笑容甜美,

"我们接到观众爆料,说你们这里发现了古代遗址?而且,

"她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和瑶族文化有关?

"

果然。龙安心看了吴晓梅一眼,后者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只是些陶片,

"龙安心平静地说,

"还没请专家鉴定。

"

"能带我们去看看吗?

"

"恐怕不行,

"龙安心指了指窗外,

"下雨了。

"

确实,远处山峦已经蒙上了一层雨雾。李婷显得有些失望,但还是坚持问了些关于合作社的问题。龙安心注意到她特别关心

"土地权属

"和

"政府批文

",而对紫米种植技术只是敷衍地问了几句。

采访结束后,龙安心坚持要送他们到村口。雨已经下大了,吴晓梅塞给他一把黑伞。

"龙经理,

"临上车前,李婷突然转身,

"有人托我给您带句话。

"

龙安心握伞的手紧了紧:

"谁?

"

"'山不转水转',

"李婷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她说您会明白的。

"

车窗摇上之前,龙安心看到李婷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保温杯,杯身上印着

"林氏集团

"的logo。

雨越下越大。龙安心站在村口的古枫香树下,看着采访车的尾灯消失在雨幕中。

"山不转水转

"——这是分手那天他对林妍说的最后一句话。当时她冷笑了一声,说:

"别自我安慰了,山不转水转是因为水往低处流。

"

回到合作社,龙安心发现吴晓梅正在仓库里整理绣片。雨声敲打着铁皮屋顶,像无数细小的鼓点。

"他们不对劲,

"龙安心直接说,

"那个女记者是林妍的人。

"

吴晓梅的手停顿了一下:

"你怎么知道?

"

"她带的话。'山不转水转',是我和林妍分手时说的。

"

吴晓梅慢慢卷起一幅绣了一半的星辰纹,银针在她指间闪着冷光。

"所以...她是来示威的?

"

"更像是试探,

"龙安心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林妍想知道我们发现了什么,有多少底牌。

"

吴晓梅突然抬头:

"那块陶片...真是瑶族的?

"

"应该是。纹样和务婆留下的那本'天书'里的符号很像。

"

"那就麻烦了,

"吴晓梅咬了咬下唇,

"如果是瑶族遗址,按《文物保护法》,土地就要收归国有。我们连合作社都保不住。

"

龙安心心头一震。他没想到这一层——如果证明老茶坪是瑶族遗址,作为苗族村寨的凯寨反而会失去对那块地的使用权。好一招借刀杀人!

"得找专家鉴定,

"龙安心思索着,

"最好是既承认它的文化价值,又不至于被收归国有的那种...

"

"务婆的养女,

"吴晓梅突然说,

"她在州民委工作,懂瑶语。

"

雨声中,仓库的门突然被推开。阿公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塑料袋。

"汉人记者落下的,

"阿公用苗语说,把袋子递给龙安心,

"狡猾得像狐狸。

"

袋子里是那个印着

"林氏集团

"的保温杯,还有一张折叠的纸条。龙安心展开纸条,上面打印着一行字:

"明晚七点,县城的'云上茶楼'。单独见面。——妍

"

吴晓梅凑过来看,发丝擦过龙安心的脸颊,带着淡淡的茶油清香。龙安心下意识地把纸条揉成一团。

"你要去吗?

"吴晓梅轻声问。

龙安心看着窗外的暴雨。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形成一道透明的水帘。他想起了林妍最后一次来工地找他时的样子——穿着名牌连衣裙,站在泥泞的工棚外皱眉。

"得去,

"他最终说,

"看看她到底想要什么。

"

吴晓梅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个布包:

"带上这个。

"

龙安心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小袋鸡毛和炭灰的混合物——阿公给的

"打口舌

"。

"撒在见面地点的门口,

"吴晓梅认真地说,

"能防止她说谎。

"

龙安心想笑,却笑不出来。他小心地把布包塞进口袋:

"谢谢。

"

那晚的雨一直没停。龙安心躺在木屋的床上,听着雨点敲打瓦片的声音,思绪纷乱。手机屏幕亮起,是赵志强发来的消息:

"查到了,那个李婷是林妍的表妹,在省台当记者。小心。

"

凌晨三点,雨声中夹杂着另一种声响——像是有人在轻轻敲窗。龙安心警觉地坐起身,拉开窗帘一角。吴晓梅站在窗外,浑身湿透,怀里抱着个竹篓。

"怎么了?

"龙安心赶紧开门。

吴晓梅的嘴唇冻得发白:

"我...我去采了些药。

"她打开竹篓,里面是几株带着泥土的草药,

"明天你要去见林妍,这个...这个能保护你。

"

龙安心认出了那些草药——雷公根、七叶一枝花,都是苗族传说中能防

"心毒

"的药材。吴晓梅的右手掌心有一道新鲜的伤口,像是被锐利的岩石划破的。

"你疯了吗?

"龙安心抓住她冰凉的手,

"大半夜的冒雨上山?

"

吴晓梅试图抽回手:

"务婆说过...人在意志薄弱的时候,容易被'心毒'入侵...

"

龙安心突然明白了。吴晓梅担心他见到林妍后会动摇。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轻轻把吴晓梅拉进屋里:

"等着,我去烧热水。

"

当他端着热水回来时,吴晓梅已经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湿漉漉的睫毛在灯光下像两把小扇子。龙安心轻手轻脚地找来干毛巾,为她擦干头发。在发丝间,他闻到了山雨、泥土和某种草药的苦涩气息。

第二天清晨,龙安心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这才发现自己趴在桌上睡了一夜,身上披着件外套——是吴晓梅的。门外站着吴小满,一脸慌张。

"阿心哥!梅姐发高烧了!

"

吴晓梅躺在自家床上,脸颊通红,呼吸急促。她母亲正在用湿毛巾给她敷额头,见龙安心进来,用苗语快速说了几句。

"阿妈说她是寒气入体,

"吴小满翻译道,

"加上劳累过度。

"

龙安心蹲在床边,轻轻握住吴晓梅滚烫的手。她的掌心伤口已经结了薄痂,但周围有些发红。

"我去请医生。

"

吴晓梅突然睁开眼睛,声音虚弱但清晰:

"不...用。

"她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布包,

"按这个...配方煮...你今晚...要见...

"

龙安心打开布包,里面是几味晒干的草药,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用工整的汉字写着服用方法。最

"无论她说什么,记住阿耶玳是你的根。

"

"傻子,

"龙安心喉咙发紧,

"谁让你冒雨上山的?

"

吴晓梅虚弱地笑了笑:

"务婆...说过...保护...歌师...是...

"

她的话没说完,又陷入了昏睡。龙安心攥紧那个药包,闻到了和昨晚一样的苦涩气息。

下午,龙安心去了趟老茶坪。雨后的梯田泛着水光,288面图腾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他蹲下身,检查那些紫米秧苗——有几株出现了褐斑病的前兆。如果再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整个田块的收成。

"阿心哥!

"吴小满气喘吁吁地跑来,

"省里...省里来文件了!

"

文件装在印着

"黔东南州农业局

"字样的信封里,是一份《关于凯寨片区农田提质改造项目的预通知》。龙安心直接翻到最后一段:

"...经初步核查,凯寨村老茶坪等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低下,符合《贵州省耕地提质改造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拟纳入本年度改造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将在进一步论证后公布。

"

龙安心把文件捏得咔咔作响。论证?他们连土壤样本都没取过,论证什么?

"还有,

"吴小满递过手机,

"梅姐让我给你看这个。

"

是一条微信推送,标题赫然写着《乡村振兴还是文化破坏?苗族古梯田面临商业开发》。配图正是老茶坪上那些图腾旗,但拍摄角度明显经过精心选择——旗杆歪斜,几面旗子甚至倒伏在地,看起来像是临时插上的摆设。文章署名:李婷。

龙安心冷笑一声。这就是林妍的策略——先派记者抹黑,再用行政手段强推。他看了看表,距离见面还有四个小时。

"小满,去告诉阿公,今晚我要去见那个汉人女人。让他准备'打口舌'。

"

吴小满瞪大了眼睛:

"最...最厉害的那种?

"

"对,

"龙安心望向远处的梯田,

"鸡血拌炭灰,再加三根黑狗毛。

"

傍晚时分,龙安心换上了那件很少穿的藏蓝色衬衫——吴晓梅去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临出门前,他去看了吴晓梅,她还在昏睡,额头依然滚烫。她母亲正在熬药,屋子里弥漫着苦涩的气息。

"告诉她,

"龙安心用生硬的苗语对吴母说,

"我会带着'阿耶玳'的荣耀回来。

"

吴母点点头,往他手里塞了个小布包:

"带着。防'心毒'。

"

县城的

"云上茶楼

"是栋仿古建筑,飞檐翘角,门口挂着大红灯笼。龙安心在马路对面观察了一会儿,确认没有可疑人物后,才穿过街道。在茶楼门口,他悄悄撒下了阿公给的

"打口舌

"混合物。

服务员领他上了二楼最里面的包间。推开门,林妍正坐在窗边喝茶。两年不见,她更漂亮了——微卷的长发,精致的妆容,一身剪裁得体的米色套装。唯一不同的是眼神,多了几分龙安心不熟悉的锐利。

"你迟到了十分钟,

"林妍放下茶杯,

"还是老毛病。

"

龙安心在她对面坐下:

"吴晓梅发高烧,我得安顿好她。

"

林妍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那个苗女?听说很能干啊,把你的小合作社经营得风生水起。

"

"直接说吧,你想要什么?

"

林妍轻笑一声,给他倒了杯茶:

"急脾气也没变。

"她推过茶杯,

"尝尝,正宗的西湖龙井,一斤八千。

"

龙安心没动那杯茶:

"如果你是想谈老茶坪的事,免谈。那块地不卖。

"

"别这么绝对,

"林妍从手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看看这个。

"

龙安心扫了一眼,是份聘用合同——

"林氏生态集团特聘龙安心先生为技术总监,年薪五十万,另加股权激励。

"

"什么意思?

"

"字面意思,

"林妍微笑,

"我丈夫很欣赏你的能力。把紫米种植技术带来林氏,你可以搬到省城,住大房子,开好车...

"她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比跟着那些苗人强多了。

"

龙安心把合同推回去:

"没兴趣。

"

"因为那个吴晓梅?

"林妍突然冷笑,

"龙安心,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幼稚了?她连高中都没毕业吧?

"

龙安心的手在桌下攥成拳头:

"她比你有骨气。

"

"骨气?

"林妍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

"当年在广州,你为了多挣两百块钱加班费,可以跪着给工头擦鞋。现在跟我谈骨气?

"

龙安心的太阳穴突突直跳。那是他这辈子最屈辱的时刻——工头故意把皮鞋踩进泥里,让他当众擦干净才发工资。而林妍,当时就站在旁边看着。

"人都会变,

"他平静地说,

"特别是离开某些人之后。

"

林妍的表情僵了一瞬,很快又恢复优雅:

"实话告诉你,老茶坪的项目省里已经批了。你那些小旗子、假遗址,撑不了多久。

"她啜了口茶,

"签了合同,至少能保住你的技术价值。

"

龙安心站起身:

"说完了?

"

"还有件事,

"林妍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

"我妈让我给你的。

"

龙安心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岁的他和林妍在珠江边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

"当年不让你回苗寨,是怕你变成现在这样——苗不苗,汉不汉。林姨。

"

龙安心胸口如遭重击。当年林母反对他们在一起,最大的理由就是他的

"混血身份

"——父亲是汉族木匠,母亲是苗族绣娘。

"这种人在城里是少数民族,回乡又是汉人,两头不靠,

"林母曾当着他的面说,

"我女儿不能嫁给没根的人。

"

"现在你明白了?

"林妍的声音突然柔和下来,

"我妈不是嫌你穷,是嫌你没文化认同。现在你更离谱,搞什么民族文化合作社,真把自己当苗族代表了?

"

龙安心把照片放回桌上:

"替我谢谢林姨。多亏她当年反对,我才能找到真正的根。

"

离开茶楼时,雨又下了起来。龙安心站在屋檐下,看着林妍的奔驰车驶离。副驾窗户降下一半,那个保温杯被扔了出来,在雨水中滚了几圈,停在龙安心脚边。

杯身上,

"林氏集团

"的logo在路灯下闪闪发光。

龙安心一脚把它踢进了下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