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政策机遇

州药监局的批文下来一周后,龙安心站在合作社新建的

"苗族医药文化展示馆

"前,看着工人们悬挂匾额。匾上

"阿耶玳医药

"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用的是传统苗文与汉字并列的样式。

"左边再高一点,

"吴晓梅指挥着工人调整位置,她今天穿了一件靛青色的苗衣,领口别着那枚

"跨境蝴蝶

"胸针,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

展示馆是州民委特批的项目,专门用于保护和研究务婆传下来的苗族医药知识。龙安心坚持将建筑设计成传统苗家吊脚楼的样式,但内部配备了最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实验室。

"龙经理!

"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龙安心转身,看见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孩快步走来,手里抱着一叠文件,

"第一批检测结果出来了,太神奇了!

"

这是李教授派来的研究生小周,负责分析务婆药方的化学成分。龙安心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数据表格。那些用鸡毛炭灰

"打口舌

"的土方子,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下竟然显示出明确的药理活性——炭灰中的矿物质与鸡毛角蛋白形成特殊复合物,能吸附特定毒素。

"还有更惊人的,

"小周兴奋地指着最后一页,

"解毒方里的地衣成分,在模拟胃酸环境下会产生一种新型螯合剂,可以结合重金属离子!

"

龙安心眼前一亮。凯寨周边过去有不少铅锌矿,不少村民患有慢性重金属中毒。如果这个发现属实...

"龙经理,有客人。

"村委会的小王匆匆跑来,

"说是省医药集团的,想谈合作。

"

龙安心皱了皱眉。自从《民族药学》刊登了紫米抗癌成分的研究后,各路药企代表就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大多数都想低价买断技术,有的甚至直接提出要挖走李教授的团队。

"带他们去会议室,我马上到。

"

会议室里坐着三个人:两男一女,都穿着考究的商务装。为首的男子约莫四十岁,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自我介绍是医药集团项目部总监刘志明。

"久仰大名啊龙经理,

"刘志明热情地握住龙安心的手,

"你们对苗族医药的挖掘保护工作,令人敬佩!

"

龙安心礼貌地寒暄几句,直入主题:

"刘总这次来是想...

"

"合作!共赢!

"刘志明笑容可掬地打开笔记本电脑,

"我们集团计划投资三千万开发苗药系列产品,想请阿耶玳作为技术顾问。

"

屏幕上是一个精美的ppt,展示了

"苗岭神方

"系列保健品规划——从解酒护肝丸到排毒养颜胶囊,一应俱全。龙安心注意到,其中几款直接引用了务婆药方的名称。

"抱歉,

"龙安心合上电脑,

"我们目前只做文化保护,不参与商业开发。

"

刘志明的笑容僵了一瞬:

"龙经理,这可是双赢啊!你们提供配方和文化背书,我们负责资金和市场,利润三七分成如何?你们三!

"

"不是钱的问题,

"龙安心摇头,

"务婆有交代,医药是救人的,不是发财的。

"

"那更该合作了!

"刘志明不依不饶,

"我们渠道广,能让更多人受益。再说...

"他压低声音,

"你们那个解毒方,完全可以做成抗雾霾产品,市场潜力至少十个亿!

"

龙安心正想再次拒绝,会议室门被推开,吴晓梅走了进来。她手里端着个木托盘,上面放着四个小酒杯和一只陶壶。

"听说有贵客,

"她微笑着用苗语说,

"按我们苗家的规矩,谈事前要先喝'入门酒'。

"

刘志明等人面露难色。龙安心心里暗笑——这是苗寨接待外人的古老习俗,酒里通常会加些

"特殊配料

",用来测试来者是否心怀诚意。

"这...我们开车来的...

"刘志明推辞道。

"米酒而已,度数不高,

"吴晓梅已经斟满四杯,

"客人先请。

"

三人交换了下眼神,最终刘志明带头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另外两人也照做了。酒刚下肚,年轻些的那个男代表就皱起眉头,喉结上下滚动。

"味道...有点特别?

"

吴晓梅笑而不语。龙安心知道这

"入门酒

"的配方——糯米酒泡雷公藤,加了一味叫

"黑心鉴

"的草药,专门对付心怀不轨的人。普通人喝了没事,但若近期接触过有毒物质,就会引发呕吐反应。

不到五分钟,年轻代表突然捂住嘴冲了出去。紧接着女代表也面色发青,踉踉跄跄地跟了出去。只剩下刘志明还坐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刘总,

"龙安心直视他的眼睛,

"你们来之前是不是接触过什么化学品?

"

"没...没有...

"刘志明话音未落,突然干呕一声,慌忙掏出手机,

"抱歉...接个电话...

"

他跌跌撞撞地逃出会议室,很快外面传来剧烈的呕吐声。吴晓梅和龙安心相视一笑——这三人明显近期接触过有毒物质,很可能是来窃取解毒方对付工业污染的。

"第几批了?

"吴晓梅收起酒杯。

"这周第三批,

"龙安心叹气,

"得加强安保了。

"

话音刚落,手机响起。是州民委杨主任:

"龙安心,民族大学的马教授团队明天到你们那儿,做苗族医药口述历史采集,你接待一下。

"

龙安心应下,心里却有些嘀咕。上次来个摄影团队,差点把务婆的《祛病歌》片段拍走做商业用途,幸亏发现得早。

第二天上午,民族大学的

"苗族文化研究团队

"如约而至。带队的是个六十多岁的学者,花白头发扎成马尾,说话慢条斯理,看起来比昨天的商人靠谱多了。

"龙同志,久仰久仰,

"马教授热情地握手,

"我们这次来,是想系统记录务婆老人的医药知识,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

龙安心带着他们参观展示馆,介绍已经数字化的部分内容。当看到《祛病歌》的互动展示屏时,马教授团队的一个年轻博士眼睛一亮,立刻掏出笔记本记录。

"太宝贵了!

"马教授感叹,

"这些知识应该尽快出版,供学界研究。

"

午饭时,团队的法律顾问递给龙安心一份合同:

"马教授的意思是,我们合作整理出版《苗族医药大全》,著作权归校方,你们作为资料提供方会有署名。

"

龙安心扫了眼合同细则,眉头越皱越紧——根据附件条款,所有采访录音、视频的版权都归校方所有,甚至包括务婆口述的原始内容。

"这不太合适吧?

"龙安心推回合同,

"知识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苗族社区。

"

马教授笑着解释:

"学术惯例如此。再说,出版后对你们申遗也有帮助嘛!

"

"要不这样,

"龙安心提议,

"你们负责整理研究,但原始资料的所有权和最终解释权归阿耶玳合作社。我们可以授权部分内容出版。

"

法律顾问立刻摇头:

"那不符合学校规定。所有研究产出必须...

"

"必须由学校掌控知识产权,

"龙安心接话,

"哪怕这些知识已经流传了几百年?

"

气氛一时僵住。吴晓梅适时地端来茶水,用苗语对龙安心说了几句。马教授团队中只有那个年轻博士听懂了,露出惊讶的表情。

"她说,

"博士翻译给其他人听,

"苗族的规矩是:知识像火塘,可以分享温暖,但不能把火种带走。

"

马教授哑然失笑:

"浪漫的说法。但学术研究需要严谨的版权归属...

"

"我们有个折中方案,

"龙安心突然想到个主意,

"务婆愿意用苗语口述,但内容会以'歌谣谜题'的形式呈现。你们可以录音,但要自己破解其中的医药知识。

"

马教授团队面面相觑。年轻博士小声解释:苗族古歌常使用隐喻和象征,外人很难理解真实含义。

"这不科学!

"法律顾问抗议,

"我们怎么知道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

"这就是口述传统的特点,

"龙安心微笑,

"信不信由你。

"

最终,马教授勉强同意了这个方案。下午,务婆在展示馆的录音室里开始了长达三小时的口述。老人用古苗语唱着悠扬的《百病歌》,中间穿插着看似随意的故事和谚语。龙安心注意到,每当唱到关键药方时,务婆就会切换成一种更为晦涩的方言,连他都只能听懂三四成。

录音结束后,马教授迫不及待地让团队开始整理。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没有务婆或吴晓梅的

"翻译

",这些内容就像天书一样难以理解。

"龙同志,

"马教授把龙安心拉到一边,

"这样下去效率太低。不如你们提供一份直译稿,稿酬好商量。

"

龙安心摇头:

"务婆说了,真正的医药知识只传给有缘人。听得懂就是懂,听不懂...

"

"就是无缘?

"马教授苦笑,

"这不符合学术规范啊!

"

当晚,龙安心在整理录音备份时,发现那个年轻博士偷偷在资料室用手机翻拍展示板上的苗药图谱。他本想当场揭穿,却被吴晓梅拦住。

"让他拍,

"她轻声道,

"那些是故意打乱的假图谱。

"

龙安心恍然大悟——展示板上的内容确实经过特殊处理,关键信息都被替换或颠倒。这是吴晓梅设下的

"陷阱

",专门防范知识窃取。

三天后,马教授团队沮丧地离开了。他们录了三百多小时素材,却无法破解其中的核心知识。临走时,年轻博士悄悄塞给龙安心一张纸条:

"其实我是苗族人。谢谢你们保护祖先的智慧。

"

这个插曲让龙安心更加坚定了保护传统知识的决心。他联系了张律师,准备为所有苗族医药知识申请

"传统知识保护

",这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形式,承认原住民社区对传统知识的集体所有权。

与此同时,小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解毒方中的地衣成分被证实可以降解土壤中的铅、镉等重金属,效果比常规螯合剂高30%。

"最神奇的是,

"小周在汇报会上兴奋地说,

"这种地衣只生长在枫香树和特定菌类的共生体上,人工培养极其困难!

"

会后,一家环保科技公司找上门来,希望合作开发基于地衣成分的土壤修复剂。与药企不同,他们提出的方案很对龙安心胃口——阿耶玳以技术入股,占30%股权;所有生产必须在凯寨完成,雇佣当地村民;收益的10%用于苗族文化传承。

"还有,

"公司总裁补充,

"我们发现地衣的最佳采集者是吴小满——他总能在最隐蔽的地方找到品质最好的样本。

"

原来小满偷偷跟着务婆学过采集技巧,对枫香树林了如指掌。最终协议里,小满被聘为

"首席采集指导

",月薪高达八千元。他母亲杨四妹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儿子有出息了。

就在一切步入正轨时,一个意外访客打破了平静。那是个阴雨绵绵的下午,龙安心正在办公室审核合同,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水味。

抬头一看,林妍站在门口,比上次见面瘦了一圈,眼眶深陷,但眼神比从前清澈许多。她手里拉着个小行李箱,看样子是直接赶过来的。

"龙安心,

"她轻声说,

"我能进来吗?

"

龙安心下意识摸了摸袖口上的银扣子:

"当然...请坐。

"

林妍没有坐,而是走到窗前,看着雨中的梯田:

"我妈妈...走了。最后那段日子,紫米提取物让她少受了很多苦。

"

"节哀。

"龙安心不知该说什么。那个曾经嫌他

"没出息

"的中年女人,以这种方式离开了他们的生活。

"我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

"林妍转过身,眼神坚定,

"郑伟明虽然被抓了,但他的研究还在继续。有人在继续那个'抗疟基因'项目。

"

龙安心心头一紧:

"谁?

"

"他的合伙人,一个美籍华裔科学家。他们早在三年前就注册了一系列基因编辑专利,核心数据来自老挝苗族的血液样本。

"林妍从包里拿出一个硬盘,

"这是我复制的实验数据。

"

龙安心接过硬盘,没有立即查看: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

"因为...

"林妍深吸一口气,

"我也是苗族。外婆临终前告诉我,我们的根在黔东南。我想...做点对得起这个身份的事。

"

龙安心想起务婆说的

"医药是救人的

"。无论林妍过去如何,现在她确实在试图弥补。

"你接下来什么打算?

"

"不知道,

"林妍苦笑,

"郑伟明的资产被冻结了,我得重新找工作。也许...回广州?

"

龙安心正想说话,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吴晓梅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刚采摘的地衣样本。看到林妍,她明显怔了一下。

"晓梅,

"龙安心起身介绍,

"这是...

"

"林小姐,

"吴晓梅平静地点头,

"节哀顺变。

"

气氛一时凝固。林妍看了看吴晓梅衣领上的银胸针,又看了看龙安心袖口的扣子,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该走了,

"她勉强笑了笑,

"高铁票已经订好了。

"

吴晓梅却放下样本:

"雨这么大,明天再走吧。合作社有客房。

"

龙安心惊讶地看着吴晓梅。她回以淡然的眼神,仿佛在说:苗族待客的规矩不能破。

那晚,龙安心辗转难眠。半夜起来喝水时,发现资料室的灯还亮着。推门一看,吴晓梅正在电脑前查看林妍带来的硬盘数据。

"发现什么了?

"龙安心轻声问。

吴晓梅指着屏幕上一组基因序列:

"他们在找edAr基因的特殊突变...就是我们苗族常见的那个,控制汗腺和毛发特征的...

"

"这有什么问题?

"

"问题在于,

"吴晓梅调出另一份文件,

"他们想把这个基因和疟原虫的某个蛋白结合,制造'靶向基因武器'。资料显示,这种武器只对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人群有效。

"

龙安心倒吸一口冷气——这简直是种族生物武器!难怪郑伟明如此疯狂地收集苗族基因样本。

"必须立刻举报!

"

"已经晚了,

"吴晓梅摇头,

"这些专利大半已经获批,权利人是美国的一家生物公司。林妍说郑伟明只是前台傀儡。

"

龙安心一拳砸在桌上。现代科技居然被用来做这种事!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单靠举报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有更系统的对策。

"明天我们开个会,

"他冷静下来,

"联系苏里冯、族长,还有美国苗族社区。如果这是针对苗族的基因战争,我们必须用知识保护自己。

"

吴晓梅点点头,突然问:

"你对她...还有感觉吗?

"

龙安心一愣,随即明白她指的是林妍。他摸了摸袖口的银扣子:

"有些联系断了就接不回去了。就像《指路经》里唱的——'走过的路像射出的箭,回头只能看见痕迹'。

"

吴晓梅静静地看着他,目光如水。窗外,雨声渐歇,一轮弯月从云层中露出脸来,照亮了展示馆前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务婆口述的第一条苗医戒律:

"药为救人,不为害人;知为明心,不为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