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做点应该做的事情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战场上最常见的。

战争过后,能发财的,是那些活下去的将军、军官,普通士兵死的死残的残,便有了那个村子的一幕。

当然了,也有些人,理想比较崇高。

比如说杨大妞的爷爷,真心想驱除鞑虏,想让汉人,挺直腰杆站起来,不用再被欺凌,也不用挨饿、受苦,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

现在大明的生活很美好,但都是以前的人,用血肉换回来的美好,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大明的现在。

“别哭!”

朱允熥心里也是难受,轻轻擦了擦杨大妞脸颊上,悄然滑落的泪珠。

其实他能理解,村子里的伤残老兵,为何会生活得那么艰难,因为大明还是很穷,整个国家需要运转,草原上的敌人还在虎视眈眈,北伐不能停下。

大明建国,到现在也不过二十多年。

想要让一个满目苍夷的土地,重新富裕起来,二十多年还是比较难做到,但如今的大明已经很好了。

对比明末,变化很大。

至少大部分人,都不用挨饿。

“呜哇……”

杨大妞再也忍不住,一下子抱住朱允熥,哭了出来:“我想他们了。”

朱允熥只好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后背,想说点安慰人的话,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

杨大妞终于明白,好像做了一件特别严重的错事,赶紧松开双手后退两步,跪在地上道:“我该死,我该死……”

她一个军户的女儿,怎么能抱住大明皇孙。

“起来,没事。”

朱允熥很清楚古代的尊卑有别,把杨大妞拉起来,道:“我想为他们,做点事情,可是我现在又没有能力,为他们做得太多,唉!”

大明是越来越好了,但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苦,想想觉得好像有点讽刺。

“殿下尽力就好了。”

杨大妞跟在朱允熥身后,低下头轻声说道:“现在做不到,相信殿下未来一定可以的。”

朱允熥希望,现在也可以做到。

但又确实没有这个能力。

“殿下,回去了吗?”

杨大妞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又轻声问。

“再走走。”

朱允熥心里有些难受,还没能缓过来,道:“到江边去,看看前面都有什么。”

准备去吹一吹江风,好让自己冷静下来,不那么郁闷了再回去。

不过刚到江边,只见前方有一个码头,停靠着不少船只,附近还有一个水军的军营,驻扎在码头边上。

“这里是漕运码头。”

杨大妞说道:“需要渡江,可以在这里乘船,还有运送货物,也可以在这里装船,通过江面、河流和运河等,把货物运送到各地。”

朱允熥听了,很快可以理解。

大明是禁海,不能乘船出海,但是内陆的漕运还是有的,特别是货运,货物的流动,漕运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运输方式。

这时,一艘船在码头停靠。船上跳下了一个,身材高大,看着像是大明某个将军的人,带着几个士兵,大步穿过码头。

附近的人看到此人,纷纷往两边让开,甚是恭敬。

那人走出了码头,正要回军营的时候,目光在江边扫视而过,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眼神微微一凝,随即快步走了上去,躬身低头道:“臣朱寿,拜见三皇孙殿下。”

他们这些武将,肯定认识朱允熥。

舳舻侯朱寿也是蓝玉那个群体的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还是被蓝玉连累的公侯之一。

突然被认出来了,朱允熥迟疑了一下,这才回头,打量了一会朱寿,慢慢的也认出来朱寿是谁。

舳舻侯,督理漕运。

跟随老朱,打过渡江战争,攻克东郡,但也是被蓝玉连累了的倒霉蛋。

“舳舻侯。”

朱允熥微微点头道:“没想到在这里,也能遇到你。”

朱寿笑了笑道:“能遇到殿下,是我的幸运,只是殿下为何在这里?外面不同城内,我怕殿下有危险。”

朱允熥说道:“送舅姥爷出征,难得可以出城,想要到处走走,舳舻侯刚巡视漕运回来吧?”

说着他突然有了个想法。

督理漕运,可是个肥差。

漕运上面,往来最多的是商船,油水很足,那些商人为了过关、少交税等,基本会给军官一点好处。

作为漕运的老大,朱寿暗里明里得到的好处,肯定不会少,也不是个缺钱的人。

也许可以试着,找他借钱。

朱寿是知道,蓝玉要讨伐月鲁帖木儿,正要夸奖两句朱允熥对军队的重视时。

“舳舻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朱允熥打断道。

听到他还有什么请求,朱寿愣了片刻,随即道:“殿下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请尽管吩咐。”

三皇孙可以说请求,但他是绝对不敢承认这是请求。

“我刚从那边的村子过来。”

朱允熥指了指伤残老兵聚集的方向,深吸了口气,又道:“看到他们这样,心里甚是难受,想着天气快转凉了,很快又要下雪,他们缺衣少粮,过得一定更苦,特别是大过年的时候,我想为他们买衣买粮,尽量让他们好过一些。”

停顿了下,他又道:“我能力不够,手头上也没啥钱,帮不了太多,但能帮一点算一点,先度过这个冬天,下一年的我再想办法,舳舻侯能借我点钱吗?明年一定能还你。”

听着,朱寿愣住了。

那个伤残老兵聚居的村子,他们没有人不知道,刚开始很多人关心,愿意给钱给粮。

但时间一长,逐渐被遗忘。

偶尔会有人,送点粮食和布匹过去,仅此而已。

基本没有太多人,愿意主动过问,毕竟伤残老兵这个群体太大了,就算朝廷也顾及不过来。

当初他们退下来,给的抚恤是足够的,后面就不再管了。

没想到殿下,竟然关心他们。

朱寿想着那些老兵,都是曾经一起,跟随他们打天下的兄弟。

打仗的时候,一起流血流泪,现在天下平定,日子越来越好了,享受的却不是他们,逐渐无人问津,在一个角落里受苦。

念及至此,朱寿鼻子一酸,他亲身经历过战争,同样受过伤,可以共情那些伤残老兵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