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藩王如何谋反?
朱允熥不客气了,又道:“我想知道,刚才大师说,四叔有夺嫡的心,是从现在有,还是以前父王在的时候就有了?”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直接了。
对朱棣而言,还是个致命的问题。
如果是现在有夺嫡的心,其实也还好,但故太子还在的时候,就有这个心思了,那么朱棣是企图谋反。
“如果大师不想回答,也可以不答。”
朱允熥还是想知道,四叔具体怎么想,姚广孝能回答,自然最好了。
不回,也没所谓。
姚广孝叹道:“回殿下,故太子还在的时候,燕王就有了那个心思,其实不仅燕王,秦王和晋王曾经都有。”
此言一出,杨士奇三人感到头皮发麻。
又要接触那些,他们不想接触的皇室秘闻,还是关于谋反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不过殿下不让他们离开,他们也不能随便离开。
朱允熥听着不觉得意外,历史上的记载,蓝玉曾和朱标说过,朱棣有反心,原来还是真的。
这不是乱写,而是事实。
“故太子还在的时候,燕王根本没有这个条件。”
姚广孝又说道:“当时燕王和我们只是想一想,就算真的敢做了,秦王和晋王也会马上把燕王按死,根本反不起来。”
朱标的地位那么稳,他们根本不可能谋反成功。
何况朱元璋还在,他们谁敢乱来,老朱保证能让他们后悔。
朱标看起来是仁善,但仁善只是表面,作为大明朝的太子,暗地里的手段肯定多了去。
如果他们敢反了,不一定玩得过朱标。
朱允熥问道:“现在呢?”
姚广孝道:“以起兵为主,养私兵,锻造武器,再和朝中重臣勾结,我们的预判,只要立的是二皇孙,蓝玉等武将都活不成。”
立的是朱允炆,他们才有条件。
如果是朱允熥,朱棣不可能有机会,打进应天府。
就算立的是朱允炆,只要朱允炆不乱搞,朱棣也打不回来。
朱允熥听到勾结朝中重臣,马上可以想到朱棣靖难成功的原因。
里应外合,朱允炆那个废物,怎么够朱棣玩?
根本玩不过。
朱允熥说道:“多谢大师,愿意把这些坦白。”
姚广孝想了想道:“我还想提醒殿下一件事,现在秦王和晋王是服从殿下,也愿意支持殿下,但只是表面的支持,他们背面里是否还有别的心思,谁也不清楚。”
“挑拨皇亲,是死罪,但尽管死罪,我也要这样说。”
他郑重道。
这一层,朱允熥也考虑过。
打算给秦晋二王送礼,保持关系的同时,再利用他们,和燕王互相制衡,朱允熥也不保证,他们一定真心支持自己。
“我之前曾说过,四叔是个英雄。”
朱允熥问道:“我也让大师帮我劝说四叔,过来投靠了,四叔的意思如何?”
姚广孝道:“暂不清楚态度,但殿下的意思,是让秦晋和燕王,在北边互相抗衡,对吧?”
无论朱棣投不投靠朱允熥,北边这三个藩王,都会形成一个制衡的条件,这是必然的。只要北边慢慢稳定下来,朱允熥有时间稳定内部,再找各种理由,对藩王动手。
削藩是必然要削,但应该怎么削,这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而不是像朱允炆那样乱来。
朱允熥问:“四叔怎么说?”
姚广孝道:“我把殿下第一次和我见面的事情,送信回去告诉燕王,但燕王的回信中,没有提及这事,不过昨天我也让人送信回去告知燕王,目前还在等燕王的回信。”
从金陵到北平那么远,书信往来,还是挺麻烦的。
解缙在这时,忍不住问:“你如何能保证,你是真心投靠殿下,不是为了燕王来的?”
这个问题一出,李至刚和杨士奇看向姚广孝的眼神里,都有些怀疑。
姚广孝一怔,摇头苦笑道:“我无法证明。”
“无需证明。”
朱允熥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用大师,就不会怀疑,相信大师也是真心的。”
姚广孝感激道:“多谢殿下!”
朱允熥又道:“大师觉得,我要扳倒吕氏,应该怎么做?吕氏是现在名正言顺的太子妃,将来我夺嫡成功了,也得称她一声母后。”
对于吕氏,他还是膈应的,又道:“孝道,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她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未来我要被她的孝道牵制,除非能把她扳倒了。”
这个问题,使得姚广孝陷入沉思。
杨士奇三人,不敢想太多。
要扳倒太子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又有可能,要被直接卷入他们皇室内部的斗争,这和夺嫡不一样。
姚广孝想了好一会才说道:“殿下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殿下已经有了想法,遵循心里的想法去做即可!有些话,我不怕说,但三位先生应该怕听到,或者不想听到。”
杨士奇不好意思道:“大师说得对。”
关系到皇室内部问题,还有可能是吕氏下毒手,杀了常氏、朱雄英等的问题,他们心里想想就好了。
如果非要知道,短时间之内可能没事。
但在以后呢?
朱元璋为了维护皇室的名声、威严等,会不会做点比较特别的事情?
这就不一定了。
知道的越多,越危险。
懂的都懂!
朱允熥也不纠结了,笑道:“等到哪天有空,我们私底下再聊聊。”
既然大家有所顾虑,就不是很适合,在这个时候聊太多了。
“吉祥,为大师收拾一个房间。”
朱允熥道:“还请大师暂住在我府上,一来是为了安全,二来我的钱暂时要用来做其他事情,等明年再为你们置办宅院。”
要邀请他们帮自己,这点投入是必须要有的。
姚广孝道:“殿下不必麻烦,我随便就好了。”
“殿下。”
杨大妞从外面进来,道:“宫里来人了。”
听到宫里来人,他们同时一怔,来得也太巧了。
姚广孝说道:“如果没有猜错,陛下一定想见我和杨先生,李大人和解先生,陛下都见过了,唯独我们还没见过,总得见上一面。”
朱允熥认为也有道理,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