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见面
也只有他,才能如此有威严,只听声音,还没见人,便已让人感到颤抖。
“你这和尚,拜佛念经,不是只拜佛,也拜咱?给咱跪下?”
朱元璋来到他们面前,冷淡地说道。
他以前当过和尚,虽然不避忌别人谈及自己和尚的身份,反之出身低下才更能显得自己现在成就的不凡,但他对和尚没多少好感。
当和尚的时候,见多了和尚的虚伪。
听到首先问的是自己,姚广孝跪着说道:“陛下是天子,连神佛都不如陛下,贫僧自然要跪!”
这话说得好听,朱元璋听了甚是满意,道:“起来吧,坐!”
他们这才起来,坐在椅子上。
不过还是有点拘谨。
朱元璋的目光,打量了他们一会,道:“杨士奇,乡试不第,但又是个有能力的人,你的乡试不第,背后是否有什么原因?”
杨士奇想了想道:“是臣,学识不够。”
朱元璋这就笑了,道:“学识不够,你还可以有能力?”
杨士奇深吸了口气,想着胆子也大了起来,问道:“陛下真的想听臣的解释?”
“说!”
朱元璋倒是想看看,杨士奇还能说出什么来。
杨士奇鼓起勇气道:“当年陛下出身微末,连书都还没读过,到如今至高无上,岂不是说明,学识有些时候,不一定等于能力?臣卑贱,自然远比不上陛下,但也自以为,现在的学识,足以支撑起当前的能力。”
“说得好!”
朱元璋哈哈一笑,但又道:“可是,咱当权之后,没有放下过学识。”
读书不多,是朱元璋前期的不足。
可是在后期,他在读书上面,还是下足功夫,特别努力。
杨士奇道:“臣同样没有放下过学识,也有一直读书看书,臣远比不上陛下,无论再怎么学,也难以有成就,但只要能让自己的能力一直维持,尽可能地帮陛下、帮殿下分忧,认为目前的学识,还是够用的。”
“你这人,说话说得倒是好听。”
朱元璋表情放缓了些,又道:“也懂得狡辩,哈哈……”
他也不管,杨士奇乡试不第的事情了。
“允熥说你,有宰辅之才,你认为如何?”
朱元璋问道。
先不管姚广孝,把他晾在一边。
杨士奇摇头道:“是殿下,对臣的高捧了,臣远没有这个能力,也担当不起。”
朱元璋道:“允熥不会乱说,说你有,那么你一定有,就算现在没有,以后也会有。”
杨士奇不敢当,躬身道:“真的是殿下高捧了。”
“那你说说,现在大明怎么样。”
朱元璋不管高捧不高捧,想看看杨士奇还没正式进入朝堂,对大明朝廷如何了解。
杨士奇想了一会道:“陛下吏治清明,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安居乐业。”
朱元璋脸色一垮,道:“咱不想听这些奉承的话,你直说你看到的不足,把你看到的提出来,就算说错了,咱也不会对你怎么样。”
这是朱允熥选择的人,就算说错了,确实不会怎么样。
但是,说错了的话,杨士奇不用再回朱允熥身边,他这个爷爷,能自作主张地,把杨士奇赶走了。
“那臣斗胆。”
杨士奇想了想道:“先从最重要的钱开始,大明其实很穷,很缺钱。大明建国,在元末满目苍夷之后,起步不是很富裕,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陛下多次北伐,大军一动,基本是要烧钱。”在今年年初,朱标去世之前,朱元璋才发动了一次北伐。
是洪武年间,第十一次北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是绝对烧钱,也消耗粮食。
“陛下为民,修河治水,铺路造桥等,惠及百姓的事情,这么多年里面,也没少做。”
杨士奇低下头道:“臣虽然没有进入朝廷,但相信各部官员,经常问陛下要钱,陛下也经常让户部挤些钱出来,陛下的内帑,只怕也所剩无几了。”
“唉……”
提起钱的事情,朱元璋确实无奈。
真的太缺钱了。
虽说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又万万不能。
比如北伐,你没钱发军饷,士兵谁愿意帮你打仗?
粮食也是钱!
“咱印发大明宝钞,为的也是钱。”
朱元璋问道:“但为何,大明宝钞会直接废了?”
杨士奇说道:“因为宝钞的信用不足。”
朱元璋又问:“为何?”
杨士奇道:“首先,陛下印发宝钞,但不首先使用宝钞,比如交税的时候,必须要现银,无法使用宝钞,朝廷都不敢用,百姓如何敢用?”
朱元璋听了,郑重点头。
这一点他是承认的,自己印钱,但不敢用,百姓们谁敢用?
“其次,准备金不足。”
杨士奇道:“陛下印宝钞,是为了弥补钱的不足,但把金银铜等,变成了一张纸,百姓肯定心里不安,想要兑换成现钱,但印发的远多于国库的金银储备。一旦百姓觉得宝钞没有任何信用,就会去兑换,形成了挤兑,宝钞换不出真正的钱,谁还愿意用?”
正是因为国库的钱不够,朱元璋才那么放肆地印钱。
想要把纸,当作钱来用。
但是,朱元璋不懂准备金,更不懂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印发的大明宝钞,根本经营不起来。
“最后还有一点。”
杨士奇补充道:“造假大明宝钞,太容易了。”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知道杨士奇说的,全部说在大明宝钞的弊端上面。
说的又都是对的。
“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问道。
杨士奇道:“做好防伪,重新树立百姓对大明宝钞的信用,让百姓使用宝钞,和使用正常的金银铜没有区别,大明宝钞才能真正流通,但要做到,不容易。”
防伪的技术,暂且不说。
单是这个信用的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朝廷都不敢用,百姓们谁敢用呢?
没有完整的金融体系,大明宝钞早就烂透了,信用基本树立不起来。
朱元璋认真地沉思了好久,道:“你说的都对,咱开始相信,能力不等于学识了,很好!”
杨士奇心里暗暗放松,吐了口气道:“多谢陛下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