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火器的方向
作为朱棣身边的人,朱元璋早就知道姚广孝的存在,也看得出来姚广孝是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放在元末乱世,可能又是一个刘基,或者李善长。
不过当时没有遇到姚广孝,如果遇到了,朱元璋也有可能把姚广孝变成自己的人。
如果当不成自己人,那就一刀杀了。
朱元璋吩咐完了,便离开望江楼。
“两位,请!”
吉祥过来,客气地说道。
他们这才起来,走出望江楼的范围。
姚广孝依旧保持那一份淡定,至于杨士奇,慢慢放松了全身。
他们来到工部的时候,正要去找朱允熥,但是被李至刚告知,朱允熥临时有事离开了,他们出宫之后,该干嘛就干嘛。
“道衍大师,我们算是得到陛下的承认了。”
杨士奇首先说道。
姚广孝道:“是啊,得到承认,就该好好辅助殿下了。”
这样说着,他们离开皇宫。
杨士奇回头看了一眼皇宫,心想我以后一定要成为朝廷重臣。
只要能帮朱允熥登基,一切愿望,都可以实现。
朱允炆,绝对不是三皇孙的对手。
——
此时的朱允熥,已经来到城外的兵器局。
可以听到这里嘈杂的声音不断。
有的在锻造武器,有不断打铁的声音,还有高炉燃烧发出的声音等。
今年年初,朱元璋进行了一次北伐。
打仗肯定会有耗损,损坏了不少武器,现在工部正在增加生产线,努力补足军中的武器,要为下一次洪武北伐做准备。
草原上的敌人,一直是朱元璋心头大患。
“什么人?”
朱允熥刚出现在这里,就被附近的人拦下了。
“找人。”
朱允熥出示了那个令牌。
这里的人看了,纷纷跪下来行礼。
“陶志学在什么地方?”
朱允熥问道。
那人道:“在三里之外,不在我们这里,火药是特别危险的东西,不能碰任何一点明火。”
正因为特别危险,才要远离城池,也要远离那些,热烘烘的高炉。
朱允熥问明白了方向,再走了三里路,终于看到这里,有几间看上去比较简陋的屋子,刚靠近就嗅到了一股很浓烈的硫磺气味。
这里一定是陶志学研究火药的地方了。
朱允熥大步走去,正好看到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男人,从屋内出来。
“你是?”
男人正是陶志学,但没见过朱允熥,不知道是谁。
“你就是陶志学,万户的孙儿?”
朱允熥打量了对方一会。
陶志学微微点头道:“请问阁下来此,有何事?这里都是火药了,特别危险,又是朝廷管制的地方,你们最好尽快离开。”
朱允熥说道:“我叫做朱允熥,专门来找你的,要不我们聊聊?”
“三皇孙殿下?”
陶志学一怔,连忙下拜。他不怀疑朱允熥的真实性,在应天府之内,敢冒充皇孙,肯定是活腻了,正常没有人敢这样做。
陶志学很好奇,朱允熥想做什么,但还是把人邀请进去。
“这里只有你一人?”
朱允熥左右看了看,又问。
陶志学道:“其他人今天不在,但我这里的人不算多,因为火铳火炮的锻造,军器局的其他同僚都可以,我们只需要为他们提供火药。”
这样一来,确实不需要太多人。
“你们的火药,是怎么配比?”
朱允熥又问。
陶志学道:“通过炭硫硝配比得来。”
朱允熥快速想了想,穿越之前看过的知识,又道:“目前我们大明的火器,其实还不算好,你有没有想过改进?”
陶志学坦诚道:“当然有,但……很难有进展。”
由于体制问题,这些又得不到重视,没有各种支持,具体的方向,陶志学一直摸索不出来。
目前火器的进展,慢得不行。
“过段时间,我会找皇爷爷,把军器局和兵仗局要过来。”
朱允熥说道:“到时候我想让你一起管这两个,把资源整合起来,你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改进火器,或者做新的火器。酬劳方面,我绝对不会亏待了你们,只要能做出来,钱要多少有多少。”
这就让陶志学感到疑惑了,问道:“殿下为何如此?”
朱允熥解释道:“我觉得未来的战争,火器或者说远程武器,一定是战场上的主导,现在的火器,是不好用,需要不断改进,拿火铳举例。”
他看到屋内,也有一个火铳。
其实就是一根铁管,组装上一个固定的把手。
“这种火铳,声音惊人,近距离穿透力很强。”
“但装填麻烦,又很容易炸膛。”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一种弹药,把子弹和火药合为一体。”
“装弹不用从枪口装进枪膛,在枪托附近,设计一个装填弹药的口子,通过撞击产生的火花引燃子弹的火药。”
“这样的效果,岂不是更方便使用?能解决很多火器上的问题?”
朱允熥把真正的枪,给陶志学科普了一下。
陶志学听着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和方向是他没想过的,很快又道:“我们现在的能力,根本做不出来。”
军器局的水平如何,他比谁都要清楚。
兵仗局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方向是特别好,但要做出来,又很难。
朱允熥说道:“现在做不了,但不代表以后也做不了,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到时候我把兵仗局和军器局要过来,希望你可以帮我。”
“愿为殿下效劳!”
陶志学朗声道。
制造火器,是他最大的理想。
这是从陶成道开始,一直传承到了现在的理想。
朱允熥满意道:“你可以先按照我给的思路,好好想想,其实不一定要拘泥于现在的想法,可以大胆去想,现在做不出来没关系,但如果连想法都没有,如何进步?”
听了这话,陶志学沉思良久。
“多谢殿下的指点。”
陶志学躬身道:“臣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他悟了。
想法是一定要有的。
他们这些搞技术的人,如果连想法都没有,是做不出什么好东西。
朱允熥笑道:“看来,你悟了。”
悟了就好。
大明现在,最缺的是科研人员,如果陶志学可以成功,未来做什么都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