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不知道,能少很多烦恼
“殿下打算什么时候带皇妃回家?”
回去的路上,杨大妞期待地问。
朱允熥无奈道:“什么王妃?”
杨大妞笑道:“赵姑娘就是王妃,以后可能还是皇后,要不殿下回去和陛下说一说,这样就能说亲了,我再回去和老夫人说说。”
蓝氏一定很想看到,朱允熥成家立业。
朱允熥:“……”
“还不急。”
他现在年纪还小,过完这个年,还是十五岁不到。
那么早成亲,貌似不太合适。
但是,古代的成亲,就是那么早。
别说十四五岁,十三四岁都可以了。
朱允熥有些接受不了,古人的早成亲,不过未来会慢慢习惯,毕竟古人的寿命普遍不是很长,早成亲早生娃是正常的事情。
“王妃的事情,以后再说。”
朱允熥郑重道:“我们接下来,可是要干大事的。”
杨大妞说道:“殿下可以一起做。”
看到这个小丫头,那么希望自己能有王妃,朱允熥敲了敲杨大妞的额头,然后回家了。
新年期间,暂无别的事情。
过了这第一天,朱允熥在第二天,去拜访一下各位皇叔,以及进宫见一见朱元璋。
第三天的时候,去拜访那些勋贵,见一见蓝氏还是很有必要。
到了第四天,再出城,去那些伤残老兵的村子里看看。
只见之前让他们制造的纺织机,数量已经很多了,现在只剩下开工织布。
朱允熥在村子附近,划下一块地,再去问朱元璋要到了这块地,就在正式建厂。
一切准备就绪,等到沐休结束,可以正常地建厂生产。
不过在货物出口之前,还是要灭了那些倭寇,以及打击南方那些豪绅的走私行为。
出海的准许,朱允熥已经拿到了。
其他的,一切都不成问题。
顺便再去看了看陶志学,他还在根据朱允熥提出的方向,改良和研究火器。
这一门科学,没那么容易。
朱允熥琢磨着,还要写一写那些物理化学知识,让陶志学慢慢领悟。
但穿越之前,他懂的物理化学,都是高中课本的内容,过去了那么长时间,早就忘记得差不多。
“早知道会穿越,我就拼命记下那些知识。”
朱允熥无奈地在想。
从城外回来,朱允熥又闲下来了。
除了和姚广孝他们聊一聊天下大势,暂时没有其他。
但是,朱高炽带着两个弟弟,来给朱允熥拜年,他们好像,也想来拉一拉关系。
朱允熥自然是乐意的,以后还想着,把四叔的三个儿子都收服了,给自己用。
他们都是比较有能力的人,能为己用,最好可以。
“大师,那个袁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朱允熥收服了姚广孝那么久,还是第一次问起袁珙此人。
他知道朱棣身边,一僧一道。
这两人都是满身反骨。
现在姚广孝的反骨暂时被磨平了,以后还会不会长出来,暂时不清楚,但好奇那个袁珙具体怎么样。
姚广孝说道:“袁珙这人,和我差不多,但他能卜会算。”
朱允熥更好奇了,问道:“真的有人,可以未卜先知,或者推演未来?”
穿越那么玄乎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
朱允熥在想,如果真的有能卜会算,好像也正常吧?
“哪有这么玄乎?”
姚广孝摇了摇头道:“不过是简单预判,看一看命运、看气息等等,身份越是低的人,越不能看,越高的越是可以。”
对于这些,朱允熥完全外行。
这才发现,原来卜算还有那么多条件。
不是他想的那样,什么都可以算。
“为何?”
朱允熥好奇地问。
姚广孝解释道:“普通人的气息等基本是一样,大概是面相和手相的区别,这些算不了太多。身份越是高贵的人,气息越是不同,我们有一门望气术,看的正是身份尊贵的人的气息。”
听了这话,朱允熥大概明白。
以前看《史记》在《鸿门宴》那篇有描述,范增找人给刘邦望气,说是“成五彩,天子之气也”。
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
朱允熥笑道:“如果那个袁珙来京,我倒是想让他看看,我的命运如何。”
姚广孝摆手道:“我建议,还是不要。”
朱允熥又好奇地问:“为何?”
姚广孝解释道:“通常知道得越多,烦恼也就越多,不需要什么都预知,一切回归本心,遵循本心想法去做,岂不更自由自在?”
朱允熥赞叹道:“大师此言甚对!”
姚广孝又道:“燕王殿下一定又找袁珙算过,应该是算准了天命不在他的身上,才会那么爽快地投降。”
他是不在北平,但袁珙的那些事情,瞒不过他。
发生了什么,一想就知道了。
“看来四叔很信任你们。”
朱允熥说道。
姚广孝苦笑道:“相信得越多,烦恼也就越多。”
这话听起来,充满了哲理。
“受教了。”
朱允熥行了一礼。
这个和尚不仅满肚子坏水,有时候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
至于卜算的事情,朱允熥暂时不去想了。
那个袁珙,其实不是很想见。
最多只是个有反心的道士,要说名气,远不如姚广孝的高,能力应该也不如姚广孝,只是能卜会算,而朱棣正好需要此道。
朱允熥不需要此道,随便即可。
——
朱允炆现在,浑身不对劲。
主要是得不到去玩,身上到处是不舒服的,那个瘾起来,别提有多难受。
但目前是沐休期间,吕氏经常来看看。
那些官员,偶尔也会来拜访,如果发现他不在,一旦去找,或者去查,很容易被查出了什么。
一旦被他们发现了,朱允炆知道,末日差不多要来了。
为了去玩,他偷偷摸摸。
玩得很不尽兴。
“殿下,您怎么了?”
新任的户部尚书李焕文,看到朱允炆的异样,好奇地问。
他也是站队朱允炆的人。
和赵勉一样,作为文官,坚决拥立朱允炆,因此新年期间,必须来拜码头,要向朱允炆表明自己的决心。
他们这些文官,心里想的是全靠朱允炆了。
朱允炆一怔,回过神来,道:“我没事,李大人说到哪里了?”
想着去喝花酒的事情,他都忘了李焕文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