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拿捏王子腾的关键证据
“回禀皇兄,若要加强对王子腾的掌控,关键在于抓住他的把柄,令其心生忌惮,不敢轻易与那些老旧勋贵们靠拢。”
此说法,在靖昌帝的预料之内,微微点头,却依旧神色凝重:
“嗯,理应如此…只是,想要拿捏住他这般致命的把柄,恐怕并非易事吧?”
诚如靖昌帝所言,想要让王子腾忌惮到不敢随意与老旧勋贵勾结,即便是以他妻儿老小的性命相挟,恐怕也难以奏效。
忠顺王接着回应道:“皇兄,您有所不知,这些年,王子腾仰仗着贾家的扶持,已然成为金陵四家的领头人物。”
“随着权势渐盛,他的私心也上来了,据臣所知,他私下做了不少事,都是瞒着其他三家的。”
“再一个,他对薛家存有吞并之心,前几年,王家便已悄然接管了薛家在南边的诸多生意。”
“薛家少爷薛蟠在金陵闹出了人命官司,薛家掌家太太是王子腾的亲妹妹,而薛蟠是他的亲外甥。”
“王子腾暗中指使应天府尹贾化,为薛蟠炮制了一个已死的假像,以避王法,如今的薛家,明面上已无继承人。”
“他们一家现今寄居于荣国府贾家,实际上,薛家已近乎被王家吞并。”
“皇兄只需坐实此事证据,届时,王子腾必定投鼠忌器,不敢再有异动,否则,皇兄一旦将他吞并薛家的行径公之于众,必然会让他信誉扫地,再无人敢信他!”
靖昌帝听闻,面露惊疑之色:“你的意思是,王子腾竟然连自己亲妹妹一家都算计?”
忠顺王轻轻点头:“确实如此,其实细细想来,也不难理解,薛家传到薛蟠这一代,已然衰败不堪。”
“王子腾如今身负金陵四家的厚望,与其眼睁睁看着薛家败落,倒不如将其吞并,由王家接手薛家的生意。”
靖昌帝听了这话,眼神微微闪烁,旋即点头:“很好,如此说来,只需拿到他吞并薛家的切实证据即可。”
忠顺王紧接着提醒道:“皇兄,此事宜早不宜迟,就怕王子腾先一步察觉,所以得尽快将证据牢牢攥在手中。”
靖昌帝领会了他话中的深意,当即吩咐道:
“既然此事是老六你为朕出的主意,那便交由你去操办,切记,切不可打草惊蛇,否则,王子腾很可能立时叛变!”
忠顺王赶忙起身,恭敬回道:“臣遵旨,圣上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妥善完成此事。”
一旁的忠礼王见状,也跟着起身回应。
靖昌帝对此颇为满意,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
三人又就军国大事交谈了一会儿,靖昌帝温声询问忠礼王:
“老八,朕听闻你家奕弘突然重病在身,如今情况怎样了?”
他口中的奕弘,是忠礼王的嫡长子,也是忠礼王府的世子,全名秦奕弘。
听到靖昌帝提及此事,忠礼王满脸尽显哀愁之色,不禁长叹一声:
“多谢皇兄挂念,也不知他究竟造了什么孽,竟突然一病不起,小弟遍请太医院的诸多太医为他诊治,然却毫无效果。”
靖昌帝闻言,不禁跟着皱眉,追问道:
“究竟是什么病症?”
忠礼王无奈回道:“太医们都说,他是误食了不干净的东西,中了毒,至于是什么毒,太医们都不得而知,也不知从何下手!”听闻此般情形,靖昌帝也只能跟着幽幽轻叹,太医们都已束手无策了,那真是无可奈何了。
一直在一旁垂首恭听的夏守忠,眼珠骨碌一转,赶忙凑上前,小声提醒道:
“圣上,若论解毒之能,那位刚被您封赐为三等男的沈蕴,颇为拿手,江南的瘟毒,正是被他化解的。”
听了这话,靖昌帝眼神一闪,笑着对忠礼王说道:
“老八,朕给你举荐一人,或许能解奕弘身上之毒。”
忠礼王虽已听到夏守忠的话语,但仍激动反问:
“不知皇兄所荐何人?”
靖昌帝面带微笑,缓缓说道:
“便是朕前不久刚封的三等男沈蕴,想必你也略有耳闻,他不仅将病入膏肓的两淮巡盐御史林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后来更是成功解了江南突如其来的瘟毒,阻止了瘟疫继续肆虐扩散,救江南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忠礼王点头称是:“此事,小弟确实有所耳闻,只是,他此刻应该还在江南之地。”
靖昌帝抬手一挥,爽朗说道:“无妨,朕即刻派人去请他速速上京便是。”
忠礼王听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赶忙答谢道:
“臣多谢圣上隆恩!”
靖昌帝摆了摆手,温和说道:“何必如此客气,奕弘也是朕的亲侄儿,他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心里同样不好受。”
忠礼王听了,愈发感动,抬手轻轻抹了抹眼角,再三表达感激之情,同时也言辞恳切地表示,此后定当竭尽全力报答靖昌帝的浩荡圣恩。
一旁垂首恭听的夏守忠见此情景,明白靖昌帝这是有意笼络忠礼王,只要这些亲王们皆心向靖昌帝,那靖昌帝的皇位自然更加稳固。
又见靖昌帝当即便吩咐太监去传旨,宣沈蕴即刻返回京城,为忠礼王府的世子医治中毒之症。
……
京城城东十里外,坐落着一座寺庙,名为铁槛寺。
是贾家的家庙,用于停放贾族中去世之人灵柩,同时也是一些落魄族人的寄居之地。
秦可卿的灵柩便停放于此,浩浩荡荡的送殡队伍抵达铁槛寺后,这场盛大的殡礼也终于是结束了。
前来送殡的宾客,一部分相继告辞离去,而有些则选择留宿在此。
王熙凤身为贾家本家人,按规矩要留宿一夜,只是她见铁槛寺多为外男,她一个年轻媳妇留宿其中,有诸多不便。
好在铁槛寺旁边,就有一座尼姑庵,名为水月庵,庵中的住持师父净虚,与贾家常有往来,这水月庵也算得上是贾家的半个家庙了。
于是,王熙凤便移步到水月庵中歇息,净虚对这位贾家二奶奶,向来是阿谀奉承、讨好有加。
正巧有事需要请王熙凤帮忙,趁着王熙凤歇息之时,净虚轻手轻脚地来到她身旁,微微凑近,满脸堆笑地说道:
“我正有一事,本打算到府中向太太、奶奶讨个示下,正巧奶奶您在此处,便先跟奶奶您说了。”
王熙凤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淡淡:“是何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