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21章 双管齐下

朱夫人收到赔礼的心情,可想而知。本文搜:大神看书 免费阅读然而知雨说的一本正经,云雾绡也着实是好东西,罗这种料子,在市面上,价格虽贵,还是买得到的,霞烟罗难得,是因为花色。但云雾绡却是市面上花钱也不易买的到的。

朱夫人的心情矛盾,一边是想收料子的心情,一边是看到系着红色蝴蝶结的大白鹅的愤怒。

最后她收下了赔礼,之后贾妍再下请帖,却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不管是真病假病,真有事假有事,再不肯赴贾妍的约。

如林如海所料,杨系一派官员的夫人们,还真就都是看朱夫人行事。倒不是她们个个都愿意,但朱夫人想到那只鹅,觉得自己受辱,转头自己请了客,在这些夫人们面前公开放了话,虽没说不让她们赴贾妍的约,可话里话外,不就是这么个意思。

或许因为这一点,朱大人于公于私都心虚的很,这时还得主动积极出来表态,支持林如海下乡征税的命令。

这么一来,杨系一派官员只好附和,再有罗翰等人的支持,剩下的官吏们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乖乖照办。

宁东县说大不大,就小不小,夏税的征收从六月中旬开始,前后有二十天的时间,下到乡镇来,自然比不得在县衙门坐着喝茶。但又比之前下到村子里看小麦收成的情况好太多。

大家或苦中作乐,或是另有想法,日子总是过一日少一日,半个月后,各个乡镇的征税工作就完成了,余下的则是文书工作,盘账,复核。

众人松了一口气,算账复核的工作,不过是动动手指头,轻松多了。

尤其是抽调的诸位官吏,这时就可以回到原岗,享受几天清闲了。

只余下户房司和税课司,需要继续一些收尾的工作。

县衙门的休沐也恢复了正常。朱大人等几位杨系官员就忙不迭地相约,到碧水山庄向杨二爷请功。

杨二爷抚着他颇为得意的美须,说:“既然这位探花郎如此识趣,没有拿收成来动税粮,你们之后凡是能配合的地方,多配合一二。”

朱大人等都纷纷称是,有人则提起探好郎的夫人好客一事来,一脸为难地说:“那位国公府的千金,倒是对乡下好奇的很,我家夫人都托了两次病,如今家里真怕收到她递来的帖子。”

杨二爷倒不知此事,忙问是怎么回事。

等听完众人的话,忍不住笑道:“这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回去同你们夫人说,也不要都拒了,大家都托病,多不好。每次总得有一两个人去赴约,权当是帮你们的忙,陪好县令夫人,你们在县衙里,也好做事嘛。”

但大家都听出他这话玩笑居多,因此谁也没有当真。随之说起林如海下乡征粮,明明发现了粮食收成与预定征的税目差异颇大,也并不曾发话,可见着实并无胆量:“探花郎大概也只有文章做的花团锦簇了。”

“那可不是,人长的还一表人才呢。”

……

被他们取笑的林如海正在写折子。他当然没法向圣上递密折,甚至他作为一个小小的县令,他的折子都是要经过正常的流程,一层一层过手,最后能不能到天子的御桌上,需要的不是一点点运气。

但是,如今则不同,谁叫他有一个在内阁参军机的岳丈,一个任工部尚书的舅舅,还有一个同窗——陆诚在文德殿奉笔。他照流程上折子,虽然时间慢一些,但有这三层保障,他这份折子自然会出现在天子的御桌上。

即便没有这三重保障,天子特意点他来宁东县当县令,往小了说,自然也是想通过宁东县,了解台州一州的农业实情。往大了说,挨着台州的几个州,总是报天灾,是真的,还是假的,也能探知一二。

折子的内容,则是林如海这段时间下乡了解到的各村小麦收成的实际情况,以及税收、租子和农户留下的粮食究竟是多少占比。

林如海是名正言顺下乡考察,了解情况的,暗里,他还让刘先生安排了家里的奴仆,挨乡挨村去实际了解情况。

另外,还有罗翰夫妇递来的田家收集的消息,田家不愧是地头蛇,他们经营多年,在宁东县是出了名的善人,递来的消息,覆盖县治下的几十个村子的实际收成,甚至包括杨家几千亩地的产量,都有一个概数。

小麦的收成好不好,从去年深秋播种到今年收成前的天气,田家每天都有记录。一个县城的天气总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从田家递来的天气纪录,林如海与县衙门的纪录相比,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猫腻。

林如海看到这份天气纪录,随口一问:“不知田家可有前两年的天气纪录?”

罗翰笑着说:“我就说,林大人不会只看眼前这一年。岳父对田地照管十分上心,管庄子的庄头,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记录下每日的天气。我要了这三年的记录来。大人既问起来,我回头让人送来。”

田家一共西个庄子,有大有小,不在一个村子里,几份天气记录,却有一个共同点,过去三年,宁东县境内,都称得上风调雨顺。台州虽然下辖七个县,地域不算小,但一个州的天气,相差不

会太多。

可他在京中,却在户部与工部的记录上,看到了台州报天灾的纪录。

不过现在不是他发作的时候。他亲自将田家的这份天气纪录抄写了一遍。

心里有了数,才下笔写要呈给天子的关于近三年宁东县的天气情况与庄稼收成的折子。

七月中,衙门里户司与税课司复合后的账目送来,纵向对比过去两年夏税,贾妍弄了一份图表,让林如海大开眼见,若只是列出数字,还不觉得,但有图表一画,再以不同的颜色标注,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差别之大。

林如海思考再三,决定将这份图表附上,他记忆超群,看过账目,便心中有数,笔下有据,结合天气记录的差异,写了一份长达三页的折子。

林如海的折子送出去,贾妍给京中和给金陵的家书也同时送出去,夫妇二人商量,借着忙完夏税的名目,以答谢为名,林如海再次设宴,款待县衙门的众官吏与他们的家眷。

这次的规模比上次宴请大多了。

人多,自然就不能在官邸请客。于是夫妇二人一商量,最后选了县里一家很平价的茶馆——春来茶馆,帖子一发下去,朱大人等看到是在这么简陋的茶馆请客,便等着看笑话。

底下的杂吏却是完全相反的态度,个个都很高兴。对他们来说,县令大人请客不稀奇,可他们却是头一回接到请帖,以往他们这些杂吏,可从来不在县大人的眼里。没想到这次的县令大人最有来头,却亲民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