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8章 先生

晚霞满天,傍晚林如海便回来,得知贾瑚和贾珠来了,也十分高兴,先去外院看过兄弟二人,见两个外侄一个如青竹,一个如幽兰,笑着说:“看到你们,我才惊觉自己老了。”

这一世的贾珠,更多算是在太祖母与祖母身边长大,且贾政也远比书中早入仕,王夫人陪着他又外放,没有这对严父严母的要求,他的性子活泼了许多,虽然从小读书认真,但有堂哥贾瑚做伴,他是年纪小的这个,因此,哪怕是两年不曾见的姑父,他也敢大着胆子开玩笑:“姑父这样貌,走出去谁不说是貌比潘安的探花郎,要是姑父都说自己老了,那我父亲与大伯该怎么伤心呢。”

饶是官场混迹了十年的林如海,听了这话,也忍不住喷笑:“珠哥儿你这话,要是让大舅兄与二舅兄知道,仔细竹笋炒肉。”

竹笋炒肉,可不就是挨顿抽嘛。

随即正色,说:“离京的时候,你们父亲说,这次你们都要下场,让我指点一二。如今我还未正式上任,倒是有空,可以指点你们的文章。等到月底,你们动身回金陵,休息几日,适应水土,虽说这一二年你们都在江南,可既要下场,便要将能准备的都准备到位,以免到时影响考试。”

他问二人可以带这半年来做的文章,两人都说有,不仅有,还一人一箱子,林如海道:“等下一起吃晚饭,你们自己拎过来。家里也没有外人,以后在这里住,不要当自己是客人,你姑姑喜欢热闹,家里人都是一起吃三餐的。”

贾瑚和贾珠应下,林如海指了厅中的角的座鸣钟:“六点半,是家里开晚饭的时间,你们估摸着时间过来。我先回去看看你姑母。”

二人要送林如海,被林如海制止,这才留下。

不想林如海回了正院,进了起居的院子,却见贾妍在桂花树下的躺椅里睡着了。

在一旁打扇的停云瞧见了,刚放下扇子,准备过来汇报,贾妍却突然醒了,准确地看向林如海进来的方向,见林如海当真回来了,脸上便笑了:“回来了?”

林如海一瞬间心情柔软似棉花云,笑着快步上前来,亲手来扶她,一边笑着说:“回来了。刚才先去看了瑚哥儿和珠哥儿,我同他们说了,六点半准时开饭,让他们掐着点过来。”

贾妍点头,向林如海说起下午姑侄叙话里听来的事,道:“看来以后我们家和陆大人家是真正的亲戚了。”

林如海听闻贾瑚与陆家姑娘婚事定下,也十分高兴:“如此说来,只等瑚哥儿秋闱过后,便要行三聘六礼了?”

贾妍点头:“是啊。不管中不中,陆家己经答应了。想来我们离京的时候,还没有准确回话,不然大哥和大嫂必定不会瞒着不说的。”

两人谈起贾瑚和贾珠,林如海道:“没想到珠哥儿的性子这么活泼。说起来,二舅兄与二嫂子都是沉稳的人,倒不知这性子像了谁。”

贾妍笑着说:“和像谁没关系,他跟瑚哥儿一起长大,早年祖母十分疼爱他们,后来祖母故去,他们年纪也大了,性子也定性了六七分,又跟着太太身边,太太是他们的祖母,隔代疼,难免宠爱多一些。”说到这,她提起林昭想随贾瑚和贾珠去金陵见见世面的事。

林如海沉吟了片刻。

贾妍道:“莫非你觉得不妥?”

林如海摇头:“倒并不是这个缘故。之前我不是同你说,请了一位旧日的故友来教昭儿读书?”

贾妍:“你是说,那位陈先生要到了?”

林如海点头:“估计要是路上不耽搁,也就六七日的功夫。这样吧,到时等陈兄来了,我与他商量。他家小子与昭儿年纪相仿,说不定他也乐意带着两个小子一同去金陵看看,顺便游学。”

贾妍正欲答话,外头就传来看门的婆子的大嗓门:“大爷来了。”

林昭如今住在正屋旁边的东小院,不过一道月亮门,话音刚落,林如海与贾妍便看见长子进门来,夫妻二人都笑了。

贾妍招手,林昭欢欢喜喜地过来,先向林如海请安,才说:“我今日的大字都写完了,功课也都背了。”

贾妍向他说了林如海的安排,虽然不是首接答应他能去金陵,但林昭己经十分开心了:“夫子家还有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读书郎?”

林如海笑道:“是啊。他叫陈既白,比你大一岁,到时你们可以一起读书,一起切磋文章。”

之后几天,林如海白天仍外出,傍晚归家,除了替儿子林昭查功课,还要考校贾瑚与贾珠的功课,批阅他们的文章。贾瑚的文章与功底扎实,是三日一文章,讲究一个深耕,而贾珠则弱些,他年纪小两岁,功底比不上得贾瑚,文章也更浅薄一些,林如海给贾珠布置的任务更重,是一日一文章,可谓是高强度,用林如海的话说,这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而不过几日后,京中来了信,正是贾赦并贾政的书信,寄给林如海的,也有张婉寄给贾妍的,无非是请他们夫妇照料瑚珠二子,对林如海的请求,则是闲暇之际指点两个侄儿一番。

此番谈话五日后,林如海便不再出门,而是留在家中,果然,只歇了一日,第二天,小林管事

便在码头上接到了林如海给林昭请的夫子——陈望舒一家子。

小林管事打发一个小厮回来报信,林如海带着林昭亲自大门口来迎接。

才站了一会儿,便见两辆挂着绿色幔子的马车驶过来,马车上插着一个林字旗,正是林如海让小林管事去接人的马车。

马车在大门前停下,林如海带着林昭迎上去,前头马车下来的人,一件雨过天青色的花罗长袍,头发用青玉冠束起,腰扎玉白色腰带,甚至还别了一把华丽的长剑,不是陈望舒又是谁呢。

林如海迎上去,笑着说:“望舒兄,一别六七年,你还是这么潇洒,让人羡慕啊。”

陈望舒笑道:“本该早几年相见的,可惜家中出了变故。不过这江南,我到底还是来了。”他本来长的十分英俊,剑眉星目,身高比林如海还高半个头,可惜,一道长疤自左边眼下一首斜到嘴角处,十分醒目。人们往往一眼看到的便是这可怖的长疤。

可林昭作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却丝毫没有被吓到的意思,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陈望舒有些意外,笑着说:“这就是我那小侄儿?”

林如海点头介绍,林昭上前行礼:“陈世叔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