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没成功

这事她只能通知贾敬,让他自己去处理。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北静郡王得知贾珲又出京了,脸上满是惊诧。

这小子在搞什么,刚做上锦衣卫指挥使,不好好经营京城,跑出去干什么?

“呵,再厉害,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他嘲讽一笑。

但这次没有再动手的意思,每次出手都吃亏,说明他的实力很强。

他出京对自己也有好处,没有他盯着,自己也能松口气,要知道自己还没准备好。

不过有一件事倒是可以趁机去试试,他眼眸闪了闪。

荣国府,荣庆堂,贾母震惊的看着坐着的北静郡府老太妃。

“老太妃,您怎么亲自来了?该我去您府上才是。”

老太妃笑了笑“没事儿,以我们两家的关系,谁来都一样。”

贾母心中狐疑,这话她一个字都不信,贾家早就和勋贵们没有什么来往了。

维持的也不过是一种表面功夫罢了。

但现在老太妃这么热情,肯定没这么简单。

压下心思,贾母跟着笑了起来“老太妃说得是...”

老太妃看了贾母一眼,笑着道“我来其实是想和你商量一件事的。”

贾母暗道来了,笑容不变,态度和善道“老太妃,您说。”

“还要先恭喜妹妹,有个能干的孙子,现在都做到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了。”老太妃笑呵呵的开口。

贾母眼眸一闪,果然和贾珲有关,不得不承认,贾珲对贾家的声望有很大的提升。

“老太妃您谬赞了,他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贾母笑着摆摆手。

老太妃摇摇头“话可不能这么说,运气也是能力的一部分不是吗?”

贾母笑了笑“老太妃,您说的事和珲哥儿有关?”

“嗯,我打算咱们两家亲上加亲,你看如何?”老太妃忽然道。

“呃....”贾母一愣,“亲上加亲?”北静郡王府想和贾家联姻。

这是她从没想过的事情。

“嗯,你知道的,我有个亲孙女,溶哥儿的亲妹妹,

刚还十五岁,和珲哥儿年龄相仿,你觉得如何?”

老太妃目光灼灼的看着贾母。

水溶找他说的时候,她本来是不答应的,那可是自己养大的孙女,夫婿自然要挑最好的。

不过在水溶把贾珲介绍了一遍后,她猛然发现这个少年是真的不错。

虽然是庶子,但在京城哪怕那些嫡子也没有他有能力。

再加上水溶的恳求,最终她还是答应走这一趟。

贾母回过神,心情复杂,若这是许配给贾宝玉的,她立刻就会答应下来。

但这么好一门亲事说给贾珲,她心里很是不舒服。

“老太妃能看中珲哥儿是他的福气,但这事恐怕要他自己答应才行。”贾母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她可是知道贾珲的性格,自己要是就这么定下了这门亲事,他要是不干,肯定会得罪北静郡王府。

除了贾宝玉,在其他事情上她还是清醒的。

老太妃一皱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定下不就好了。”

贾母苦笑一声,“话虽如此,但珲哥儿性子是个左的,他要是闹起来我们两家也不好看不是...”

她说得真心实意。

老太妃没想到贾母竟然不能做贾珲的主,顿时皱眉沉默起来。

贾母可不想放弃这门亲事,“老太妃,要不换一个人,

其实我有个嫡孙,比珲哥儿强多了,生来就有大造化....”

她对着贾宝玉就是一阵夸。

老太妃眼中露出一丝嘲讽“你说的应该是贵府那位衔玉而生的公子吧。”

贾母高兴的连连点头,“对,对,就是宝玉。”

心里喜滋滋的,没想到宝玉的事情老太妃也知道。

老太妃站了起来“那还是算了吧,等珲哥儿回来我们再商量。”

她感觉贾母脑子有病,敢传出衔玉而生的祥瑞来, 就不怕引起皇家的忌惮?

幸好那贾宝玉是个草包,不然他早就死了。

老太妃什么阴私诡计没有见过,贾母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贾母看到老太妃就这么走了,顿时怅然若失,要是宝玉能攀上北静郡王府,

那宝玉前途更加光明。

有眼不识金镶玉,贾母在心里腹诽。

老太妃回到北静郡王府叫来了水溶。

“事情没成。”老太妃淡淡道。

水溶疑惑道“贾府老太太不会拒绝吧?”

“呵,我看她倒是想答应,可惜,根本做不了贾珲的主,

呵,堂堂一家祖母竟然拿捏不住一个庶子。”

老太妃嘲讽一笑,对贾母看低了几分。

水溶摇摇头“这倒也对,以贾珲的本事,贾府老太太不敢对他怎么样?”

老太妃皱皱眉“怎么,你还要继续,真要把你妹妹嫁给贾珲?”

水溶眼眸闪了闪,“先等等,等贾珲回来再说。”

老太妃点点头,“你自己看着办吧,但要记住,那是你亲妹妹,不要害了她。”

水溶连忙道“老祖宗,您放心,我不会害她的。”

老太妃深深地看了水溶一眼,点点头,挥手让他离开。

贾珲的车队己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一路上是真的在游山玩水。

秦可卿也和林黛玉她们关系好了起来,开始她还以为会是自己和贾珲两人独自相处。

没想到贾珲会带上自己的妹妹,这让她隐隐有几分失落。

她己经见过了贾珲,是个美少年,或许是个不错的归宿。

她本来己经做好了准备,结果变成了这样。

随着套话,三春和林黛玉也知道是贾珲要带秦可卿出来的。

这让林黛玉时不时的就要刺秦可卿几句,让秦可卿有些莫名其妙。

只有在一边的探春看出来了一点苗头,自己三哥哥这是桃花运要来了啊。

她看看秦可卿,又看看林黛玉,竟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感觉两个似乎都可以。

所以她常常在别苗头的时候,就赶快打圆场。

迎春和惜春可看不出来,只是欢喜多了个好姐姐。

整天嘻嘻哈哈的,让车厢里欢乐不少。

因为走得慢,虽然是在赶路,但众女却没一点累的感觉。

反而一个个精力旺盛,见识着沿途的风土人情,可谓大开眼界。

这可是和江南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