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灯泡引发的商机
林志杰再次举杯喝下酒说:“他们不跟咱们玩,咱们自己过啊,咱们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免费看书就搜:求书帮 就国内百姓的需求就可以形成完整的市场。当咱们市场秩序形成,他们如果进来做生意需要按照咱们的规则才行。否则,咱们就要服从人家。这就是主动权的问题。”
刘处长叹口气说:“还是我没有想到,上次让你陷入危险当中,你可是比那些物资重要多了。”
林志杰摇头:“嘿嘿,我福大命大。唉~刘叔,我只是不喜欢掺和进那些事情里,而且,我也不想制造杀孽。可是有些人太过分了,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虎作伥就算了,还愚弄百姓。嘴里喊着权力是百姓给的,就是他们什么时候拿百姓当人了。
我觉得啊,农民有了粮食才能吃饱,吃饱了才有力气开荒。地多了才能有余粮,卖出去换成钱才能投资生产,或者供儿女上学。有了卖出来的粮食,其他人才能吃饱吃好,或者利用粮食做其他的工业。新华国建国没多久,百姓才刚刚吃饱饭。现在急需要的是什么?高产种子,地里需要肥料,需要拖拉机耕地,需要宽松的环境把粮食卖出去,需要更多的投资支持。现在的统购统销,其实因为物资缺乏。到时候物资都用不完了,你还会这样做吗?开源节流,我觉得重要的是开源,增加大家的收入,而不是节流,勒住脖子不让吃饭……”
刘秘处长听着,一边喝口酒。
这是王部长问道:“小杰,你这是关于藏富于民的最新解释吗?”
林志杰点头说:“也算吧,国富民强,民富了国家才能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简单的顺序关系。”
“小林你说的国富民强,需要多少年?”
林志杰笑了,慢慢说道:“十年,二十年,最多三十年我们就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夕阳落尽,林志杰拿起一个遥控器,轻轻一按,后院的灯亮了起来。王部长看到头顶的灯问道:“吆,白色的灯,这么亮得多少瓦?”
林志杰抬头看了一眼说:“十几瓦。”
刘处长摇头说:“不可能,怎么会?”
林志杰笑了,他忘了,随手拿出后世的Led灯泡就安上了。现在怎么解释?
“这是最新科技,Led灯泡瓦数低,亮度大,省电,可是灯泡贵一点。”
刘秘处长好奇站起来看了看,随后问:“这是什么新科技?”
林志杰解释道:“Led,就是英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意思就是发光二极管。这就是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泡。”
“哦,这样啊,也就是说真的省电?”
林志杰点头说:“五比一的比率,也就是说二十瓦的灯泡跟现在一百瓦的日光灯一样亮。”
刘处长大吃一惊,随后问:“容易损坏嘛?”
林志杰摇头说:”电压稳定的情况下没问题,不过跟日光灯一样也是有寿命的。”
王部长问:“这就是你我在家里研究出来的新东西?”
林志杰一愣,咋说,国际上都没有呢,他只能点点头说:“对,闲下来就瞎研究。”
刘处长闭上眼摇摇头,还好林志杰没事,如果这种灯泡普及,一个灯泡省五分之西的电,这要节约多少电。就算省一半也了不得。国家电力资源紧缺,省电可是必须的。
“我定一些,用于科研机构的照明。”
林志杰点头说:“好的。您要多少。”
“一万个。都有什么规格?”
林志杰想了想说:“1瓦,3瓦,8瓦,10瓦,12瓦,16瓦,20瓦,24瓦,30瓦。”
“一样来一千个,小的多一点,凑一万个。”
林志杰点头说:“好的,半月后交货。”
刘处长笑了,这个林志杰的,脑袋里的东西太多了,每一次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林志杰笑着拿过来两个台灯说:“可调台灯,护眼,没那么刺眼。你们两位回去试试。”
两个人哈哈大笑,吃饱喝足带着台灯离开了。夜里,刘处长用林志杰给的台灯正在办公,夫人过来倒了水说:“真的是好用啊。还能调节亮度。”
刘处长点头说:“他研究东西的时候第一个就是为了好用,你看他研究的农用机械,底下的反响就是弄着好用。所以回头客多。”
夫人笑着说:“我觉得小林的脑子真了不得,你说他懂多少知识。”
“哈哈哈,就是,我也想不透。”
林志杰第二天回到后世,在网上订购了一批Led灯泡。他不是图便宜,这个牌子他用过,耐久,亮度都不错。还弄了一些台灯、射灯,还有灯条。
回到了西九城,首先就把红星轧钢厂,红星农场的灯都换了,尤其是那种射灯,当探照灯是没问题的。小吕开心的差点跳起来。运行一天,省的电就可以买灯泡了。
日光灯15瓦的红的跟香头一样,暗的地上的东西都看不清,现在用一个3瓦的就比15瓦的亮。所以3瓦就能满足普通照明用。而十瓦
就可以当做六十瓦的日光灯用照亮一个办公室。24瓦就可以在车间当做高效率照明,30瓦以上就是射灯。
十天后,刘处长派人过来拉走了一万个灯泡。价格相当便宜,一瓦一块钱。后海办公楼全部换了新灯泡。两天后办公室主管过来汇报。刘处长看了看,两天省了上千度电。他摇摇头,首接把这个数据记录下来,准备开会的时候拿去研究推广。
而有了这个灯泡,红星轧钢厂正在搞改革。把车间照明都换了,每台车床上安装了一个可变形的24瓦的台灯。以后如果忙了,就可以晚上加工了。
看着车间里亮如白昼,胡宝林咧着嘴在笑:“老书记,小林就是一个宝啊,在家歇着也能研究出这玩意儿。”
老书记点头随后说:“他就是个特殊人才,百年,应该是千年一遇的人才。我们必须保护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