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丫鬟七月锦鲤

第130章 火候

  不出梨月的预料,孙小玉选了五花肉。

  她并没多出花样儿,做的是看似普通的一道菜:烧花肉。

  一整块四方五花肉,肥瘦相间五花三层,烧出来酱红透亮色如玛瑙。

  这道菜虽是普通,但孙小玉的做法却与旁人都不同。

  平时猪肉腥气不好去掉,烧前都要葱姜冷水下锅,煮到大开撇去血沫。

  孙小玉处理五花肉却没煮水撇沫儿,她是用炭熏燎猪皮,再用黄酒刷洗。

  这方法梨月只是听说过,还不曾见有人这么做过。

  猪肉腥气大多来自猪皮,烧燎之后能去除大半。

  猪皮用火燎烧更好上色定形,不下水煮更能保持猪肉鲜香味。

  大宴上做看盘烧肉,最要好看漂亮,只有真正的大厨娘才这么做。

  这方法对厨娘手艺要求也高,肉皮烧得程度特别讲究,弄不好就容易焦。

  没有焯水的五花肉,开水紧一下,便用草绳捆成方形。

  随后整块肉下油锅,先用宽油炸过两次,捞上来才改刀切块。

  改刀的时候只切肉不断皮,四四方方形状丝毫不变。

  之后用酱油香料闷烧,再上蒸笼大火蒸制。

  最后出锅的花肉,香酥软糯香气扑鼻,简直是人间美味。

  上到秦嬷嬷,下到四位掌灶厨娘,都对孙小玉赞不绝口。

  她们送了一块给凤澜院小厨房,范婆子连忙拿来给梨月尝。

  肉烧的软而不烂肥而不腻,味道确实很不错。

  但梨月是没心情品尝这美味,她十分忧心明天的比试。

  孙小玉不亏大酒楼学过徒,做派十分仁义,并没把所有五花肉都切了去。

  但这些肉也没能留下来,都被同一拨的人拿去用了。

  落选的四个人里,有个人做了岭南口味梅干菜烧肉,也用了五花肉。

  听说出锅时味道着实不错,可端出来才发现烧得不透,根本嚼不动。

  还有人用五花肉做了江南样式荷叶粉烧肉,蒸到一半干锅烧糊了。

  同一拨三个都用五花肉,自然是剩不下来。

  第四个人另辟蹊径选了猪颈肉,想要做油煎猪颈肉片。

  可惜油太热火太大,油花乱迸把脸给烫了,搀去看府医放弃了比试。

  油温过热或肉上有水汽,热油容易四处乱溅,确实容易受伤。

  这是没法子的事儿,也只能怪经验不足。

  这天有个小丫头最可气,说要做糖醋小排骨,因此将所有肋排都剁了。

  结果烧出一整锅的黑炭,不但把排骨都毁了,还烧烂了灶房一口铁锅。

  秦嬷嬷几个气得头顶冒烟儿,勒令她父母赔了锅才算完。

  梨月听见也气得要命。

  这孩子明明就是不会做,还非要把排骨都浪费了,这是什么人呢!

  梨月等着盼着要做粉煎排骨,现在半块排骨也没有了,让她拿什么做!

  打听完结果,梨月气呼呼回了小屋,挖空心思琢磨,还能做什么菜。

  以猪肉为主料,做来做去还是这些,并没有太过新奇的。

  现在厨房里剩下的,最好的也就是前尖与后尖了。

  若说烧后尖肉,最好是做“油爆锅”,也叫做回锅烧肉。

  这是曹婶子做过的,梨月只在一旁看过,还没自己动过手。

  油爆锅是蜀州兴起的下饭菜,京师里也很风行,最好是用后尖二刀肉。

  屠户杀猪后,一刀切掉猪尾巴,靠近后腿的那块肉,就叫做二刀肉。

  那里肉肥瘦相间搭配的好,卖肉时常有二刀肥四瘦六的说法。

  做油爆锅是用上好二刀肉,先白肉煮至八成熟,捞起来切做薄片。

  再入热油里头爆香,加上豉油、蒜苗、仔姜、葱、花椒一起炒。

  最好加些笋丝或茭白丝,那就更加美味了。

  梨月皱着眉头思索,想来想去也能退而求其次,做个油爆锅了。

  明日五个人一起选料,就算有人把二刀肉抢了,她也还有个后手。

  油爆锅用前尖也可以,虽不似二刀肉那么完美,吃起来还没大差。

  小厨房知道梨月要去比试,因此大小事都不找她,只让她好生预备。

  她坐在灶房门口看天,这才发觉院里都掌灯了。

  粉煎排骨也好油爆锅也好,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她准备了两道菜,都是依着选料来的,总想剩下什么肉,就做什么菜。

  却好像一直没琢磨过,大厨房到底要考什么。

  还记得秦嬷嬷曾说过,考校厨艺看得是刀工、火候、选料基本功。

  一头猪摆在前面,必然不是看谁选得贵,而是要看选料与菜肴匹配。

  再想初试题目是烧猪肉,关键还是在“烧”字上头。

  与羊肉、鸡鸭鹅肉相比,猪肉不容易熟烂,是最要火候的肉食。

  这场初试主要评判的,其实是参选人对火候的掌握!

  做菜首要就是火候儿,若连火都烧不好用不好,就不能进厨房的大门。

  想到这里的时候,梨月顿觉开窍,豁然站起身来。

  要看拿捏火候儿的功夫,粉煎排骨、油爆锅就小气了些。

  梅头肉与五花肉也只能算普通,只有烧肘子蹄髈才算有点难度。

  这两天做简单猪肉炒菜的人,大多数都没能通过初试。

  凡是通过初试的,做的都是火候见长的菜肴。

  想到这些的梨月,仿佛突然开了窍。

  要在初试中冒头儿,就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上。

  想要出头露脸儿打动秦嬷嬷她们,就必须得挑个最麻烦的做。

  不过就在一瞬间,梨月决定明天要做烧猪头。

  既然决定要迎难而上,她忙不迭的准备起来。

  在厨房打杂帮厨几年,她并没亲手做过烧猪头。

  不过俗语说,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梨月当初看见曹婶子做过。

  而且在曹婶子撂下的菜谱里,烧猪头那张纸页上,还写着几条关键诀窍。

  天色已经不早,灶房里已经封火熄灯。

  梨月三步两步跑去开柴房门,从里面搬出一架梯子,架在灶房大柜上。

  “我的天爷,你作什么幺蛾子呢?”

  秋盈和环环正要睡觉,见梨月这么晚还不回屋,提着灯笼找来了。

  “我找些东西!”

  顶柜里的东西已好久没用过,自曹婶子离开都没人记得了。

  梨月踩着吱吱呀呀的梯子,晃悠悠的爬了上去。

  环环和秋盈慌忙扶着底下,生怕她踩空掉下来。

  “接着!小心点儿!”

  梨月从遍布灰尘的柜橱里,抱出个大大的包袱,弯腰递给下面的人。

  圆圆的蓝色粗布包袱,里头死沉梆硬,如同一面大铜鼓。

  “这是什么鬼东西?”

  秋盈举不住差点摔倒,直接坐了个屁股蹲儿。

  梨月得意的跳下梯子,笑眯眯抱起那面硬邦邦的大鼓。

  “这可是宝贝,我明天做烧猪头要用!”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