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燕岁安被算计
早在太子妃让燕岁安坐在首席时,众多高门贵女便注意到了她。[比???奇?t中d÷¤文′网±¤ )&最`新{章|o节§更?.2新3¨;快′
如今见太子妃站出来,提出义恩堂之事,这才明白太子妃举办宴会的初衷是什么,顿时将目光全放在了燕岁安身上,一个个像是要将她吃了一般。
也确实如此。
她们在家里吃喝玩乐,生活奢华,过得十分快乐,根本不需要去管什么百姓的死活,只要当好家中的女儿便行了。
偏偏出来这么一个打眼的人,将自己包装得光鲜亮丽,衬托得她们这些贵女像是一个个酒囊饭袋的蠢货。
“太子妃是何意?”吕轻雪第一个出声,她有她自己打傲气,也有她自己的思考,并不赞同霍锦绣的做法,“难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这种问题,应当由朝堂来解决,为官不为百姓,不如回家种地,何须我们女子插手?”
霍锦绣盯着她看了有一会儿,气氛越发的紧张,众位贵女其实心里也向着吕轻雪,附和道:“确实如此。”
“可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官员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霍锦绣反问。
吕轻雪不屑道:“那定是事态不够严重。”
本以为霍锦绣会反驳她,没想到霍锦绣直接赞同了她的说法,点头说道:“不错,因为事态还不够严重。”
“若想朝廷重视,那定是得死上几千几万的人,京中富庶,能逃到京城的人也不够多,所以现在灾民的数量还没有严重到需要朝廷注意的地步。”
霍锦绣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燕岁安的脸上,声音铿锵有力:“没有死掉几千几万人所以不叫事态严重,可对于那些死掉的人来说,就是极为严重的事情。你们严重冰冷冷的数字,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既然朝廷认为不够严重所以不救,那就由我们来救。_k?a.n?s_h`u,p¨u\.*c~o·m¨”
她拍了拍手掌,几个宫婢呈上来几样东西。
“现在开始,有想为国为民做点事情的贵女,皆可将财物置于这个善举箱中,本宫会命人登记在册,届时昭告天下。”
如今皇上病危昏迷,太子监国,太子妃就相当于半个国母。
霍锦绣的话很有力量,特别是她还承诺要将贵女们捐赠的东西登记在册,昭告天下,这对于无法青史留名的女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众人蠢蠢欲动。
然而,还不等其他人有什么表示,霍锦绣转头看向燕岁安,微笑着,先用恭维的话将她架起来。
“燕小姐平日便施粥救人,可见你十分善良。本宫这义恩堂,想必你也不会吝啬财物,不如就来做第一个吧,本宫会将你的名字写在第一行。”
燕岁安就像是被架在了火上烤,原先还以为她能随便捐点糊弄糊弄,但是太子妃这话一出,她若是捐少了,岂不是坐实了她从前施粥只是沽名钓誉的作戏?
一时间,燕岁安陷入了两难境地。
就在这时,她的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一个身影,定睛一瞧,她竟看到戴着面具的虞泓瑞躲在屏风后面,正在偷偷地看着她。
燕岁安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大脑也开始转动。
六皇子与太子关系很好,太子妃筹措义恩堂,这其中未必没有他的手笔。但是他没有出现,只是躲在屏风后面,想来应该是在偷偷观察世家小姐的品性。
也就是说,捐多捐少,虞泓瑞都看得到!
那她可不能捐太少了,得多捐一些,最好是让旁的姑娘都比不过她,这样才能给六皇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找他搭话也能容易一些。+w`d?s,c¢w¨.·n¢e_t^
打定主意,燕岁安不再犹豫,拔高了声音:“我捐一千两银子。”
这一千两可是算上了她的衣服首饰的半个私库了,燕岁安肉疼得很,可是为了让虞泓瑞对她刮目相看,区区一千两,该舍还是得舍。
日后若能当上皇后,别说一千两了,就是一万两,她也不会心疼。
燕岁安此话一出,全场寂静了一息。
但很快,大家都喧闹起来。
仔细听,几乎都是在骂她的。
“她有病吧?平白无故跑去施粥,连累得我们不得不筹措善款安置流民就算了,现在一口气拿出来一千两当做善款?她见过一千两吗?”
“低贱就是低贱,即便是封侯拜相了也改不了骨子里的下贱,不过几个流民而已,就为他们捐这么多银子,莫不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戚朋友了?”
“我本想捐两支簪子意思一下,她一下子叫出来一千两,这下子我捐多少太子妃都会嫌弃我吝啬了,这可如何是好?”
“……”
但是大家也只敢私底下骂一骂,有了燕岁安珠玉在前,她们不愿意,也只得咬着牙捏着鼻子认了,一个个过去捐赠财物。
有的捐少了,太子妃还会“提点”一两句:“王小姐,王氏乃百年世家,流芳千古,忠勇侯开府不过区区几年,燕小姐就捐赠了一千两,你只捐赠
一支素银簪子,不合适吧?”
句句捧着燕岁安。
燕岁安倒是高兴了,如同监察官一般站在太子妃身后,眼睛在众多贵女之间逡巡,试图将每一个想逃避捐赠财物的人给捉拿归案。
贵女们眼中的厌恶不加掩饰。
但燕岁安觉得无所谓,让六皇子发现她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要比跟贵女们搞好关系重要多了。
忽然,她看向燕惊澜,发现燕惊澜始终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自始至终都没有起身捐赠财物,顿时便出声,叫住了燕惊澜:“大姐姐。”
燕惊澜抬眸看着她,淡淡道:“有事?”
燕岁安问:“太子妃号召大家筹措善款,你打算捐赠多少银子呢?”
“我不打算捐赠银子。”
“你不打算捐赠银子?”燕岁安像是终于找到了燕惊澜的把柄一样,兴奋起来,盯着燕惊澜的眼睛,表面上笑得人畜无害,可是话语却十分不客气,“太子妃为了流民的事情夜不能寐,你本该为殿下分忧,可你却吝啬那黄白之物,竟然连银子都不肯捐赠?”
燕惊澜不为所动,说道:“我虽然不打算捐赠银子,但是我想到了别的办法,可以代替银子,还能解决眼下流民安置问题。”
“你能想到什么办法?不过是不想捐赠财物的借口罢了。”燕岁安讥讽道。
霍锦绣却叫停了她,让燕惊澜继续说:“燕大小姐,你有什么法子,可以说说看。”
“是,太子妃。”燕惊澜起身行礼,拿出一叠地契,说道,“安置流民最大的问题,除了衣食住行,便是要给他们提供可以扎根在京城的条件。我曾问过一些老农,得知外地流民到京中安家落户,无钱购买良田,但租赁田地进行耕种往往十分昂贵。”
“可我身为侯府当家人,却又发现府中田地大半数良田因为价格高昂,佃不出去,荒置多年,从良田变成荒地,实在可惜。”
“于是我决定代表侯府,将侯府多余出来佃不出去农田,以免租三年,代为缴税的方式捐赠出来。”
在座各位的世家贵女在家里都是被当成未来某个家庭的当家主母来培养的,家中账本也看过不少,有些还帮着家中长辈理事,一下子就听出来了燕惊澜的意思。
与其给钱让流民去高价买地,被趁机哄抬价格,不如将家中荒置的田地借给他们,等他们挣到钱,再开始交租金。
这般,既没有贱卖田地,损害家中根基。
又能让流民尽快安置下来,渡过难关。
而且还可以让并不愿意捐赠财物的贵女们捐赠出其他东西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
可谓是一举三得。
当下便有人站出来赞同她:“我同意这个方法,如此一来,我也可以再捐一百亩荒地出来。”
那荒地荒着也是可惜,有人耕种还能变成良田,捐出三年免租来既可以沽名钓誉,又可以获得良田,何乐而不为呢?
霍锦绣看向那个说话的人,笑了笑说:“捐赠田地也可以,只不过功德碑上只能写各位家族的名字了。”
燕惊澜行了个礼:“谨听太子妃教诲。”
这下子燕惊澜什么都没有捐,却又像是什么都捐了,燕岁安心里极度不平衡起来,试图跟霍锦绣讲道理:“太子妃娘娘,怎可这样做啊?捐家族的荒田跟捐自己的银钱那是两码事啊,若大家都这样捐,我先去捐的银钱还有什么意义?”
霍锦绣看着她,淡淡地问道:“燕小姐的意思是不愿意捐赠一千两银子,要收回去吗?”
燕岁安语塞:“不是……”
“既然不是,那便按你姐姐说的做吧。捐赠私人财物的,记下个人名字,捐赠家族财物的,记下家族名字。若没有意见,那便这样吧。”
有了燕惊澜开这个头,那些囊中羞涩的女子们纷纷松了一口气。
她们虽然是高门贵女,但是日常花销也大,真正私库里有钱的人没有几个。于是纷纷派人回家,跟当家主母提了一下捐赠荒田供流民开采三年的事,很快便得到了家族的支持。
做善事,留功名,这样的好事有几个家族会拒绝呢?
义恩堂就这样被筹措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