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机密军情
“清宁认得,多谢睿王还记得昔日故人。”穆清宁点头,朝他微微一笑致谢。
哪怕只是这么沉静含蓄的礼貌笑容,也让萧景睿心中泛起一阵涟漪。
“不必客气,我们再见也是有缘。”萧景睿还是有些遗憾的,恨不重逢于她未嫁时。
昔日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如今竟然步入这样的险境,需如此小心翼翼与他答话。
心中怜爱更甚。
穆清宁不知他的心意,只以为睿王所为是为回报昔日治病之恩,心怀感激。
虽然当时睿王在药王谷治病时主治大夫是师父,但采药,炮制,送药,监督他服药都是她一人完成的,也算是有医治之恩。
何况,当初两人身份都有隐瞒,少时单纯,相处时生出的友情也单纯。
“不知昨日睿王是否给我送了信?”穆清宁转了话题,试探问。
她猜测送信人是睿王,信上末尾留名写的是故人。
“正是本王。”萧景睿确认道,“本王昨夜派人进宫去看军报,皇宫守卫森严,一时不慎,闹出了动静,以至于连累你们今日无法出城,抱歉。”
没想到他会在自己和家人面前承认这么一件滔天大罪。
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却也验证了他确实心系穆家,雪中送炭,恩重如山。
裴氏闻言又惊又喜,再次跪下,感激涕零,“臣妇一家谢睿王大恩。”
穆清宁和两个弟弟也再次跪地谢恩。
“免礼,夫人快起身,穆侯为镛国开疆扩土多年,功勋卓著,你们这些家眷,实在不该因前方战事被牵连。”
既然他已主动透露一二,裴氏起身后忍不住问,“王爷可知穆家军在北疆与匈奴人交战的真实情况?”
萧景睿沉痛点头,“军报上写的是穆家军与匈奴南部的伊顿单于勾结,通敌卖国,不过却被北部一部的伊目单于埋伏的伏兵一网打尽,这份军报已经在御前压了两个月之久,也是出乎本王意料。”
裴氏闻言满目震惊,“不可能,以我夫君的为人,绝不可能通敌卖国!”
“绝对是有人诬陷穆家军!”
穆清宁之前有预料穆清宁对战匈奴兵败,但没想到还会被诬陷通敌叛国。
“可有证人?”
她知道一旦朝廷定罪,穆家将背负这项大山一般的罪名,她的两个弟弟永世难出头。
甚至有可能被灭九族。
“有证人,一是伊目单于写给朝廷的信件为证,里面还有穆侯与伊顿单于的往来信函。”
“二是……”萧景睿顿了一下,“是你夫君,陆长延的证词,他那支军队征伐北戎返回时得知穆家军兵败,前往支援后得知兵败缘由,上书朝廷,陛下将这份军情压了两个月还没宣告天下,似乎在等一个时机。”
萧景睿一脸沉痛,“本王也觉得此事蹊跷,但不知陛下会如何定夺,是以通知你们早做准备。”
他说完从怀中取出几份奏折和军情文书。
“这些是本王从御书房取来的,想着这些文书拿到手,届时陛下手中再无证据,无法给穆家定重罪。”
裴氏和穆清宁接过快速翻看。
里面有穆靖传来的多次捷报,也有与伊顿单于的通信,字里行间确实已是相知相交,但谈的是如何休兵止战利好两国百姓,以及共同对付凶残的伊目部落,还天下太平,更像是拉拢合作共赢。
若这也算是卖国行径,实在有些勉强。
就不知道之前皇帝知不知这是穆靖的兵法计谋,何况将在外,总有见机行事的权宜。
而伊目单于写给镛帝的和亲书信字里行间得意洋洋道已将穆家军全军剿灭,镛国北疆再无雄狮驻守国门,狮子大开口要求镛国送公主和亲,陪嫁十座边城,每年两次税贡……
待翻看到陆长延写给皇帝的奏折,已言穆靖勾结匈奴是眼见为实,证据确凿之意,但只是他一人证词。
待她们看完,萧景睿将文书收回,“这些机密文书还是本王保管,或许将来有一日能作为证据为穆家军平反。”
“多谢王爷相助,如此大恩,穆家无以为报。”裴氏带子女含泪重重叩谢。
萧景睿再次扶她起来,“夫人快起。”
又关心穆清宁,“你夫君作证穆将军通敌之事,你心知肚明即可,日后夫妻相处不可说破,以免他对你不利。”
裴氏悲痛道,“那陆长延回京封侯后就已对我的宁儿下手,现在想来是为了撇清与穆家的干系。”
萧景睿闻言立即关切看向穆清宁,一时心急,便问,“他如何对你了?”
穆清宁对陆长延的异常行为早有揣测,如今倒没有那么骇然,平静道:“他归来那日便言心意之人是昭云郡主,要娶她为妻,贬我为妾,我已与他提出和离,他同意四日后给我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