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看痴了
周放带着随从割了几把麦子,就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握镰刀的手都起泡了。
师爷不时给他擦汗,劝道,“大人,要不您歇会儿?”
要是知县休息,他也可以找个理由免去这项累人劳作。
四个衙役也望过来,等着周放松口。
周放抬头看看太阳,很晒,但是,如果他刚下地就回田埂上,刚才的表现就白干了。
要是别人说到穆城主面前,多丢人。
读书人,进士出身的,很看重面子。
否则,他也不会来拜访穆清宁。
“不急,我们多体验农活,以后为官时才能更体谅百姓疾苦。”
周放决定再坚持一会。
师爷只能继续跟着埋头干。
心里盼着穆城主快来。
这种农民的体力活,哪里是他们能干的。
偏偏益都农民还不时与周放说两句。
“我们家城主自己也种地,好几亩呢,不但种了麦子还有各种瓜果,说以后把种子发给我们,保证我们亩产千斤。”
周放:果然是穆靖的女儿,能文能武,巾帼不让须眉!佩服!
师爷:这些人吹牛吧,世家女子会种地?整个大镛国也找不到。
没多久,那个去禀报城主的衙役骑马回来了。
“周大人,我们城主现在忙,没空亲自接待,请你先入城参观,她午后就会回来见你。”
“好,多谢。”
周放拱手,刚直起腰,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田里。
还好,师爷和衙役眼疾手快扶住他。
一个衙役直接蹲在他面前。
“大人,我背您。”
周放没办法,只好点了点头。
看周放被背回马车,那几个农民和衙役哈哈大笑。
“这个县令果然是花架子,不像我们城主,真正能和百姓同甘共苦。”
“我们的城主才是真正爱民如子的圣人下凡。”
周放坐回马车,赶紧喝了几口茶水才缓过气来。
感慨道:“农夫真是不容易,向他们征收重税真是......”
缺德。
想到什么,话又咽回去了。
师爷忙先给他按揉胸口,“大人,您刚才就是太认真了,哪有县令亲自帮百姓收割麦子的。”
周放摇头,“刚才益都百姓都说他们城主能与百姓同甘共苦,本官确实比不了穆城主。”
虽然有自己人带着东阳县令入城,城门守兵还是严格检查周放一行人的腰牌。
哪怕得知周放是县令,也不会刻意讨好他。
入城后,周放掀开马车车帘,观察益都城内的风景。
街道干净,还有人专门清扫。
扫大街的人还是巡逻的衙役?
个个还扫得很认真。
这也行?
接着,他看到更多东阳县没有的景象。
城内只有少数人在走动,还是带娃的妇女和老人,这些人悠闲逛着街,偶尔买点东西。
商铺和摊贩随缘经商,一点都不着急没啥生意。
没有因为顾客讨价骂人的,也没有摊贩争地盘打架的。
而且,一个乞丐流民都没有。
就离谱!
“益都的百姓为何如此平和安乐?”
带路的衙役道:“我们城主不收苛捐杂税,各家都有亲戚朋友在城主办的作坊做工,每个月都有五两到十两银子。”
周放惊讶,“你们城主还办作坊,生产什么?”
衙役:“无可奉告。”
这更勾起周放的好奇心了。
“穆城主如何能有这么多财富?”
据他所知,穆家被抄家了。
衙役道:“之前我们城主剿了虎啸岭的山匪,将他们的赃款都收了,所以如今才能以富济贫。”
“原来如此。”周放叹,“你们穆城主真正英勇,下官佩服!”
“那虎啸岭的山匪可是盘踞在那里许多年,还有惹不起的靠山。”
周放也知道那是四皇子的产业。
怪不得朝廷要通缉穆清宁。
马车绕城内街市逛了一圈,周放和师爷亲眼见到益都城治理得非常好。
师爷也夸赞起来。
“穆城主是个高人。”
还低声献计,“大人,不如你把她娶了,以后……”
话音未落,便见一个身着银白铠甲的女将军骑马从西门缓缓过来,两侧各有护卫十几人。
女将军英姿飒爽,容颜绝美。
沿途百姓见到她都恭敬行礼,“城主!
那女子轻轻颔首了,“免礼,各自去忙吧”
周放看痴了,喃喃自语:“虽然她是个下堂妇,本官愿意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