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致富?

不少综艺节目大火,电视台、影视公司、直播平台为了流量,都在打造各种综艺节目。

准时来到约定的地方,刘光洪见到另外五个嘉宾。

抽签决定同伴,刘光洪和孟子艺一组。

黄三石和曾怡一组,贾兵和陈雪一组。

“这次节目拍摄地在王家村......”导演王大锤讲了几句。

王家村三百八十几户,人和地都分成三份。

村民签了合同拿了钱,接下来的半年,村民是节目组的临时工。

“各组资金一百万,能否带着王家村致富,就看你们的了。”

王大锤让工作人员,给三组都发了一百万的资金。

“洪哥,我们怎么办?”孟子艺问道。

看了一眼跟m子义长得一模一样的孟子艺,刘光洪想着致富的办法。

使用超凡之力,赚钱易如反掌。

不动用超凡之力,他也有不计其数的赚钱法。

“先把房间选了,吃饭洗澡睡觉,赚钱的事,不急。”刘光洪随口说道。

“王大锤没给我们安排伙食。”贾兵说道。

“我的厨艺不错,在村里买点食材,我下厨做晚饭。”黄三石毛遂自荐。

“我的厨艺也还行。”贾兵笑道。

静看二人表演,刘光洪没有发言。

直播已经开始,展现厨艺,能增加流量。

客串明星的刘光洪,对流量没什么需求。

节目组提供了菜籽油、食盐、豆瓣酱等佐料,还提供了大米、面粉、鸡蛋。

刘光洪掏钱找村民买了一只鸡和一些蔬菜。

贾兵和黄三石下厨,各自做了三道菜。

有说有笑的吃了晚饭,随后各自回到自已的房间。

王家村的土地和村民一分为三,三个组分别负责三分之一。

第二天吃了早饭,刘光洪在孟子艺的陪伴下,在他们负责的三组的地盘转了一圈。

“没有矿产资源,种菜种粮食种水果,都没能力致富。”

“洪哥,竹笋可以挖去卖钱。”

“请村民挖竹笋,每人每天一百块钱,没有一天也算一天,肯定入不敷出。”

村民跟节目组签了合同拿了钱,他们请村民做事,还需要另外给钱。

黄三石和曾怡商量一番后,决定开个农家乐。

王家村的风景不错,交通条件也很好,打造一个农家乐,赚钱的概率不低。

贾兵和陈雪去了农业大学,他们打算在村里种蘑菇。

节目只有半年时间,养殖鱼虾蟹的时间不够,种植果树至少需要两年。

资金仅有一百万,养猪半年,肯定无法回本。

下午去镇上转悠,路过渔具店的时候,刘光洪决定制作鱼饵。

单是制作鱼饵,要不了多少钱,只要鱼饵的效果很好,不愁卖不出去。

“彩钢瓦的厂房,十几万就能搞定,购买几台设备,要不了多少钱。”

跟孟子艺商量一番后,找了个包工头,让对方修建厂房。

订购制作鱼饵需要的设备,刘光洪和孟子艺回到王家村。

前前后后,用了一周时间,厂房就建好了,手续也拿到了。

在三组的地盘,挑选了三十个村民,充当渔具厂的员工。

机器设备安装完毕,刘光洪亲自指导生产鲫鱼饵料。

“洪哥,有十几万包鲫鱼饵料了,我们怎么卖饵料?”

“节目不是在直播吗?我们买两根鱼竿,去河边钓鱼。”

驾车来到镇上,买了鱼竿、鱼护,刘光洪和孟子艺去河边钓鱼。调制好饵料,捏了两团饵料打窝,开钓十几分钟,就不断上鱼了。

“洪哥,我钓到的鲫鱼,怎么都是小的?”

“大饵钓大鱼,小饵钓小鱼,你的饵球太小了,捏大一点。”

直播间的观众,看到二人都没怎么调漂,就连续不断的钓起一条条鲫鱼,纷纷喊着上链接。

“网店刚注册,等会回去上货,只有一款鲫鱼饵料,每包五百克,售价二十元。”

“这价格也太贵了,平时一包三百五十克的饵料,售价才八九块钱。”

“进口的饵料,一包只有两百克,售价几十块钱。”

“五百克一包的饵料,效果这么好,才卖二十块钱,良心饵料。”

“河里有各种杂鱼,一条都没钓到,这种鲫鱼饵料,难道只能钓到鲫鱼?”

钓鱼两个小时,挑挑拣拣一番,带走十几斤巴掌大的鲫鱼。

回到王家村,孟子艺负责网店,刘光洪开始煮饭。

“孟姐,快上货,我没抢到。”

“一万单饵料,都不够分。”

“把所有库存都上了。”

不到半个小时,渔具厂的库存,全部销售一空。

龙国十几亿人,钓过鱼的人,至少有两亿多,经常钓鱼的人,少说也有几千万。

“洪哥,我们的库存,都卖完了。”

“很正常,我们的饵料效果这么好,十几万包饵料,肯定不够卖。”

吃了晚饭,各自回屋,一觉睡醒,又是新的一天。

渔具厂全力生产,日产六万包饵料。

刘光洪添置机器设备,采购原材料,又招了一百多个村民。

打包的打包,发货的发货,生产的生产,渔具厂欢声笑语不断。

每天一百块钱的工资,已经不少了,毕竟之前拿过一次钱。

“日产十五万包饵料,依旧供不应求。”

收到饵料的钓鱼人,纷纷直播测试,鲫鱼饵料的效果,超出他们的预期。

好评不断,购买鲫鱼饵料的客户飞速增多。

一包饵料的综合成本,不到五块钱,加上快递费,大概八块钱。

卖出去一包饵料,税前利润十二块钱。

......

“洪哥孟姐的三组太厉害了,不到半个月,就开始赚钱了。”

“每天十五万包饵料,每包税前利润算十二块钱,一天赚一百八十万,村办企业税率百分之二十五,每天税后净利润一百三十五万,每年税后净利润接近五亿?”

“洪哥随便弄个渔具厂,每年净利润将近五亿?”

“年净利润达到五亿很简单,增加鲫鱼饵料的产能,年净利润提升到十亿,都很轻松,毕竟鲫鱼饵料供不应求,每天三十万包都不够卖。”

刘光洪打了个电话,让包工头扩建厂房,他打算生产一款淡水鱼通用饵料。

他和孟子艺负责的三组,还有很多村民没能上班。

王家村跟节目组签的合同,节目组在村里的投资,都属于王家村。

黄三石和曾怡捣鼓的农家乐,今后属于二组。

贾兵和陈雪经营的蘑菇种植基地,今后属于一组。

饵料配方是刘光洪提供的,三组的村民强烈要求下,将渔具厂的股份,给了他百分之六十。

不给刘光洪股份?他能在王家村建个渔具厂,也能在张家村、李家村、王家村建个渔具厂。

渔具厂最值钱的,不是工厂和设备,而是饵料配方。

又过了几天,淡水鱼通用饵料上架。

每天十五万包的淡水鱼通用饵料,依旧供不应求。

“村里的公路不够宽,厂里闲置资金有几百万,给村里的公路加宽。”

找了暂时闲下来的村主任,说了说修路的事。

渔具厂出钱修路,村主任没有任何理由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