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五十年代军嫂(13)

今年收成还不错,屯子里风调雨顺。

虽然大部分粮食要上交,可留下的粮食,勒紧裤腰带也饿不死人,就是苦点。

那些真正干旱的地区可不少,受灾面积极大,干旱程度极重,他们才是真正的缺粮。

第二天一早,顾七七就到了晒谷场。

村长早就把粮食都装到牛车和板车上了。

顾七七看得清楚,村民望向粮食袋子的眼中饱含不舍,可是没有一个有怨言的。

村长站在石礅子上发言。

“车上这些都是要交的公粮,其它省受灾很重,公粮一定要保质保量的交。

剩下的粮食会全发下去,马上入冬了,出来大食堂吃饭太冷容易生病。”

大家一听,冬天不吃大锅饭了,有高兴,也有不乐意的。

那些在家没地位,受气的人就不乐意。

跟着集体吃大锅饭,还能对付吃个半饱。

家家户户自己开火,抢不上槽的可不就难受了。

袁嫂子就小声跟顾七七蛐蛐:“七七啊,咱屯子我最羡慕你了。”

顾七七明知道她的潜台词,也假装糊涂。

“可别羡慕我了,你多好,你男人和孩子都在眼巴前,但凡有点啥事马上就能搭把手。”

袁嫂子苦涩笑笑。

比哭好看不了多少。

不过,也转移了话题:“你说村长咋就不搞集体食堂了呢?”

“谁知道呢?咱们只能听着。”

袁嫂子又叹了一口气,小声低喃,不似说给顾七七听的。

“也不知道家家户户能发下来多少粮食?”

说到最后,声音太低随风都飘了。

顾七七离得近,耳朵灵都听清了。

心里也跟着难受。

不吃大锅饭了,袁嫂子和孩子肯定会挨饿。

袁嫂子是羡慕她没有叔伯妯娌。

袁嫂子可怜。

丈夫是老实愚孝的。

你说你自己愚孝也没人管。

他偏不,还拉着老婆孩子一起愚孝。

关键你孝顺老娘、老爹也行,谁也说不出啥不好的。

人家愚孝他大哥。

关键他大哥人还不怎么样。

就是亲娘死前的临终遗言:往后好好听你哥的话,你哥还能害你?咋不比外姓人强。

这男人就当成金科玉律了。

自己孩子都一串了,还不分家。

自己家孩子瘦得麻杆一样,大哥家孩子壮壮的,跟眼瞎看不见似的。

媳妇一提,就瞪个大眼珠子:“那是我哥,我亲哥?再让我听见你说我哥的不是,看我不削你。”

袁嫂子只有搂着孩子哭的份儿。

顾七七看着可怜,可也不敢给出主意。

如果是她自己,她肯定把那个窝囊男人人道毁灭了。

自己立不起来,狠不下心,外人再如何也是干着急。

村长嗓门儿真大啊。

喊声扯得都飘了。

“不过俺再强调一次,家里当家的要有成算。别一顿全造了,到时候全家只能掐脖挨饿了。

家家都没有余粮,就是想借也没地方给借给你,都好自为之吧。”

临了想跳下石礅子,还是不放心的又强调了一遍:“丑话说到前头,那些想把口粮拿回娘家的,俺可提醒你们,到时候自己家人挨饿可别来找俺。”

这一下子,男人们都怀疑看向自家女人,瞅着个个像家贼。

有的女人梗着脖子翻白眼,有的则心虚的别开眼不敢跟自家男人对视。

顾七七工分没多少,所以只分到了人头粮。

不过她可以用钱买粮,前提是有剩余的粮食才行。

今年真没有余粮,留下分配的粮食都是可丁可卯。

顾七七不在意,但是态度得有。

于是,假装失望对村长说:“李叔,没事,我再去其它村看看能不能买到,而且我菜园子里也种了不少红薯,晒了一些菜干,饿不死。”

周围人一听,顿时一副看小可怜的表情看着顾七七。

有的女人心里也觉得快意。

“哼,有钱了不起啊,有钱也买不到粮,饿死你。还不如我家男人,虽然长得不好,也赚不到钱,可还多份口粮呢。”

心里竟然诡异的平衡了。

旁边的妯娌也听见了王二丫的酸言酸语。

平时极不对付的两人,难得的此刻同频了。

互相对视一眼,都没说啥,各自别开了眼。

顾七七不知道那些小媳妇的想法,其实很多人也就想想,让她杀人放火是不敢的,也就背里说两句酸言酸语。

先不说她有没有读心术。

就算听见了,她都不当回事。

她顾七七就是天上的星,这些人连稀薄的云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微尘,别说遮蔽她的光芒了,随便掸一掸就散了。

把粮食领回家,顾七七就又开始处理猪肉。

分切成小块,剁好好就直接收到空间。

整个屯子也没养几头猪,又不到杀猪的时候,她可不敢炖菜,充其量包点饺子。

不然,肉味不得传出二里地,到时候就说不清了。

顾七七接着又把大鹅用同样方法给杀了,公鸡只留一只,其余的也都处理了。

趁着天还没大冷,赶快把所有衣服被罩能洗的全洗了一遍。

特别是壮壮的包被,还不够用,得再做一个。

这个时候的尿片就是一片布,不防水,冬天洗净晒干可是个麻烦事,还得多备两条开裆棉裤。

也好,快要猫冬了,能准备的就尽量准备吧。

陈端也不能落下。

部队虽然有发,可也不够换洗的,多备些总好过陈端老了坐病。

顾七七不会硝皮子,空间里的皮子不少,就是不能明着拿出来。

看来得求人了。

当初从庙旁井里拿回来的箱子里也有一箱皮子,保存得非常好,就是太好,只能偷摸穿。

真真的锦衣夜行。

还有一箱药材,一箱古董,主要是瓷器和玉器摆件,剩下的全是珠宝金条。

总的来说珠宝首饰种类繁多。

果然女人就喜好闪闪的珠宝,大多数都是外婆攒的,全便宜她了。

所有的衣服又做了六天才算完。

顾七七又马不停蹄的开始糊窗户缝。

现在这个年代也没有塑料布,她家还算好是玻璃窗,多数人家还贴着窗户纸呢。

顾七七只能用最传统的老办法:做栅板。

就是在窗户外再安装一层木板,虽然房间会暗,可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本来也没电,再黑能黑到哪儿去。

后安装的这块栅板是一整块的,有合页和插销,白天可以打开或是取下来,晚上睡觉前关上。

正好可以挡住原来的窗户缝隙,也能防止玻璃被吹起的沙石打碎。

有条件人家还要在室内再缝几床小棉被当棉帘子。

晚上睡觉前挂在窗户和门上挡风保暖,白天再取下来。

顾七七早就准备好了,直接让冯木匠给安好了,五扇窗户一个不落。

其实这个东西挺有用的,因为现在的东北冬天不光冷,还会刮白毛风,风雪太大,保暖措施一定得到位。

棉帘子也缝了五床。

没办法,少一床屋里就得冷五度。

保暖到位了,也不是万事大吉。

室内捂的密不透风的,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所以顾七七屋里的炕没有直接在卧室烧火,都是从堂屋灶上烧火,走过火墙再从烟囱出去。

而且烟囱的高度要足够,确保虹吸效应能抽走全部的烟,防止中毒。

为了保险,顾七七她从不压灶坑。

有的人家就喜欢睡觉前往灶里放一锨煤,让它慢慢燃烧以保证炕上的温度,不然人睡到后半夜灶坑里没火。炕就凉了,人容易受冻。

顾七七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在建房的时候就在火墙到烟囱的位置留了插板。

等火燃尽防止热气被烟囱抽走,在火墙末端插上一块大铁片,防止热气流失。

这样炕也不会太凉,起码能对付到天亮再点火。

等第二天重新烧火之前再抽掉插板,放烟出去就行。

北境的房门大多数都是内推门,就是担心雪太大都堆积在门口,向外根本推不开,人都出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