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超轻合金迫击炮的厉害

周将军的表情从怀疑变成了好奇,但仍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冷静:"架设快是好事,但关键是射击效果。"

李明远微微一笑,开始调整迫击炮的瞄准装置——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创新之一,一个全机械式的自动计算与调整系统。

"第一个目标,距离3000米。"李明远朗声说道,同时输入了风速、温度等参数到计算装置中。

机械装置发出轻微的咔嗒声,自动调整了炮管的角度和方向。

李明远将炮弹放入炮管,后退几步,"发射!"

"咚!"一声沉闷的爆响,炮弹出膛,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远处的靶标区域,几秒钟后,一声巨响传来,一团火球在目标附近腾起,紧接着是一股烟尘。

"直接命中!"观察哨位的士兵通过对讲机报告,"重复,直接命中目标!"

现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一阵惊叹声。

"这……这不可能!"那位上校模样的专家结结巴巴地说,"首发命中3000米外的目标?没有任何调整?"

在传统炮兵作业中,首发通常是用来观察弹着点,然后进行调整,很少有首发就能命中目标的情况,尤其是在如此远的距离。

"不仅如此。"李明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请看靶标区域。"

远处的烟尘散去,露出了被炮弹炸出的弹坑——直径近两米,深约半米,周围的靶标和模拟工事被彻底摧毁。

"威力比标准82迫击炮弹增强了30%,主要得益于改进的弹头设计和装药配方。"李明远解释道,同时已经开始准备第二发。

"第二个目标,距离2000米。"他快速调整计算装置,再次装填、发射。

"咚!"又是一声闷响,炮弹再次精准命中目标。

"第三个目标,距离3500米!"

第三发同样命中,军官们已经从起初的怀疑转为惊叹,有几位甚至开始鼓掌。

"不可思议!"一位将军喃喃自语,"这精度比我们现役的任何迫击炮都要高!"

李明远转向众人,"这是机械计算系统的功劳。它能根据输入的参数自动计算最佳发射角度和方向,大大提高首发命中率。"

"这个计算系统……复杂吗?普通士兵能操作吗?"周将军问道,眼中的怀疑已经完全被好奇所取代。

李明远微笑着点点头,转身招手,"小王,过来!"

一个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兵跑了过来,显然有些紧张。

"这是小王,我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从没接触过炮兵训练。"李明远介绍道,然后转向小王,

"告诉我,昨天我教你使用这套系统,用了多长时间?"

"报告,不到半小时!"小王挺直腰杆答道。

"好,现在请你演示一下。"李明远退后一步,把位置让给小王。

小王紧张但又兴奋地走到迫击炮前,按照李明远之前的步骤,输入参数,调整角度,装填炮弹,然后发射。

"咚!"炮弹再次出膛,精准命中4000米外的目标。

周围再次爆发出惊叹声,就连最初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们也开始低声赞叹。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李明远再次接过迫击炮的操作,"这种设计的射速比传统迫击炮提高了近一倍。现在,我会进行连续射击测试。"

他招来两名助手,开始快速装填发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送入炮管,发射的节奏越来越快。

"咚!咚!咚!"

迫击炮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稳定而迅速地将炮弹送向远方的目标区域。

每一发都精准命中,远处的爆炸连成一片,仿佛一场小型的烟火表演。

一分钟后,李明远停下动作,"总共14发,每分钟14发的射速,比传统迫击炮的8发几乎提高了一倍。"

"老天啊……"周将军喃喃道,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如果这种武器装备到我们的部队,面对敌人的进攻,这简直就是步兵的噩梦!"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走上前来,手不自觉地抚摸着炮管,

"单兵可携带,30秒内架设完毕,射程4000米,精度超高,每分钟14发……这不是迫击炮,这是一场革命!"

李明远还想继续介绍,但已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军官们像孩子发现了新玩具一样,争先恐后地想要亲自操作这门神奇的武器。

"让我试试!"

"不,我先来!"

"这个计算装置是怎么工作的?给我讲讲!"

李明远哭笑不得,看着这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高级军官像小孩子一样争抢着要亲自发射迫击炮。

"请大家排队,每人都有机会。"李明远试图维持秩序,但收效甚微。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每位军官都亲自操作了超轻迫击炮,感受了它的轻便和精确。

弹药箱很快就被清空了,但军官们仍然意犹未尽。

"怎么就这么点炮弹?"一位将军不满地问道,手还放在炮管上不愿离开,"再来点!"

"报告首长,这是我们准备的全部测试弹药,总共50发。"李明远无奈地解释。

"太少了!"将军摇头,"这么好的武器,才准备50发炮弹?简直是暴殄天物!"

周围的军官纷纷附和,场面一度混乱。

赵部长和周将军不得不出面调停。

"同志们,冷静一下。"周将军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我理解大家的兴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快把这种武器投入生产,送往前线。"

会场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周将军转向李明远,"李总工,这种超轻迫击炮的生产难度如何?现有的工厂能不能尽快投产?"

李明远点点头,"关键是特种合金的冶炼,这需要特殊设备,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全力投入,一周内可以小批量生产,一个月内可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周将军和几位高级军官迅速聚在一起,低声商议了几分钟,然后郑重地宣布:

"根据今天的测试结果,军方决定立即启动超轻迫击炮的生产计划。首批将生产50门,优先装备西南和西北边境部队。李总工,你的技术小组需要全力配合军工厂,确保尽快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