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电子作战机,sCr-584歼六e
李明远耐心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电磁波对敌方的通讯、雷达和导航系统进行干扰和欺骗。现代战场上,信息优势往往决定了胜负。谁能掌握更多信息,同时干扰敌人的信息获取,谁就占据了决定性优势。"
他在歼-6机身上画出一个庞大的雷达罩:"这里将安装sCr-584雷达系统,覆盖200hz频段,可以同时执行三个关键任务。"
李明远竖起一根手指:
"首先,它能够探测敌军的雷达和通讯信号,帮助我们掌握敌军动向和部署情况。"
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
"其次,它可以干扰敌军的雷达系统,让他们的防空网'失明',为我方轰炸机和战斗机创造安全通道。"
最后,他竖起第三根手指:
"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干扰敌军的通讯系统,切断他们的指挥链,让敌军部队陷入混乱。想象一下,敌国的坦克部队突然接收不到指挥部的命令,彼此之间也无法通讯,会是什么场景?"
老刘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恶作剧般的笑容:
"那敌国佬岂不是要抓瞎了?坦克不知道往哪儿打,步兵不知道往哪儿走,炮兵也不知道往哪儿轰...哈哈,真有这么邪乎?"
李明远点点头:"没错。电子战的威力在于,它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就让敌军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这比直接摧毁他们的装备更加经济高效。"
他开始详细设计这架特殊的战机,现在被称为"歼-6e"(e代表electronic)。
首先是外形设计。
为了容纳庞大的sCr-584雷达系统和相关电子设备,歼-6e的机身比标准型号略长,机腹下方增加了一个大型吊舱,内部装有各种电子设备。
"这些设备会增加重量,影响机动性,"李明远解释道,
"但歼-6e的主要任务不是与敌机缠斗,而是在安全距离外执行电子侦察和干扰任务,所以这个妥协是可以接受的。"
接着是内部系统的设计。
sCr-584雷达是这架战机的核心,它不仅覆盖了200hz频段,还具备频率扫描和定向发射能力,可以精确识别和锁定敌方信号源。
"这套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很有趣,"李明远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件,
"它可以接收敌方雷达或通讯设备发出的信号,分析其频率和模式,然后发射相同频率但相位相反的信号去干扰它。有点像声波的'降噪'原理,两个波形相互抵消,最终让敌方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
老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么说来,歼-6e就像一个'电子戏法师',能让敌人的雷达和通讯系统'看走眼'?"
"没错,"李明远微笑道,"在电子战领域,有一句话叫'谁控制了电磁频谱,谁就控制了战场'。歼-6e的出现,将让我们在电磁空间占据绝对优势。"
除了核心的雷达系统外,歼-6e还配备了一套复杂的信号分析装置,可以自动识别不同类型的敌方信号,并生成最佳干扰方案。
这套装置由一个专用计算机控制,被李明远命名为"电子反制中心"。
"电子反制中心可以记录和分析敌方的雷达特征和通讯模式,建立一个详细的'电子特征库',"李明远解释道,
"一旦发现匹配的信号,系统会自动选择最有效的干扰方式。例如,对付敌方的搜索雷达,可以使用'噪声干扰',让雷达屏幕上充满杂波;对付通讯系统,则可以使用'插入干扰',在敌方频道中插入虚假信息。"
老刘听得目瞪口呆:
"总工,您是说,咱们不仅能让敌人'看不见',还能在他们的通讯频道里插入假命令?比如命令他们向后撤退或者自相残杀?"
李明远笑着摇摇头:"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践中没那么容易。敌方通讯一般都有加密措施,不是简单就能破解的。不过,即使只是制造干扰,让敌军无法有效通讯,也足以大大降低他们的作战效率。"
最后,李明远设计了歼-6e的武器系统。
与标准型号不同,歼-6e移除了两门30毫米机炮,改为装载更多的电子设备和干扰弹。
同时,它保留了两个外挂点,可以挂载空对空导弹,用于自卫。
"歼-6e不是为了空战而设计的,"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其他战机和轰炸机创造安全空域,同时干扰敌方的指挥系统。它永远不应该单独行动,而应该有战斗机护航。"
至此,歼-6e的基本设计完成了。
这架战机虽然外表与普通歼-6相差无几,但内部却装载了足以改变战场格局的先进电子系统。
"如果一切顺利,改装工作可以在两周内完成,"李明远计算着时间,"同时,我们可以开始轰-5的初步生产准备工作。"
他看向墙上的战场地图,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有了歼-6e和轰-5,我们将彻底掌控天空,敌军的装甲优势和防空网络都将失去意义。"
老刘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笑道:
"总工,我现在算明白了,为啥敌国佬这么怕您。您这不是在打仗,是在下一盘大棋啊,人家敌国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您将死了。"
李明远摇摇头:"别高兴太早。敌国的科研实力很强,一旦他们分析出我们武器的原理,很快就会研发出对策。我们必须保持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武器系统,才能维持技术优势。"
他走回工作台,拿起笔,继续在轰-5的图纸上完善细节:
"现在,我们需要考虑轰-5的生产问题。这种大型飞机对制造工艺要求很高,我们必须简化设计,使其适应龙国现有的工业条件。"
李明远开始修改图纸,删除一些非必要的复杂结构,增加更多标准化部件,尽可能减少特殊工艺的使用。
"关键在于发动机,"他自言自语,"轰-5需要两台大推力发动机,但我们现在的产能有限。或许可以考虑使用四台小推力发动机来代替..."
他继续埋头工作,笔在纸上快速移动,一个崭新的轰炸机设计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