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母爱
第378章 母爱
今天居然是曹娟的生日。¢v!7`x`s-w′.+c,o?m/
卫邀月和她向来不对付,哪会知晓她的生日呢。
死者为大,不管从前有什么过节,也都已成过眼云烟。
“这样啊......那你这么晚不睡,是想她了?”
燕珩低下头来,自嘲地笑了笑,“她是罪人,我是僧人。于情于理,我都不该想她的。”
“错了。”
卫邀月直起身子,认真地纠正道:“她是罪人没错,你是僧人也没错。但是别忘了,首先,你是她的孩子,她是你的生身母亲。你的思念是发自血脉的本能,这并无错处。”
燕珩在她的一旁跪坐下来,叹息着道:“没想到啊,我一个僧人,却需要你来开导,真是惭愧。”
“僧人又不是神仙,再说就算是神仙,也未必就什么都看得开啊。”
曹娟误入歧途,若不是因为周恪步步紧逼,威胁利用,或许也不至于走到那般下场。
要是曹娟没有变坏,那燕珩是不是也能过得轻松些?
卫邀月忍不住问:“燕珩,你是否也与我们一样,憎恨崇王?”
燕珩的眼底没有波澜,“他利用我母亲,残害无辜,图谋不轨,我自然是恨他的。/x~t,i¨a~n\l*a`i/.`c/o,m·”
他闭上眼睛,细细地嗅着香炉中的气息,定了定神,“卫邀月,你说我心中如此多的尘念,是不是不配为僧,不该再待在这白露寺?”
燕珩确实与传统的僧人不同。
在他眼里,那些佛门的规矩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他随时可以为了需要的人网开一面,甚至打破常规。
他一切的言行,都是出自善心。这样的人,就算是破了戒律,动了尘念,又何错之有呢?
“你千万别这样说。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有一颗良心。面对不公,谁又能做到真正的无动于衷?燕珩,你是我见过的,最善良的僧人,没有之一!”
听完卫邀月的话,燕珩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你可知,我恨崇王,甚至屡屡动过杀心?如此,你也觉得我善良吗?”
卫邀月不仅没有惊讶,反而一拍大腿,兴奋道:“你真是与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我可都偷偷磨好了刀,等周恪来了,实在没办法,大不了我跟他拼了!”
燕珩无奈地笑道:“那倒也不至于。毕竟此行有太后与他一道,想来他也不会做得太过。*y_d¢d,x~s^w?./c_o?www. ”
提起周太后,卫邀月不屑道:“切,就看她偏袒周家那样子,她不跟周恪一起作恶就谢天谢地了。”
“祖母再糊涂,却也不会与崇王沆瀣一气。这个我倒是可以肯定。”
卫邀月深表怀疑,“你怎么就能肯定?”
“我与你讲一件事,你听完,应该就会明白了。”
燕珩慢条斯理,“当年,父皇刚刚登基,景国百废待兴。正值此关键时刻,父皇却染上了怪病,浑身长满红疮,奇痒难忍。景国初立,一国之君得了怪病,必将让朝局动摇。”
这件事,卫邀月从未在书里写过,她自然是不知道的。
“然后呢?”
燕琢继续道:“宫里的太医诊了个便,父皇的病却仍未见起色。后来,金相不知从何处找来了一个民间的巫医,那医士给开了个奇怪的药方子,而这方子所需的药引,居然是皇亲国戚的心头血。”
心头血?串台了吧?这又不是什么修仙小说。
卫邀月皱了皱眉头,“大家真的信了?”
“那个时候,父皇被怪病缠身已久,各路医官都无计可施,好像就算不信,也找不到别的办法了。祖母是个急性子,当晚便叫人按照方子抓了药,拿起匕首,朝着自己的心口便是一刀。”
卫邀月的心情有点复杂。
一方面,她当然是相信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孩子的。
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周太后如今的行径,又称不上是一个称职的好母亲。
“后来陛下就康复了吗?”
燕珩摇头苦笑,“哪有那么邪门的药方子?后来还是顾太医研究出了办法,才治好了父皇。不过皇祖母的身子本就不好,经此一折腾,皇祖母反倒是病倒了,足足有小半年才彻底好起来。”
这么说来,周太后对景帝的母爱,也可以称得上是伟大了。
那么她现在百般袒护周家人,或许真的都是一时糊涂吧。
又过了两日,贺兰枭的眼睛已经好得差不多,看东西虽然不算很清楚,但到底是能辨别四周的人是谁了。
与此同时,太后和崇王也抵达了清风镇。
小镇上的人从未见过如此气派的阵仗,更没有想过,一朝太后居然会驾临小镇,整个镇子上的人都沸腾了,男女老少全都挤在街道上,想要一睹天家皇室的风采。
周恪从马车的窗缝中,默默看了眼窗外。
“乡野刁民,如此嘈杂。这清风镇上的官吏不维持秩序,都做什么去了?”
马车外跟着的侍从赶忙道:“王爷,一开始咱是打好招呼,让闲杂人等都退避的。可是太后说了,既然来到了民间,就要与民同乐,不要摆皇家的架子......”
周恪无声地沉了口气,“太后爱民如子,可是咱们不能不在乎她老人家的安危啊。如若这些人群之中藏着什么狼子野心之人,要害太后,咱们可如何担待得起?你去,安排人手,将这些民众隔离开来,不要惹了太后尊驾。”
侍从应声:“是。”
可他刚转身想要去安排,却看见太后的马车已经停下,太后她老人家正满目笑意,慈善地下车来。
“王爷,太后......太后她......”
周恪赶忙从窗子往后看了一眼,有些不耐烦地沉了沉脸色。
可等他下了马车,面对太后的时候,却又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
“太后,这里人多嘈杂,您干嘛下车了啊。”
周太后看着眼前的乡亲们,满意地点了点头,“崇王,你看这清风镇,虽然地处偏远,民风却如此良善。看来在我大景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平安康乐啊。”
周恪虚伪地奉承着:“陛下英明神武,天后洪福齐天,百姓怎么会不享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