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前往河东
这些黑影在风浪中摇曳着,但却坚定不移的朝着渡口驶来。
董瑜悄然松了口气,在看身旁的贾诩,只见他原本严肃的面容瞬间红润起来,又变成了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董瑜嘿嘿一笑,言道:“先生推测得很准确啊,那李傕确实如先生所料,整军就至少要花费一天的功夫。此时哪怕追来,也只能是目送吾等离开咯。”
贾诩双手负后,微笑道:“那是自然,不出意外的话,就该是如吾预料一般。”
董瑜这个时候打趣道:“那为啥先生昨夜到现在,都是一副紧张焦虑的样子。”
贾诩被董瑜的话噎住,一下子超然的气息全无。
他略带一些气急败坏的道:“吾都说了,不出意外的话!但万一出意外呢?哪有君子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主公如一人身系多少性命知道么?怎么老是想着以身犯险呢?”
董瑜这次没有打哈哈,而是很郑重的对着贾诩施了一礼,随后严肃的道:“瑜受教了,之后非万不得已,瑜绝不以身涉险。”
这下反倒是贾诩有些措手不及了,董瑜这个态度…难道是想通了什么?
贾诩看着董瑜诚挚的眼神,忽然微微一笑!这小子,总算给自己一些凝实的感觉了!
……
随着船只靠岸,将士们开始有条不紊的登船。
第一批过去的主要是以战马为主,这次自然是要将所有人员载上。至于战马,那就只能是能上多少是多少了。
约莫登船半个时辰后,斥候来报,华阴小道方向涌现大量骑兵,同时渭水方向也有大量船只朝这里逼近,粗略估计,船只约有千艘。
董瑜大吃一惊,不是说因为人手不够,只调走了五百多艘渡船吗?怎么一下子变成千艘了?
贾诩沉吟片刻,言道:“应是李傕在渭水中游征集的船只。”
随后贾诩补充道:“咱们人员基本登船完毕,战马连同第一批过去的,也有七千匹了,剩下的不要也罢。吾等速速发船便是,等到了河东在做计较。”
董瑜点头,随后下令道:“将剩余战马全部驱赶出去,让战马朝着华阴小道的方向四散,多给吾等争取一些时间。”
自有士卒领命去办。
又过了三刻钟,外放出去的斥候也都回来了。
董瑜大手一挥,五百多艘战船缓缓驶离渡口,朝着对岸而去。
船只出发后,董瑜感受了一下风向,虽然有些逆风,但并不影响船只行驶的速度。
但董瑜却愁眉不展的,他的食指敲打着船沿,心中盘算着渡过黄河之后,下一步的动作。
……
现在李傕征集的渡船比自己还多,也就意味着追兵依旧不会停止。
只要李傕想,完全可以调遣大军渡过黄河,继续追击自己。
以李傕这次几乎倾巢而动的架势,恐怕他很难让自己接受无功而返的结局。
也就是说,李傕大概率是会继续追击。
那这样的局面又该怎么应对呢?
要知道在渡口,董瑜放弃了数量庞大的战马,等到了河东,就很难做到一人双骑了,届时军队的机动性一定会大打折扣的。
……
一阵风裹挟着凉意吹拂过董瑜的发梢,他的食指突然一顿。
随后他的眼中闪过精芒,显然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他用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声音,淡淡的道:“李傕啊李傕,汝就此退去还好,如果汝一定要死磕,那老子必要让汝后悔这个决定。”
……
就在董瑜渡河之时,徐荣的大部队也已进入并州上郡,此时他们正朝着雕阴县城缓缓而行。
此时徐荣的队伍已经空前壮大,沿途百姓多有依附而来者,除了左冯翊的原住民,甚至连北地,河东,以及并州上郡,都有不少百姓拖家带口跟随队伍而来。
这一路上徐荣也不断地从百姓中遴选青壮充入军中,因为军中粮草十分充裕,徐荣根本不用担心后勤保障。
只要有意愿参军者,徐荣都是照单全收。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发展,现有百姓二十四万余,军队也扩充到了五万八千人。
自从军队得到扩招之后,徐荣用兵也不再捉襟见肘了。
除了两万穿插在百姓队伍中,维持秩序的士卒外。
徐荣让张济、张绣叔侄率领最精锐的八千骑兵在前方开道,顺带震慑宵小。
左翼由董瑜的堂兄董璜带领五千人坐镇,防止匈奴人劫掠民众。
右翼带队的是张辽,同样有五千人坐镇。
剩下的两万人,虽然多是新兵,但都由徐荣亲率,坐镇中军,随时可以驰援各路。
这么大规模的队伍行进,自然瞒不过任何人。
第一个有动作的,自然是霸占了并州上郡几十年的南匈奴人。
一开始南匈奴的各部首领以为是天赐的礼物,想都没想就蜂拥而来,想要从这大规模迁移的百姓中分一杯羹。
可是迎接他们的,是徐荣麾下各路兵马的迎头痛击。
不仅损兵折将,更有甚者,连带着部落驻地都被张辽突袭了。
这下不仅是好处没捞着,有些部落还反过来被劫掠了一番。
只三天的功夫,行进的队伍就镇住了这些蠢蠢欲动的匈奴人,接下来的时间自然又是相安无事。
但是徐荣知道,暴风雨就在眼前。
现在匈奴各部都按兵不动,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怕了。
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这么大的一股势力开入他们的腹地。
所以这些胡人一定会打,只是如何打,什么时候打的问题罢了。
……
原上郡治所,肤施县城。
这里曾几何时还是匈奴都护府的所在地,此时却成了匈奴人的临时王帐所在。
於夫罗刚刚结束了今天的会议,他揉着鼓胀的肚皮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是的,府邸,此时肤施县衙已经成为了於夫罗的府邸。
对于於夫罗来说,他还是很崇尚大汉文明的。
特别是住习惯了砖瓦房子,让他在去住帐篷……他也不怎么愿意啊。
这两日以来,南匈奴的各路首领纷纷汇聚于此,讨论的就是那支规模近三十万的汉人。
但是这几天的讨论,除了喝一肚子酒,也没有讨论出什么东西来。
看汉人的行进路线,迟早是要到肤施来的。
於夫罗也搞不懂这些汉人迁徙而来的目的,更不清楚他们打算在哪里落脚。
在於夫罗看来,这些汉人大概率是要来占领上郡的,这是於夫罗决不允许的事情。
汉人一旦霸占了上郡,那他们匈奴人又该去哪里?去和乌桓人争夺云中、五原?还是退回去和鲜卑人争夺草原?
所以在这位年轻的单于心里,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这或许也是壮大匈奴人的一次契机。
那可是三十万人啊,如果能收入囊中,只需几年发展,他便有了吞并周边势力的底气。
於夫罗目光灼灼,对他来说,好处并不止这些。
他还可以趁此机会,削弱那些不服从他调遣的匈奴首领。
於夫罗越想越觉得心头火热,他现在就巴不得立刻率军前去镇服这三十万汉人。
……